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那树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和同学们上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那树这课。我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投影: “那树啊”)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三个字? 生1:我想用一种悲伤的语气来读。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下吗? (生1读“那树啊”,读出了悲伤的语气。) 师:你读得很好,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1:因为从那树的最终命运看,它被伐倒了。 师:真不错,你关注到了那树最后的命运。 师:有没有同学想用不同的语气来读呢? 生2:我想用一种赞叹和崇敬的语气来读:“那树啊!”因为,那树曾经带给人类很多的阴凉,它造福人类。 师:你关注到了那树曾经对人类的贡献,也不错。 生3:我想用一种感慨的语气来读:“那树啊”因为,这棵树从原来的枝繁叶茂到最后被伐倒,历经了沧桑。它原本给人类带来阴凉,因为时代的变迁,人类觉得它没有用了,就把它伐掉了,我感觉文章有一种感叹。所以,我觉得还是用一种感慨的语气读比较好。 师:嗯,很好。刚才同学们用不同语气读出了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同学们预习得很不错啊。正如同学们所说,这篇文章,写了“那树”由生到死的过程。 二、感知理解“曾经的那树”和“后来的那树”的形象 师:下面,我们就来阅读15自然段,看看“那树”曾经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同学们拿起笔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做点旁批。然后我们来交流。 (学生默读1-5段。) 生1:我从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那树是一棵繁密的树。 师:你能读一下吗? (生1读:“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师:你从这句话看出了那树是繁密的。还能看出点什么? 生1:那是一棵露出老态和坚固的树。 师:是啊,那树还是一棵古老而坚固的树。 生2:我还能看出它是一棵历经沧桑的树,因为它“露出老态”而且“有一点佝偻”。 师:你读得很细。文中还有没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它的古老? 生2:第1自然段:“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从这句话中几个“当时”中,我发现人类的文明还很不发达的时候,那树就生长在那里了。所以,它是一棵很老的树了。 生3:那树是一棵坚固的树,因为,“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都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师:真是一棵坚固的树啊。这句话除了可以看出它的坚固,你还能看出它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生沉默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想啊,有这么一棵树,台风来了,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都被吹断了,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可是,这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你们说这棵树除了坚固,它还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生(杂):神奇的树,不可思议的树,有神力的树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啊,那树简直就是一棵神树。文中还有哪个地方写到了它的神奇? 生4:第2自然段中写道:“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人们对这棵树顶礼膜拜,可以看出人们很崇敬它。 师:真是一棵神奇的树,可敬的树!生5:从第5自然段“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我可以看出它是一棵默默无闻的,给人们带来荫庇的树。 师:一棵默默给人类带来荫庇的树,一棵无私奉献的树。 师:我们来把同学们的发现总结一下。刚才在第15自然段中,读出了那树是一棵古老、茂盛、坚固的树,读出了那树是一棵默默无闻、奉献人类的树,还读出了那树是一棵神奇、可敬的树。 师:“那树”是如此的造福他人,如此的可敬,可是最终为什么会被人砍掉呢?直接原因、直接导火索是什么? 生1(读):“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 师:六十英里,有没有同学知道是多少公里? 生2:一英里是一点六几公里,六十英里应该是九十六公里多。 师:那么,同学们再细细想一想,人死,是不是树的责任? 生1:我觉得树没有责任。因为那个驾驶者自己喝醉了酒,而且是超速行驶,他自己犯了错误,那树没有义务去赔偿他的生命。所以,我觉得那树是没有责任的,树不应当为他偿命。 师:树没有责任,可是文中却连用了几个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词语。同学们发现这个词了吗? 生(众):于是! 师:“于是”是什么意思? 生2:“于是”,相当于“就”的意思。 生3:“于是”,好像是前后联系很紧密的,强调一种因果关系似的。 师:的确,“于是”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往往是有前面的因,就有后面的果。那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投影:“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 (生朗读。) 师:三个“于是”,你觉得哪几个用得合理,哪几个似乎不合逻辑? 生4:第一个“于是”是对的,因为喝醉酒的驾驶者速度那么快,对准这么坚固的大树撞去,他死了,是很自然的事情。后面两个“于是”用得不符合常理。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4:人死的原因是他自己醉酒驾车超速,交通专家却要让树偿命,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因果关系,这个“于是”用得真是太奇怪了。第三个“于是”,是建立在第二个“于是”的基础上的,好像是可以的,其实,和第二个一样,也是很荒唐的。 师:人撞树,树偿命。三个“于是”,看起来多么的理所当然,多么的顺理成章,多么的天经地义。可是,我们仔细分析,却又发现这是多么的奇怪滑稽,多么的荒唐可笑。让我们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情感。 (生齐读。)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第4、5自然段,作者也写了三个“于是”。我们也找出来,细细品味。 (投影:“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了,“于是”是有前因后果的。谁来分析分析,这几个“于是”内容之间的因果是什么。 生1:因为树很茂盛,于是鸟来了;因为树很大,很繁密,于是情侣在树下散步。这两个“于是”顺理成章。第三个“于是”的因好像和前两个的因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1:这个“于是”是说因为鸟来了,因为情侣止步,所以,那树想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更好地为他们造福。 师:第三个“于是”后面的内容,是不是那树应该做的?是不是理所当然的? 生2:应该不是。那树没有义务一定这样做。 师:那这个“于是”又让我们感觉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生3:无私奉献。 师:是的,的确是无私奉献,只是这个词有些大,我们想啊,当那树看到自己对鸟儿和人们是那么的有用,就暗中一厘米一厘米地伸展自己的根,为的就是加大自己荫庇的土地。这哪里是树啊?这分明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啊! 