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语文教材“选文”的思考与定位作者:王丰郝玲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作为“定篇”的选文,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作为“例文”的选文则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作为“样本”的选文大体相当于叶老的“例子”,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选文,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以此理解同类文章,写作同类诗文。作为“用件”的选文,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章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教选文”教的只是具有“定篇”功能的选文,其他三种功能的选文,我们只是在“用选文去教”。 既然,语文教材“选文”时有“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功能的考虑与定位,那么,一册教材中的所有文章要有所侧重地去设计定位,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应立足教材,根据学情,确定好教材挖掘使用的着力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让文本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一、 视文本为“典范”,精读深思、诵读积累 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经典类文章,是世界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学篇章,可以视之为“典范”,围绕“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文章”的目标阅读理解,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美感。要通过一篇篇经典文章的阅读欣赏、诵读积累,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语文的音韵和辞章之美;让学生感受到经典文章的意蕴情感之美;更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的经典文章传达的价值观不全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而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在教学这类文章时,仍然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文章距离他们生活较远提不起兴趣,一些文章的确与现代生活有着极大的冲突。所以确定“典范”文章时要将自己的思考与学生的愿望统一在一起,拿到一本教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筛选“典范”的文章。比如开学之初,我和学生一起用一个双休日的时间把全册书读完,读完以后边想边写自己认为重要的喜欢的经典课文,最后作全班统计。一般来说,学生可以选出46篇经典课文,我再根据教材特点补充几篇学生没有选到的课文,这样下来,一册书30多篇课文,可以确定810篇“典范”文章,而且要保证每个单元至少有1篇。 确定好“典范”文章后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精读深思、诵读积累上,要让一篇篇文章成为学生文化底蕴的奠基石。 首先,要重视精读深思。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欣赏文章的精彩之处,明白其“典范”的真正内涵。有位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采用了欣赏与评价相结合的策略:第一种方法是他把这类课定位在欣赏上。有时他一个人以欣赏的风格为学生讲说,学生听着听着便主动拿起笔记下这篇文章中美丽的字词句段,记下那内在的思想,记下那动人的案例。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学生是特别喜欢的,因为那声调、朗读技巧能使许多学生拥有羡慕之心,他们自然模仿之中,也能感觉到一个优秀的朗读者是如何读这一文章的?学生一遍遍地听着听着也就放开嗓子读起来,语感训练的目标也自然得到了实现。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动用“评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思考,评价这类课文美在哪里?妙在何处?给予你哪些收获?从而明白其“典范”的真正内涵。赏析、评价可以使学生更理智起来,如此教学也给他们找到了阅读的另一把钥匙。 其次,要重视诵读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名篇名段,才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积淀学生的文化内涵。所以对典范文章精读深思后还需反复诵读,达到胸有成竹、脱口而出。一方面,要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诵读。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早自习、班队会、重大节日开展“经典名篇诵读与比赛活 动”,从而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二、视文本为“例样”,深入剖析、习得方法 教材选编时,有些文章是从“例文”和“样本”的角度定位的。“样本”是解决学生在阅读这类文本时所发生的困难和问题,在对选文的感受和理解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应该怎样阅读、怎样写作。“例文”是以选文的某个点或某个侧面为例,使学生透彻地学习语文知识,包括诗文以及如何读写的事实、原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形成或加深对选文这些点或侧面的理解感受。概括的说,“样本”、“例文”类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年段目标和单元训练特点,有的文章可以发挥其“样本例文”的功能,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习作的方法。以后遇到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按照这种方法去学习;遇到类似的习作训练,可以借鉴其中的习作方法。 例如: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时,我引领学生按照“初读、找出景物再读、抓住特点细读、品词析句朗读、表达情感”的方法学习了课文,感受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了“初读、找出景物再读、抓住特点细读、品词析句朗读、表达情感”这一操作性极强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写景的文章(如桂林山水、五彩池等),我便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读自悟。学生在学习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阅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参中提出教学中要开始培养学生做批注的能力。为此,我选取了教材中的师恩难忘一文,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用笔勾划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用精练的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我讲了批注的含义、符号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慢慢地,孩子们懂得了做批注的重要性,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 三、 视文本为“用件”,取点建构、扎实训练 教材中的有些篇章,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或者有些地方不甚理解,但老师认为关系不大,或者学生在课外已经阅读过。那么,此类文章可以发挥其“用件”的功能,利用选文所讲的内容或者从选文所讲的某一点出发,取点建构,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进行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此时的文本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一个引子,它盘活了课程资源,生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走进高效务实的语文课堂。 例如枫桥夜泊一诗,学生借助注释,容易理解诗意,而且很多学生课外已经会背诗了。为此,我研读教材后,围绕枫桥夜泊一诗所蕴含的“乡愁”主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虞美人、阊门即事、乡愁等诗词,以诵读为主线,以“愁”为诗眼,抓住“枫桥”、“夜泊”这一特定的自然场景引领学生古今交融,反复吟读,寻找枫桥的那缕苍桑,感悟夜泊的那份悲凉,进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想象他触景生情的感触,描摹他孤守客船的寂寞,在一读三叹中体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刻内涵,体味诗人客居他乡,飘泊异地时的思乡忧国之愁。同时通过对比阅读,感悟相同主题下,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 又如下雪的早晨一文,没有难懂的字词,学生很容易读懂。教学时,我抓住“下雪”这一关键词,结合单元主题“风雪”和学生上周刚刚看到了一场雪的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雪、写雪。孩子们兴致盎然,写出了一个个优美的片段。 (附学生习作片段:我情不自禁地走向雪中,去感受、去拥抱那细细的、绵绵的冬雪。雪花在天空中飞舞,好像一个个跳伞的小精灵,又好像刚出生的小蜜蜂,还不会飞,跌跌撞撞,雪花飘落在树杈上,光秃秃的树枝变成了银条儿,向我们招手。 冬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些白色的小精灵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方面培训课件
- 吊顶音响工程方案(3篇)
- 电力拆除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防火培训课件
- 灯塔冷库改造工程方案(3篇)
- 猫咪线描绘画课件
- 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探究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在2025年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分析
- 防汛工程治理方案范本(3篇)
- 工程爆破施工方案(3篇)
- 软件行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教案2025秋形势与政策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抗战胜利80周年
- 卷烟零售户培训课件
- 2025年学法减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试题库及答案
- DGTJ08-2090-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025年商业店铺出租合同(标准版)(可修改可打印)
- 设备采购质保金管理制度
- 互助友爱班级大家庭主题班会课件
- 中国目前各行业的现状
- 小学生情绪调适心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