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讲城市化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如2013年安徽卷第23题,广东卷第9题,四川卷第1112题,江苏卷第28(1)(2)题等。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2012年天津卷第1题,2013年江苏卷第28(3)(4)(5)题,2012年上海卷第3537题等。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常结合就业结构和城镇人口变化图、城市圈层人口迁移示意图考查城市化的阶段。2常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变化,考查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差异。3常结合环境变化过程图,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发展的方向。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使人口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口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阶段特点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加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加速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世界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拓展延伸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建筑景观(1)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2)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2影响建设格局(1)杭州: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形成山水城市。(2)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3)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美国人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提示: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江苏卷第28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2如何描述某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示:(1)所处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或后期阶段;(2)城市化水平高低;(3)城市化速度快慢;(4)城市化起步的早晚;(5)出现的城市化问题。(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安徽卷第23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1城市化进程(2014上饶月考)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am、p、n bm、n、pcm、m、n dp、p、n解析:(1)图示m时段,表示城市化的初期,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低;而p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而水平较低;n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而水平较高,故选c项。(2)孟加拉国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故处于m阶段;中国城市化速度快,而水平还较低,故处于p阶段;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较慢,故处于n阶段。答案:(1)c(2)a2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下图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代表东部经济地带的是()aa bb cc d不能确定(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经济地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b中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西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一直是最低的 d西部经济地带与中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化水平也最高,故选a。(2)由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c分别代表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可知,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速度在2000年后有所减慢;中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大概在1995年之前高于全国;西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一直是最低的,与中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答案:(1)a(2)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下所示: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温馨提示:如有时间请以2012年福建卷34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014河北联考)下图为某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市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降水量减少 b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2)下列措施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作用不大的是()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建筑物的高度解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地表径流量上升,地下径流量减小,这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地面进行硬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弱而形成的,故b正确。由题设及图得不到该地降水量下降的信息,故a错误;城市中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地下径流,但不会影响地表径流,故c错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大小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无关,故d错误。(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水分的蒸发,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有利于提高地表水排泄的速度,这些都对图示蒸发量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减小有缓解作用,故不选a、b、c。而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无作用,故选d。答案:(1)b(2)d4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下图表示某四个地区的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增长趋势图。读图完成(1)(2)题。(1)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是() a b c d(2)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包括()a城市洪水 b“雾岛”效应 c酸雨 d咸潮解析:(1)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乡村人口增长速度越多,城市化进程越快。(2)咸潮主要与气候干旱有关,与城市化关系较小。答案:(1)a(2)d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图3北京城市发展图图4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城市范围)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图5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图信息获取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1)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速度确定判断所处城市化阶段。(2)根据所处阶段分析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1)分析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规律,分析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2)分析城市空间扩大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1)明确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中心与郊区人口密度的大小特点。一般在城市发展初期,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最大,向郊区迅速减小,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下降,最后在城市中心外围形成人口密度最大的住宅区,由此可知图5城市化的发展顺序为acdb。(2)分析不同阶段城市化的特点。判读方法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图4中,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5中城市化进程为acdb。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2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都低于70%吗?提示: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依然比较高,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如阿联酋等中东石油生产国。(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1年浙江卷第12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典题例证(2012高考福建卷)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 d乙c丙 d丁(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获取解读信息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该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第(1)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获取各折线的信息并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分析。第(2)题,关键是从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入手分析。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d(2)a(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 bc d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人口和人口比重的变化在图中不能看出,在图中只能看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2题,阶段到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区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到郊区。答案:1.b2.d(2014朝阳联考)下表示意北京市某水文站汇流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时间流域面积(km2)不透水面积(%)降水量(mm)洪峰流量(m3s1)峰现时间(h)1957072190.461121.316681984081094.07798.732072010071294.065121.520353.