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5 敬业与乐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5 敬业与乐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5 敬业与乐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5 敬业与乐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5 敬业与乐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作者简介 梁启超 1873 1929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学者 字卓如 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其著作编为 饮冰室合集 背景资料 敬业与乐业 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 人们奉行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的信条 主张 学而优则仕 鄙视普通职业 尤其是体力劳动 以显亲扬名 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 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一篇演说词 可看作议论文体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 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 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 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 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 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认清对象 确立主旨 即要有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 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 认清环境场合 明确演讲的主旨 思路清晰 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 例证动人 语言准确 形象生动 演讲的基本知识 议论文常识简介 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结构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本论 引论 结论 议论文 论点 论据 论证 要证明的观点 证明观点的依据 证明论点的方法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语言 准确周密 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一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节 旁骛禅师赦免解剖佝偻骈进强聒亵渎 w ch n sh p u g u l u pi n gu xi d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 断章取义 2 旁骛 3 亵渎 4 强聒不舍 三 本文体裁为 属于三大文体中的文 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演讲词 议论 梁启超 不顾上下文 孤立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专心正业 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轻慢 不尊敬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 3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 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1 有业 2 敬业 3 乐业 2 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敬业乐业人生法门 礼记 敬业乐群 老子 安其居 乐其业 敬业与乐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第1段 第2 8段 第9段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敬业与乐业 论述有业 敬业 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 勉励人敬业乐业 总 分 总 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作者是怎样分析 有业之必要 的 举了哪些例子 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先谈有业的原因 无业的害处 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反面论证 有业的重要 正面论证 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第2 5段 第3 4段 举例论证第5段 讲道理论证 有业 孔子对无业游民的无奈 禅师因没做事不肯吃饭 结论 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有业是做人之本 第2段 引出 就业之必要 你能再为 有业之必要 列举几条理由吗 1 经济上独立 人格上自尊 不需要依赖别人 2 身心有所安顿 不至于无所事事 闲得无聊 3 锻炼意志和品性 增强能力和才干 第6 7段从哪几方面谈 敬业 什么是敬业为什么敬业怎样做到敬业 敬业 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 为劳动而生活任何职业都是神圣的 忠实 不分心 讲道理 朱子 庄子 孔子 曾文正的名言对比论证 木匠与政治家 挑粪工与军人举例论证 佝偻丈人用竹竿粘蝉 古今中外敬业的典范不乏其人 请你举出几例 大禹为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心中时刻装着人民 作者是怎样论述 乐业 的 1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乐 2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身入其中 奋斗前去 比较骈进 省却烦闷 第一 身体力行得快乐第二 刻苦奋斗有快乐第三 竞争取胜找快乐第四 远离无聊就快乐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作者为我们列举了哪四种敬业的快乐 请你举几个 乐业 的事例 居里夫人在成吨废渣中寻找 镭 陈景润面对枯燥的数字不断演算 第8段 乐业 本文除了条理清楚以外 还运用了很充实的论据 事实论据 有在生活中的实例 有古代 外国名著中的事例 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 道理论据 主要是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 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 有业 敬业 乐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孔子百丈禅师 摆事实 1 什么叫敬业2 为什么该敬业3 怎样敬业 讲道理 四个理由 文章脉络 语言特色 内容论证方面 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 1 引用古籍名言时 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 语言通俗 如话家常 3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 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演讲语言方面 大量引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