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鉴赏问答题模式例析一: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4.例:绝句二首(其一)(1)。杜甫迟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2)。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3)。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飘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步骤一)。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步骤二)。表达了诗人一生飘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步骤三)。(4)。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二: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3.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5例:(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2):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2)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步骤一)。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3).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答: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步骤一)。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鸪”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步骤二)。两首诗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步骤三)。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图画;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4).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 (步骤1),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3)。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步骤2)。(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步骤1),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2),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3)。 (5).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步骤2),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3)(6)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2)拟人表现手法(步骤1)。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步骤2)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3)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2)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3)三: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四: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五:第五模式 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步骤(1)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2)然后或扣表达技巧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例:(1).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题: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步骤1)。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步骤2)。 六: 第六种模式 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5.例:(1).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步骤2)。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步骤1)。 (2).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湖北卷)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寒蜇:寒蝉。(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步骤1);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步骤2)。(4分) (3). 菩萨蛮 李 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怨。玉阶空伫立,宿乌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问题: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游子思归乡(步骤1):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步骤2)。思妇盼归人(步骤1):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步骤2)。七:第七种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例:(1).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 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 (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3). 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试题真题
- 技术发展趋势观察调研制度
- 急救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含答案
- (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幼儿园)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全真模拟测试带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技术模拟考试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煤粉取样设备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1000MW燃煤火电项目建设方案
- 绿色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立项报告(范文参考)
- 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及扩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信息平台造价管理办法
- DG-TJ08-2202-2024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城市轨道交通)
- 2025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度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计划
- 2025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及答案
- 老旧城区改造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题(附答案)
- 安全管理目标及责任书
- 阀门配送方案模板(3篇)
- 激光切割安全操作规程
- 肝癌介入术术后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