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强化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强化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强化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强化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种群密度和数量动态是种群特有的特征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0t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3(2013贵阳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种群密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5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6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以后只对乙水槽给予一次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对甲、乙水槽中草履虫进行培养。以下预期结果合理的是(图中:表示甲中种群表示乙中种群)()7某区域中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逐渐变为b(以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bd种群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ca、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8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9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动物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c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10农田生态系统直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源,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c研究该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11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具有植被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12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以下对顶极群落的理解有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级群落b若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比演替早期时的恢复力稳定性强d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1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14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绘制出某昆虫种群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1)该昆虫个体较小,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要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_法。若值大于1,则当年的种群密度较一年前_。(2)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_”型增长,可推测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3)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填“能”或“不能”)达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种群数量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4)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15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的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_稳定性较低。(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答案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1【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解析】选b。降低环境容纳量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3【解析】选b。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根据“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蚜虫、跳蝻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的个体。4【解析】选d。种群中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项错误。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b项错误。丰富度代表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项错误。5【解析】选b。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就会呈指数增长,其特点是开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a项正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b项错误;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c项正确;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长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值时便下降,低于k值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数量,d项正确。6【解析】选b。据题意,在一定量的自来水中添加少量饲料,此时培养液中营养物质较少,在补充饲料之前甲、乙水槽中的草履虫数量变化相同,只对乙水槽补充饲料后,乙水槽中草履虫种群数量增加较快,但由于空间和营养物质是有限的,草履虫种群的数量仍呈“s”型增长。7【解析】选c。据图可知,d种群较适应b环境,d项正确。环境因子由a逐渐变为b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a种群中适应b环境的个体数量减少,种群的基因频率将发生定向改变,a项正确。d种群由于环境适宜,数量增多,b项正确。由于a种群中仍有部分个体生存,a种群与d种群间的竞争不能消除,c项错误。8【解析】选b。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1增加到k2,说明环境条件变得相对更适宜、更有利于该种群生物生活。a项,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有利于生物数量增加;b项,由于k1是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影响k1的变化;c项,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可能更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导致数量增加;d项,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使该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加。9【解析】选d。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项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丰富度越大,b项正确;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项正确;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外界因素的影响,d项错误。10【解析】选c。许多土壤动物个体微小、活动能力强,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玉米田中还有多种其他植物,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种间关系即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的关系,也属于群落水平;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因此取土样时不能只取表层土。11【解析】选b。初生演替过程中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能否演替到森林,取决于环境条件。12【解析】选c。当群落处于顶极群落时,与演替早期相比,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13【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消费者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2)种群的数量特征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多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见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人的主观因素,否则,将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4)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1)生产者(2)出生率死亡率(3)随机取样(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14【解析】(1)由题图可知,当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1时,种群数量减少。由于该昆虫个体较小,且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活动范围较小,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在05年间,为大于1的定值,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由图可知,该种群在010年间1,种群数量处于增长状态,在1020年间1,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第20年时不再下降,此后5年种群数量不变。(4)火灾后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1)样方大(2)j增长(3)不能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