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 (8).doc_第1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 (8).doc_第2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 (8).doc_第3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 (8).doc_第4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 (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集合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梁玉梅 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大北小学教材分析:我所执教的这节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中的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学情分析: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2.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教法与学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动静转换中学。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亲身经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再让学生自己经历画集合图,理解集合图的意思,再探究算法,再上升规律,再巩固提高。让学生会学善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具)准备:PPT、板卡、红白两条绳子、马克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2.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样轻松的谈话中初步感悟“爸爸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这样的道理,孕伏了后面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 1.组织活动,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1)PPT出示孩子们参加踢毽和跳绳的情景,并出示题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2)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用两根绳做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当出现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3个同学不知站在哪个圈时,请同学们出谋解决,该怎样解决?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在直观、动态的演示中,让参与的学生和下面的学生都很清楚地明白中间的部分为什么要交叉?】2. 学生创作集合图,认识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在中卡上设计一幅图,要求:能很好地表示出三(1)班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情况,并说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预设:有的小组画的是两个不规则的圆圈交叉集合图,有的小组画的是两个平行四边形交叉的集合图,有的小组画的是两个三角形交叉的集合图等。)(2)介绍韦恩图,说明韦恩图和我们创作的都是集合图。(3)教师流程性检测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创作集合图的过程,再介绍韦恩图,让孩子感受到我和英国的大数学家韦恩一样有创造力,让学生爱学、乐学。其次在PPT演示中,让学生强化哪部分是只参加跳绳的,哪部分是全部参加跳绳的,哪部分是只参加踢毽子的,哪部分是全部参加踢毽子的。为后面探究算法打下基础。】3.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有几种算法。(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有几种算法。(2)小组长汇报算法,结合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各种算法的意义。(3)教师及时总结、精讲,优化算法。【设计意图:在汇报时加以PPT演示,直观,形象,使强化次数得到有效地攀升,同时渗透了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4.上升规律。(1)先用韦恩图出示题目:跑步的有7人,打篮球的有8人,既打篮球又跑步的有1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让学生抢答。(2)再把重复出现的人数由1个逐渐增加到2个、3个、4个、5个让学生抢答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3)再把跑步的人数增加到100人,把打篮球的人数增加到200人,既打篮球又跑步的有50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让学生抢答。(4)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重复的数目由小变大,甚至是很大的数目,感受到解题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理解重复的意义,就能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题。】三、巩固拓展,应用提高。1.练习基础题2道。(指后附作业的第一第二题)(1.)学生独立完成,写完后同桌互改。(2.)集体订正。2、小调查(对生活中可能出现重叠问题的吃食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业余活动情况开展调查。)1.出示活动要求:2.喜欢调查同一个问题的孩子组合在一起,随机分成3个大组开展调查活动,用中卡呈现学习成果。3.展示成果,在座位浏览。4.汇报+精讲。【设计意图:让孩子在随机分组中调查,孩子既感到新鲜又有趣,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四、总结与作业。1.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仿宋四号)2.布置课后作业。板书设计:集合问题黄东 李坤 吴敏 陈林 周涛 李小露 周美 陈怡 徐耀 林小月 陈妍 吴泰5+3+4=128+4+128+7-3=12教学反思 : 我的教学理念是充分下放主动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在探索中理解,在活动中强化知识。 这节课的关键项是求重叠问题的总数问题,这是孩子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题型,孩子们刚接触,不容易理解,不知从何入手。根据这样的学情,我就创设了情景演示,先让学生建立集合的模型。我在讲台旁边放了两个圈,红圈表示参加跳绳的人,黄圈表示踢毽的人,有3个学生既参加了跳绳比赛又参加了踢毽比赛,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站位。该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亲手把圈交叉套上,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集合产生的过程,激发他们创作集合图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然后让学生经历创作集合图的过程,尽管学生创作的集合图有各种各样,甚至样子很难看,但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有创作的思想在里面,都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潜能。接着再介绍韦恩图,让孩子感悟到我和英国的大数学家韦恩一样有创造力,让他们有很大的成就感。然后在小组说说各部分的意义,再流程性检测一次,集合的思想就深深刻入了学生的脑中。其次,在探讨算法的过程中,我也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讨,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就聚集四人的能力,开展小组合作探讨,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算法多?在汇报时加以ppt演示,直观,形象,使强化次数得到有效地攀升,同时渗透了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整节课的亮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