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廊坊五中 杨凤英一、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明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独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根据这首词创作的特定时间和运用的特定表现手法,以及词本身具有的情感特特征,教学时,应将朗读、体会诗词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准确理解并背诵整首词作为教学重点,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古典文化的情感。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二)教学步骤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理解文中的字词2、指导学生对祖国优秀词作的吟咏,能达到当堂背诵3、品味和感悟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典文化的情感学习重点:1、准确理解并背诵整首词。2、指导背诵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朗读,体味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 师:在古今诗文中,我们发现,人们往往将许多美好的感情寄予明月,引发了无限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使人联想到新生事物的可爱;一轮满月,会使人联想到幸福圆满的生活;宁静皎洁的月光,会让身在他乡的人引发淡淡的思乡之情月亮,在古今文人墨客的笔下赋予了很多浪漫色彩。苏轼时为密州太守,正当中秋之夜,大醉之中,借月抒情,兼思念他的胞弟。课件:点击目录按扭苏轼介绍-目的: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教师诵读这首词(目的: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自读,初步理解词的内容四、这首词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脍炙人口。清代胡仔认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就好象这首词是一朵奇异的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词。五、名家朗诵师:下面我们看课文,欣赏方明的朗诵水调歌头,注意字音、停顿。课件:点击目录按扭方明朗读 -目的:边听边看,再次注意诵读的节奏,感知课文的内容六、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课件:点击目录按扭课文分析 上片 下片 1目的:准确理解词的内容,有利于做好笔记,便于记忆和以后的应用 1.对照注释,疏通词境 2.探究问题(质疑和释疑)3.整体理解:下面我们从整体看作者写作脉络,中国古代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探究一下这首词是否具有这个特点?.思考本词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关系如何?明确:借景抒情,情感交融: 上阕:望月 - 写景 下阕:怀人 - 抒情 4小结: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 阴晴 ,人有 圆缺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七、继续指导朗读背诵我们如何把课文朗读得像名家那样声情并茂呢?首先,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过程。上阕,前两句的问天问年,读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我欲”“又恐”“何似”要体现感情波澜起伏,体现作者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读出月宫的高寒,“起舞”要读出美来,对月而舞的意境,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美好。 下阕,大家自己来揣摩,照无眠忧伤情理矛盾埋怨旷达美好祝福安慰的思绪。学生自由读,其中把握语调抑扬顿挫变化。八、拓展练习 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我们收集一下咏月的名句,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互相补充,整理材料,给学生三分钟时间交流。(老师展示材料)课件:点击目录按扭知识拓展- 目的: 开阔视野九、背诵课文 十、我们欣赏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点击课件)课件:点击目录按扭王菲演唱- 目的:欣赏、有助于深刻理解 十一、作业:比较阅读课件:点击目录按扭知识拓展- 目的:理解与应用附:板书设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上阕 望月 - 写景 下阕 怀人 - 抒情 思想感情 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二、案例反思(一)指导学生对祖国优秀词作的吟咏,品味和感悟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典文化的情感,体味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因此,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是本节课的重点。(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觉得教育资源匮乏,其实资源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就如这节课,在答案本身是没有讨论的必要的,因为这是名家名篇,前人对它有过深入的研究,如果有什么不妥,早被人否认了,而适时组织同学们讨论,既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尤其是哲理句,同时还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真是一举多得。可见,我们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课堂上富有价值的资源,并纳入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这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策略。 不足:这节课学生讨论活动相对少一些,以后有待加强。(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关于课堂,教师要有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也是富有个性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课堂。正如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告诫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的,“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代谢的特点
- 培养项目参选汇报
- 三字经校本课程总结汇报
- 悬浮培养技术疫苗生产
- 妊娠期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 脑积水观察与护理
- 同济医院血透室进修结束汇报
- 物业管家服务解读
- 医疗健康规则解读
- 汽车维修工艺讲解
- Scratch蓝桥杯科学素养考试卷(初级组)
- 新职员工安全培训
- 机械通气:异常波形解读
- 专题11初高衔接之计算补充练习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与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A版2019)
- 涉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3年
- 干膜讲义完整版本
- DL-T+5220-2021-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
- 2024年三方资金监管协议
- 桥梁智慧健康监测技术标准
- 产品代理协议标准版可打印
- DZ∕T 0206-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高岭土、叶蜡石、耐火粘土(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