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七章检测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七章检测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七章检测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七章检测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七章检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七章检测试题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人口的数量变化1、2、3、4、5、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6、7、8、9、10、2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11、12、13、15、16、24、25、26、27城市化14、17、18、19、20、21、22、2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2厦门期末)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如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读图,回答12题:1.图例标错的时期是()a. b. c. d.2.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a.b.c.d.解析:1.d2.b第1题,图中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不对应,故图例标错。第2题,图中显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应为四个时期的第一阶段,故选b。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指的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处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期”。与“人口红利期”相对的称“人口负债期”。据此回答35题:3.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该是()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d.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城市化速度快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5.人口经济学家根据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大约在2015年出现转折,可能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但中国的各个地区可能进入转折期的时间不尽相同,图中所示的地区可能进入“人口负债期”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解析:3.b4.d5.d第3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人口红利期”生育率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人口抚养负担轻,特征为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第4题,人口增长减缓,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第5题,图中所示地区1990年后人口呈现负增长,老龄化问题严重,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如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图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人口迁移的方向再城市化现象郊区城市化现象a. b.c. d.7.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达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区()环境质量好交通通达度高土地价格高人文环境好a. b. c. d.解析:6.d7.a第6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第7题,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变好,交通通达度高,环境质量优,吸引了核心区人口的外迁。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 400万,离该市1 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回答810题:8.“1 500万”的数值是()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c.环境人口容量 d.确定不变的9.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b.就业紧张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10.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a.控制人口的增长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解析:8.c9.d10.b第8题,从题干信息“临界点”可知,1 500万是广州市的最大承载量,是环境人口容量。第9题,人口超载,会造成就业紧张、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但人口质量的提高可推动科技发展。第10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开放程度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其余呈正相关。淡水资源的开发,仅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大。(2011茂名模拟)“广佛都市区”指以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及其外围的次级城镇中心共同构成的核心区域。读 “19572008年广佛都市区路网发展方向图”(中心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回答1112题:11.由图中可知该区()a.东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b.东北方向上的路网密度最大c.19821995年,西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d.19952008年,正东方向上路网发展最慢12.下列事实中,对该区路网的发展影响较小的是()a.城市绿化带的建设b.广州城市空间扩展c.次一级城镇中心的分布d.地形、河流和行政边界的限制解析:11.c12.a第11题,根据图中方位密度的变化,可知东北方向上的路网密度在2008年是最小的,东南方向上路网发展不是最快;19821995年,西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19952008年,正东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第12题,广佛都市区路网的发展与广州城市空间扩展,次一级城镇中心的分布,地形、河流和行政边界的限制有较大关系;受城市绿化带建设的影响较小。合肥市2011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于近日出炉。根据此规划,未来10年内,合肥将立足城市“141”(1个老城区 4个城市组团 1个滨湖新区)空间发展布局,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东进西出、辐射南北”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据此回答1314题:13.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供应和销售区a. b.c. d.14.目前,合肥市的主要商业街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区,其体现的布局原则是()a.交通最优 b.资金最优c.货源最优 d.市场最优解析:13.a14.d第13题,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它的形成与城市政治地位关系不大,旅游地也不一定是物资集散中心。第14题,商业街在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是为了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以利于接近消费市场。(2011梅州高三模拟考试)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某城市1992年和2008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读表,回答1516题:距市中心距离时间01 km13 km35 km512 km1992年29.620.38.7未统计2008年38.422.529.710.115.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 km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a.交通通达度最高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c.居住的人口最多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16.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解析:15.b16.c第15题,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 km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根据越靠近市中心地价越高的原则,增加建筑物高度可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第16题,从表中数据可知该城市为适应城市发展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上升,说明该范围内地价升高,推知该范围内主要用地类型的付租能力升高,可能是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读下图,回答第1719题:17.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a.a处 b.b处c.c处 d.d处18.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19.甲处可能出现的是()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 环境质量提高解析:17.c18.b19.c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7题,通过读图可以分析得到c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之间的差最大,说明生存环境最好。第18题,b点之后曲线明显的变化,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第19题,甲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2011百校联盟调研)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事,上海全力打造和谐城市。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2021题:20.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1.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解析:20.a21.a第20题,从图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把城市经济增长指数放在第一位,其他指数地位较低,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第21题,从图中城市和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读“我国东部某城市20052010年外来人口流向调查统计图”,回答2223题:22.下列叙述属于城市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的是()a.城区房价房租昂贵b.城郊之间交通改善c.城区环境质量较差d.郊区就业机会较多23.该市外来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d.使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解析:22.b23.a第22题,城区房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较差属于人口流向变化的“推力”。城郊之间交通改善属于城市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郊区就业机会比城区要少。第23题,该市外来人口流向郊区会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会提升城市的等级,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外来人口流向郊区不能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会带来第三产业向郊区的大量转移。(2011浙江嘉兴检测)读“北京市2010年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表”,回答2425题:用地类型面积(公顷)比重(%)商业服务业2003.6住宅商品房70012.3经济适用住房60010.5科教、文卫体、行政4007工业仓储80014其他产业2003.5基础设施2 80049.124.该项供地结构,最有利于()a改善北京市的人居环境b.促进北京市的工业发展c.调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d.推动北京市的科教事业25.在各项用地中,商业服务业用地较少,原因是()a.公用事业的发展b.北京已经是全国的商业服务业中心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解析:24.a25.d第24题,图中显示北京的住宅商品房的供应计划面积很大,基础设施面积最大,说明北京市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故a项正确;北京市的工业和产业结构在图中没有体现,b、c项不正确;科教、文卫体、行政占地面积较小,推动作用小,故d项不正确。第25题,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业发达,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商业服务业用地的供应计划面积较小,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面两图是华北某中等城市信息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甲图中ae表示小麦种植业、花卉与乳牛业、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与市中心距离递减情况,据此连线。a 商业b 工业c 小麦种植业d 花卉与乳牛业e 住宅用地(2)依据甲图原理,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填表并进行合理布局(乙图)。用地类型化工厂电子装配厂大型超市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小麦种植区乳牛场花卉园用地代号(3)该城市没有向河流南岸发展的主要原因是。(4)乙图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是。思维导图:答案:(1)a商业,b住宅用地,c工业,d花卉与乳牛业,e小麦种植业(10分)(2)(8分)用地类型化工厂电子装配厂大型超市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小麦种植区乳牛场花卉园用地代号24563817(3)越河交通不便(2分)(4)沿河、沿公路线分布(2分)27.以下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2005年该市各地区人口变动(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19952005年该市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5分)(1)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图示河流流向。(2)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c、d、e四处中,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判断理由是。(3)2005年a、b、c、d、e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人口增加最快的是,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4)与1995年相比,该市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是(双选题)()a.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b.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c.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一产业d.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5)描述该城市扩展过程。解析:第(1)题,图中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的上游,因此河流应是自西南流向东北。第(2)题,e处临近大学城,技术力量雄厚,最可能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第(3)题,a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迁移差额率为负值且最大,因此人口将不断减少;而e处正好相反,人口增加最快;b处自然增长率为5%,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因此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第(4)题,读图知1995年该市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2%、40%、38%,2005年分别为10%、50%、40%,故该市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是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第(5)题,由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