对该水文站洪峰流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流域面积 b不透水面积c降水量 d峰现时间4下列对峰现时间逐步提前原因的解释,合理的是()a不透水面积的比重不断增大 b不透水面积的粗糙度不断降低 c流域内地势起伏变小d降水量逐渐减小 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不透水面积的比重与洪峰流量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最高。第4题,根据表中信息即可排除a、d两项,如果流域内地势起伏变小,则地表径流的流动速度将减慢,峰现时间将推迟,排除c项;不透水面积的粗糙度不断降低可使地表径流的流动速度加快,从而使峰现时间提前,故选b项。答案:3.b4.b下图为不同年份我国两城市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的b甲城市的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的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人口数量大致相同d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6图示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a初期阶段 b中期加速阶段c后期成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19922012年,甲城市的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的;甲城市的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也大于乙城市的;图中只显示了甲、乙两城市不同年份人口分布的比重变化,无法进行人口数量的比较;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第6题,读图可知,19922012年,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的人口比重增长幅度大,郊区城市化现象显著,故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答案:5.d6.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材料2:如下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漫画提示“入托难”“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第(3)题,抓住材料1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济南三校联考)读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发展变化示意图及杭州市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题。1对杭州市城市形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河流地形交通气候a b c d2下列关于杭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b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在减小c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西部为山区,城区主要向地势平坦的东部扩展;根据城市形态可以看出城市沿交通干线延伸。第2题,杭州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答案:1.d2.c(2014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城市发展阶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如图所示,城市的发展阶段一般为() a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b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c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4中心城市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人口减少、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则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市人口增加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则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则为逆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市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第4题,图中中心城市曲线与时间坐标有两个交点,其中右侧一个交点是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此时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整个都市圈人口还在减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答案:3.a4.c(2014陕西一模)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56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xy降水量(mm)675.0644.5径流总量(mm)405267地表径流(mm)33796地下径流(mm)68171蒸发量(mm)270377.55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a;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6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解析:第5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第6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答案:5.a6.c(2014德州市上学期校际联考)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读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路径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完成78题。7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8我国城市化属于图中的() a型 b型c型 d型解析:第7题,纵坐标代表城市化进程速度,横坐标代表经济发展速度。197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增大,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曲线斜率显示,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经济发展,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第8题,目前我国的人均gdp比较少,城市化水平也较低,所以处于型。答案:7.d8.c(2014济宁市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10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解析:第9题,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势必导致地价上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质量下降,将使一部分人口和企业迁离城市。第10题,卫星城可以分散一部分大城市职能,对大城市起到减轻人地矛盾、改善环境的作用。城市化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中心商务区也不会向郊区迁移。答案:9.b10.c11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比较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主要表现有()年份1980198619921999总人口(万人)北京904.31 032.41 124.81 250深圳33.2993.56260.9405.13户籍非农人口(万人)北京510.4586.8656.3747.2深圳6.7626.4557.3995.05暂住人口(万人)北京18.661.279.9150.2深圳1.242.11180.68285.28a.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人口为主b城市化水平都得以快速持续增长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d深圳城市人口超过北京解析:选c。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城市人口中以户籍人口为主;北京的城市化水平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1986年代表的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水平基本维持原状,1992年1999年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速度有所上升。深圳城市暂住人口增长极快。从1980年的3.6%快速增长至1999年的70.4%,成为深圳人口的主要构成;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年增长率高达7.5%。二、综合题(共56分)12(28分)(2014北京市东城区期末)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长株潭城市群体系特点及其分布特征。(16分)(2)说明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解析:第(1)题,描述城市群体系,要先从总的方面看有几级城市,继而再具体观察各级城市的多少。分布位置要观察总体分布的地形区,集中分布的依托(如沿河、沿路等)。第(2)题,可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路进行说明。答案:(1)特点:城市等级由三级构成;一级只有3个城市,二级有9个,三级数量最多(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分布特征:所有城市均分布在交通线附近;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改变地表状况,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城市热岛、雨岛;水质变化,影响水循环环节;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13(2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读图1,说出19782006年苏州地区gdp与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12分)(2)据图2说出苏州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8分)(3)简述苏州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8分)解析:(1)从gdp中三大产业的动态变化中可以直接读出。(2)对比“城镇用地”演变图和“就业结构”演变图,可从两个方面概括。(3)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思考。答案:(1)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或1992年)以后苏州地区gdp迅速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1978年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2006年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2)非农劳动力比重显著上升;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3)位于长江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河湖密布,水源充足。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3高考广东卷)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城市群城市首位度2008年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1.621.52长三角城市群2.352.20珠三角城市群1.931.23辽中南城市群1.321.21a.北京 b上海c广州 d沈阳解析:选c。首先明确城市首位度与首位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城市首位度越小,首位城市的集聚效应越小;城市首位度越大,集聚效应越明显。然后计算和比较出四个城市群2011年与2008年城市首位度的变化幅度,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首位度减小幅度最大(0.70),因而首位城市广州的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4题。