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三历史 精选试题专项限时突破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doc_第1页
【优化探究】高三历史 精选试题专项限时突破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doc_第2页
【优化探究】高三历史 精选试题专项限时突破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doc_第3页
【优化探究】高三历史 精选试题专项限时突破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doc_第4页
【优化探究】高三历史 精选试题专项限时突破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探究2013年高三历史精选试题专项限时突破: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第i卷(选择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3.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喜欢画年画 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喜欢听京剧a. b. c. d.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5.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6.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7.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8.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 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 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9.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10.老师介绍下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有可能是商代的作品b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有可能是民国初年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有可能是汉代的作品d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有可能是宋代的作品1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受佛教、道教冲击而失去正统地位 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a b c d1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13.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思想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等的精神c儒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d儒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武器14.史学家陈寅恪称:“华夏文明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反映宋代文化繁荣的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理学的形成 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书法艺术个性化a b c d15.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6.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张仲景的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1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18.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19.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用楷书抄写论语学习九章算术带朋友去看杂剧 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a b c d全部无法做到20.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21.“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22.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23.“秩序井然清新”“丰满华丽理性美”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特征。 它所折射出的历史时期分别是 a明清、南北朝、唐朝、宋朝 b西周、战国、唐朝、宋朝 c西周、南北朝、汉朝、明朝 d西周、战国、汉朝、唐朝2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 b. c. d. 25.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将一幅华盛顿肖像赠送给徐继畬,他在赠送仪式上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一材料表明 a.徐继畬崇洋媚外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赏识 b.美国政府鼓励徐继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c.美国政府为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d.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第ii卷(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1)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1分)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1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仁者,爱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四: 他一生著述甚多,多年研究先秦儒家经典,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材料五: 和一们朋友在郊外看风景时,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由此判断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们思想家的思想?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3分)(2)材料二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关系?(2分)(3)材料三的提出在当时有怎样的意义?其结果如何?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2分)(5)材料五中的他是谁?请从哲学的角度评价他的观点。(2分)(6)综上所述,简要总结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4分)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 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 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 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 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4分)原因何在?(6分)(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8分)试卷答案1.a2.c3.d4.c5.d6.d7.c8.c9.c10.b11.b12.a13.b14.d15.a16.b17.a18.a19.c20.b21.a22.d23.b24.a25.b26.27.(1)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3分(2)仁政。是对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分(3)适应了当时汉武帝加强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