师:这三个“于是”让我们感觉这是一棵多么可爱的树,多么可敬的树,多么有情有义的树啊。可是人呢?我们再回过来看看刚才的三个“于是”。 (师深情地对比朗读两组“于是”。) 师:从这两组“于是”,我们读到了什么呢? 生1:我感觉树对人是那么的有情有义,而人对树是那么的冷酷无情。 生2:我分明感觉到树是那么的可敬可爱,而人是那么的道貌岸然,荒谬可笑。 师:说得好。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如果没有人撞树而死这件事,那树被伐的命运会改变吗? 生(齐):不会。 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从“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可以看出,由于城市的发展,地面上这些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取代了。 师: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速度之快? 生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从“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可以看出城市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那树的生存环境随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你不仅看到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且关注到了那树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很细心。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些呢? 生2:计程车司机说:“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乘客说:“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从这两句话中,我可以看出,好像在地上长一棵树已经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了。人们已经在这种钢筋水泥的房子里生活得麻木了,在路上看到一棵树都那么奇怪。这也预示着这棵树以后的命运是非常令人担忧了。 生3:“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由此可以看出,早就有人想把它砍掉了。 生4:“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当什么都搬走的时候,这棵树就显得很碍事,它也就没什么用了。 师:没有用了,人们就可以把它铲除了。大家再注意一下,在这种生存凶险的情况下,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在这么凶险的环境下,那树还是绿着,像以前一样荫庇着脚下的土地。师:文中还有类似的话吗? 生2:第8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它冒死掩覆,说明那树知道自己将要被砍掉,可是它还是在为人类作贡献。 师:这可以看出那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生2:它是一棵无私的树。 师:是啊,它在忠实地履行着自己作为树的义务。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那树无论是生还是死,它有一点一直都没变,就是它始终绿着。因为 (投影: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师:在很久以前,那树啊,枝繁叶茂,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绿着,荫庇着鸟儿,荫庇着人类,荫庇着脚下的土地;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树啊,即便是生存环境那么的艰难,它仍旧“绿”着。 (投影: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生齐读。) 师:那树用自己的生存方式,“绿”的方式,在默默地与变化的环境抗争,在兑现着上帝的话,一直到它生命的结束。可是,那树啊,即便是它被人类无情地砍倒,它仍旧“绿”着啊 (投影:“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 (生齐读。) 师:那树啊,遵从上帝的旨意,造福人类,做到了上帝说的“绿着生”;那树啊,苦苦支撑,默默奉献,也做到了上帝说的“绿着死”,可是,上帝说的还有一句,它再也无法做到了啊。 (投影: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生齐读。) 师:那树啊,它怎么也没法再做到“死复绿”了啊!因为人终于向他下毒手了。 我们来看看人是怎么无情地对待它的。 生1:“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从“咬”、“骨粉”,感到那树就像一个人,死得太可怜了。 生2:我感到人太无情了,那树以前对人是那么的有情义,而人对它太残忍了。这真是太可悲了! 师:如果人类仅仅是砍掉它,它的那些伏脉、那些根还会再发出来,可是,更残忍的是,人还做了什么? 生3:人们把它的根挖掉了。 师:请你读一读那句话。 生3:“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师:这句话,你读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3:这句话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树写成了人,我读了很不忍心。我觉得人太残忍了,太无情了。 师: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然后请同学说说作者的感情。 (生齐读。) 生4:很显然,作者对人是批判的,对树是同情的。 师:最后一段,还有哪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树? 生5:“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师:你读了这句话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5: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那树就是窒息而死的,我也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师:是啊,窒息而死。作者用树的感觉角度让读者体验窒息的感觉,那树啊,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悲哀啊。人啊,又是多么的无情,多么的忘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康复治疗师三基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学校食堂食品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库考试模拟题库及解析答案
- 2025年法院遴选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城管填空试题及答案
- 《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2025年全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井下电钳工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卡介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工会财务大赛理论题库(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202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
- 抗生素课件教学课件
- 销售法律知识培训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解读
- 糖尿病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 直升机发动机油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