2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4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正确读图,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说明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第3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说明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迅速提高,也没有超过第三产业。第4题,安徽省属于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可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答案:2.b3.d4.a(2013高考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56题。时期(年)1985190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5.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6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本题组解题关键是能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解答。第5题,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比我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大,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6题,我国自1985年以来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比较大,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乡村人口数量不会持续增长,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商业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例最小,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主要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占用大量农业用地,故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答案:5.c6.d7(2012高考天津卷)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 bb增加cc减少 dd减少解析:选b。a、b、c、d分别为水循环的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环节。用“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故选b。下表为2013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89题。国家甲乙丙丁城市化水平(%)908366328.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9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d人口集中在绿洲地区解析:第8题,英国是城市化起步最早、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泰国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最低;沙特阿拉伯地广人稀,属于石油输出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导致其城市化水平较高;日本的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但日本人口众多,故其城市化水平较低。选项c正确。第9题,乙国为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故其人口集中分布在绿洲地区。答案:8.c9.d(2012高考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11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0题,a项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项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表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c项阶段后,费城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是增大了。d项阶段到v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负值,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减少。第11题,以巴尔的摩、费城为代表的制造业中心,伴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退,中心城区人口持续负增长。纽约、波士顿由于制造业的外迁导致中心城区人口大幅减少,以后由于以金融、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答案:10.a11.b二、综合题(共56分)12(30分)(2013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2: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甲图乙(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6分)(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6分)(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6分)(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主要体现在_。(6分)(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苏南地区_苏中地区_苏北地区_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解析:掌握区域差异和区位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读图可知,江苏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众所周知,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苏南城镇化水平最高,其特点应表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特点,从速度快慢、水平高低、起步早晚上分别描述。(3)区位就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苏锡常都市圈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上海,受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其他都市圈所不具备的优势。(4)与“数量”对应的是“质量”,怎样提高质量?材料中隐含着答案,就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5)根据三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区位特征作出选择,如中部靠近长江三角洲,应提高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5)13(26分)(2012高考上海卷)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材料2: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8分)(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8分)解析:(1)由材料1可知乐清市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注意从时间变化角度去说明问题。(2)由图可知乐清市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材料2可知乐清市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环境质量、建立了社会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苑、篮球场、养老金等)。(3)明确“就地式城市化”的概念,与传统的城市化的弊端做比较,可知就地式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条新路,劳动力就地转化,既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避免了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章末综合提升授课建议(1)分析城市功能区布局时,要从各功能区的布局区位要求入手分析,然后综合距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风向河流等因素具体分析功能区的布局。(2)在回答城市化问题时,首先要掌握不同阶段城市化的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然后根据题目中提供的具体资料作具体分析。城市分布及城市化问题类题目答题规范和模板典例剖析读南部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五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城市结构模式示意图。分析南部非洲五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6分)样卷展示样卷点评在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时,一定注意不要生搬硬套,一定结合图中信息,结合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答题思路具体分析。样卷答案没有准确获取人口年龄结构图中年青人口数量大的信息;没有从城市结构图中获取城市绿地少、贫困人口集中等信息。该答案只是答出了“贫困人口”这一个要点得2分。注意要对应问题采取措施。样卷答案中“土地贫瘠”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发展高效农业和土地贫瘠没有针对性。标准答案存在问题:城市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不随工业化和经济的进程而发展;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失业率高;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贫民区集中,社会矛盾严重。措施:大力发展工业,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发展农业,控制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合理布局居民区,减少贫民区给社会治安带来的压力。(每点2分,共16分,多答不给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简述我国主要城市化地区的分布特点。(6分)样卷展示样卷点评在表述城市、工业分布特点时,注意既要表述出分布的位置,还要表述出总体分布状况和密度状况。该答案只能得2分,样卷中答案只是表述了分布的位置,没有表述出总体分布特征“分布不均”(扣2分),没有表述出密度状况“沿海、沿江地区出现城市群和城市带”(扣2分)。标准答案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人口较密集,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答题模板1.城市化的表现和进程(1)城市化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城市面积的扩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2)城市化的进程有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出现城市带)。2城市化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棚户区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安全员招聘考试重点解析
- 甲状腺肿课件
- 脑干损伤护理查房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 中班动画城教学课件
- 用橡皮筋作动力课件
- 急性肾功能衰竭钙磷紊乱护理查房
- 急性脊髓炎高位截瘫护理查房
- 生活常识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癫痫持续状态护理查房记录
- 证据目录范本
- 标准档案盒脊背(格式已设置好)
- 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考试资料)
- GB/T 21475-2008造船指示灯颜色
- 园林绿化工高级技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安医大生殖医学课件04胚胎的培养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关于推荐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意见报告
- Q∕GDW 10356-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 教研工作手册
- CINV化疗相关呕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