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BL10048课程总学时:108(讲课:108)课程学分:6开设学期:1、2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教育先修课程:高中化学后续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无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化学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绪论第一章 气体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2了解真实气体的概念以及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3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以及化学的分支情况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教学难点: 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的应用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2气体混合物13 气体分子运动论(简介)14 真实气体第二章 热化学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热力学中的常用术语。2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焓变及几种重要热效应的概念。3掌握盖斯定律,并能用于进行热化学的有关计算。教学重点: 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应用教学难点: 反应进程的概念21 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反应速度的概念,掌握反应速度的表示法。2理解反应速度理论和活化能的概念。3掌握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并能用反应速度理论解释各种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教学难点: 反应速度理论以及用该理论解释各种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式33 温度对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式3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35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第四章 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深刻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2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有关计算。3理解熵、Gibbs函数等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化学反应熵变和热力学第二定律4掌握Gibbs函数变判据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相关计算;Gibbs函数变判据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41 标准平衡常数4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43 化学平衡的移动44 自发变化和熵45 Gibbs函数第五章 酸碱平衡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2掌握pH的意义,熟悉pH和H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4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5理解盐溶液的酸碱平衡。6掌握酸碱质子理论。7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命名。8掌握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稳定常数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 酸碱质子理论、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溶液pH值及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 酸碱理论、缓冲容量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52 水的解离平衡和pH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54 缓冲溶液55 酸碱指示剂56 酸碱电子理论与配合物概述57 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的意义,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2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教学重点: 溶度积规则教学难点: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及相关计算61 溶解度和溶度积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3掌握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熟练应用奈斯特方程计算和讨论离子浓度、溶液酸度变化时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情况。4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的应用。教学重点: Nernst方程式的应用;电极电势的应用教学难点: EpH图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72 电化学电池73 电极电势74 电极电势的应用第八章 原子结构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2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述方法。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则。能写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构型。4深刻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5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重点: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述方法;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81 氢原子结构82 多电子原子结构83 元素周期律第九章 分子结构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特点及相互区别。2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的关系1 了解键级、键能、键长、键角、键矩的概念2 掌握常见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教学重点: 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学难点: 分子轨道理论91 价键理论9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93 分子轨道理论94 键参数第十章 固体结构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晶体、非晶体、晶体缺陷、偶极矩和极化率等概念2理解并掌握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的结构与它们性质之间的关系。了解金属键理论3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判断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教学重点: 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球的密堆积结构101 晶体结构和类型102 金属晶体 103 离子晶体104 分子晶体105 层状晶体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分子轨道理论2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的理论要点3能够应用配合物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性及稳定性4掌握八面体场的分裂能、晶体场稳定化能的概念及应用教学重点: 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教学难点: 晶体场理论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第十二章 s区元素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以及氧化物的类型、结构和性质。2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碱性和盐类的溶解度、热稳定性等的递变规律。3了解锂与镁,铍与铝性质的相似性。教学重点: 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教学难点: 对角线规则121 s区元素概述122 s区元素的单质123 s区元素的化合物124 锂、铍的特殊性 对角线规则第十三章 p区元素(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硼族元素的通性,熟悉缺电子原子和缺电子化合物;熟悉乙硼烷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三氧化二硼、硼酸、硼砂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硼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铝、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的两性,铝盐和铝酸盐、铝的卤化物的性质3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碳单质的结构;熟悉二氧化碳、碳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能用离子极化理论说明碳酸盐的热稳定性。4了解硅单质、硅的氢化物、二氧化硅、硅酸和硅胶、硅酸盐、硅的卤化物。5了解锡、铅的氧化物,熟悉锡、铅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锡(II)的还原性和铅(IV)的氧化性,掌握锡、铅硫化物的溶解性。教学重点:缺电子原子和缺电子化合物;乙硼烷的结构和性质;三氧化二硼、硼酸、硼砂的结构和性质;铝、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的两性,铝盐和铝酸盐、铝的卤化物。教学难点: 离子极化理论;乙硼烷的结构131 p区元素概述132 硼族元素133 碳族元素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熟悉氮分子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氨的结构和性质、铵盐的性质。熟悉氮的氧化物的结构,掌握硝酸的结构和性质、硝酸根的结构和硝酸盐的性质、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2了解磷的单质、磷的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的结构和基本性质。了解亚磷酸的结构。3、掌握砷、锑、铋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掌握砷(III)、锑(III)、铋(III)的还原性和砷(V)、锑(V)、铋(V)的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砷、锑、铋硫化物及砷、锑的硫代酸盐。4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氧气和臭氧的性质,熟悉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和性质。5熟悉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S8的结构。掌握硫化氢的性质、金属硫化物的按溶解性分类、多硫化物的结构和性质。熟悉二氧化硫的结构,掌握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熟悉三氧化硫的结构,掌握硫酸及其盐的性质、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焦硫酸及其盐、连二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教学重点: 硝酸的结构和性质、硝酸根的结构和硝酸盐的性质、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磷酸及其盐的性质;砷、锑、铋氧化物、硫化物的性质;砷、锑、铋氧化物的水合物性质;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S8的结构、硫化氢的性质、金属硫化物的按溶解性分类、多硫化物的结构和性质;硫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难点: 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S8的结构;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41 氮族元素142 氧族元素第十五章 p区元素(三)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的制备和性质;掌握卤化氢的还原性、酸性、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和卤化氢的制备。掌握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酸性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熟悉溴、碘的含氧酸的性质。2了解稀有气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存在和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教学重点: 卤素单质的制备和性质;卤化氢的还原性、酸性、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和卤化氢的制备;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酸性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151 卤素152 稀有气体153 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第十六章 d区元素(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2了解钛、钒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3熟悉铬的电势图,掌握Cr(III)、Cr(VI)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了解钼、钨的重要化合物。4熟悉锰的电势图,掌握锰重要化合物的性质。5掌握铁、钴、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熟悉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教学重点: 铬的电势图、Cr(III)、Cr(VI)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锰的电势图、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铁、钴、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铬、锰电势图的应用161 d区元素概述162 钛 钒163 铬 钼 钨 多酸型配合物164 锰165 铁 钴 镍166 铂系元素简介167 金属有机化合物简介第十七章 d区元素(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铜族元素的通性。2掌握铜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铜盐的性质,Cu(I)和Cu(II)的相互转化,铜的配合物。3熟悉银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银的重要配合物。4了解锌族元素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锌的性质、水溶液中Zn2+的重要反应、锌的重要配合物。5熟悉锌、镉、汞的氧化物,铜、汞的氢氧化物的性质,Hg(I)和Hg(II)间的相互转化,镉、汞的配合物教学重点: 铜、银化合物的性质;氢氧化锌的性质、水溶液中Zn2+的重要反应、锌的重要配合物;教学难点: 锌、镉、汞的氧化物,铜、汞的氢氧化物的性质,Hg(I)和Hg(II)间的相互转化,镉、汞的配合物171 铜族元素172 锌族元素四、学时分配表章序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绪论、气体22热化学43化学动力学基础64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85酸碱平衡106沉淀、溶解平衡47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68原子结构69分子结构410固体结构611配合物结构612s区元素413p区元素(一)414p区元素(二)615p区元素(三)616d区元素(一)617d区元素二4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环节1、单独设立习题课,其课时总量 约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十分之一,即12学时 2、总结复习4 学时 3、批改作业记录登记,按20记入课程的总成绩4、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其成绩按80记入总成绩5、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教学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无机化学课程是运用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方法,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