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题 选修综合试题(一) .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题 选修综合试题(一) .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题 选修综合试题(一) .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题 选修综合试题(一)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方案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选修综合试题(一)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梭伦材料2: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500斗级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雇工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请回答:(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2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综合材料1、2,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2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可以明显看出其实质是根据财产资格划分等级,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第(3)问,实际考查的是财产等级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答案:(1)公平思想;财产等级制度。(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3)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2:(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 材料3:(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1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2)据材料2概括受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受田在当时的作用。(3)据材料3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归纳能力。第(1)题从材料中“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丧社稷”可归纳出评价,措施结合教材进行回答。第(2)题受田标准可直接从材料中归纳,作用即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第(3)题王安石认为百姓徭役过重,为此提出募役法。第(4)题共同主题要从三则材料分析其相同点,然后再归纳各自的侧重点。答案:(1)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统一度量衡、货币等。(2)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任意两点即可)。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3)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募役法。(4)发展经济。商鞅变法侧重于改变旧的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开垦无主荒田,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负担。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2:(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1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材料2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3,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考查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2)、(3)问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答案:(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2)以卡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紧紧围绕教材,抓住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思想主张分析,需要围绕民族主义、人文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来回答。本题侧重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而其背景、原因、主要内容、特点、成果等也会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向。复习时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内容理解其重要的影响,不要孤立、机械地记忆。答案:(1)民族主义: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人文主义: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个人的作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2)“先定论”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对社会生产的严格限制和规定,有利于早期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等。(3)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早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规划了蓝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垄断,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任选其一即可)5(2011高考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会议11天皇统率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2: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1、2,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注意对材料1、2进行分析,找出二者的共同点,然后概括总结;第二小问注意是比较日本、英国在近代宪政中君主权力的不同之处。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从日本天皇拥有的权力很大,联想到日本浓厚的封建残余,并联系所学知识,如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的侵略扩张对日本、亚洲邻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6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官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中日两国在向近代化演进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表象(材料中所涉及的目的、成员组成、考察的内容等)为载体,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探讨中、日两国在向近代演进过程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