山东省临沭县高中高二语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1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中高二语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2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中高二语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3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中高二语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4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中高二语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沭县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众里寻他千百度作者姓名付运茹所属单位山东临沭第一中学联系地址山东临沭第一中学联系电话电子邮箱x邮政编码27670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6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这里主要依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来体会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上的雄健、豪放,两首词是一致的,只是这两首词分别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中心思想也是相同的,前期词多些昂扬、激愤,晚年之作则转向了苍劲、悲壮。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2、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3、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4、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3辛弃疾在创作这两首词时,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专题划分专题一:辛弃疾其人及其创作道路 (2课时) 专题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2课时)专题三:辛词的艺术成就 (2课时)专题一辛弃疾其人及其创作道路所需课时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辛弃疾的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的目的。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其他方面的艺术成就。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4结合辛弃疾的经历,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5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豪放派词人作品的艺术特色。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本专题问题设计1、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2、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人教版必修四教材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2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及其其他方面的成就。3自由朗读:解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辛弃疾抒发了怎样的思绪。4.自主探究: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5小组研讨: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 朗诵比赛:男女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朗诵比赛,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并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本词。4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专题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所需课时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通过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并回忆以前学过的辛弃疾的婉媚风格的词,整体把握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词的内涵。2通过小组讨论来深度解读词。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本专题问题设计1、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2、词中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人教版必修四教材教学支撑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 、听课文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疏通文字。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2 、阅读上片。让同学分出层次,总结出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3、阅读下片,分析层次,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4、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 掉书袋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5、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辛弃疾婉约风格的词,了解其对词境的开拓。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诗词。2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3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专题三辛词的艺术成就所需课时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辛弃疾刚柔并济和亦庄亦谐的词风,在词中意象的转换以及以文为词的特点。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本专题问题设计1、辛弃疾在创作这两首词时,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2、辛词的艺术成就有哪些?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教学支撑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学生课下搜集关于辛弃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