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1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2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3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4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浙教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b浆(效应b)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2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d能在体内长期存留3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属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收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4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巨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b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d补牙时所用器具不消毒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在细胞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构成d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8如图是a的hiv正在侵入b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b最可能是()。ab淋巴细胞b效应b细胞c辅助性t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9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不变10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异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11下列不含抗体的是()。a乳汁 b组织液 c血清 d细胞内液1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13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 d红细胞14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毒素是抗体的一种,这种破伤风抗毒素能够()。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c使体内产生抗原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15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类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16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禽流感病毒的患者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17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a巨噬细胞b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淋巴干细胞d效应细胞18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19下列分别属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是()。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白细胞介素220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厌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需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需氧呼吸和细胞免疫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和表示免疫细胞,表示免疫分子。(1)以下不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_。a溶酶体 b皮肤c口腔黏膜 d呼吸道表面纤毛(2)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3)图中和的名称分别是_和_;和分别表示_和_。(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22(10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中培养、增殖。(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当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同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的疫苗。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存活率_。23(10分)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近几年暴发了非典(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科学家对病毒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1)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_和_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生物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_。(2)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_。(3)某地对一段时间内流感发病情况作了统计(见下图)。曲线在a点快速上升的原因是_,a点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形成了_。(4)有些人在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初期,会选择服用抗生素。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利用生物学知识说明理由。24(10分)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图1实验一流程示意图图2实验一结果图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说明血清中的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d。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图3实验二结果图(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参考答案1. 解析: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a错误。白细胞介素2是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产生的,b错误。二次免疫时产生的浆(效应b)细胞主要是由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也有一少部分来自b细胞。答案:c2. 解析:抗体针对特定抗原起特异性免疫作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免疫反应结束后,抗体不能在体内长期存留。答案:a3. 答案:a4. 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巨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b5. 解析:当相同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机体时,机体能更快地作出反应,记忆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行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产生抗体更多,反应更强烈。答案:c6.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所以预防要从这三方面着手。针对性传播:要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避孕套。针对血液传播:不要吸毒,尤其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针对母婴传播: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答案:d7. 解析:a中hiv主要攻击t细胞,b中b细胞是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中体液中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的组成部分。答案:d8. 解析: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破坏辅助性t细胞。hiv还可以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等,但主要是感染辅助性t细胞。答案:c9. 解析:特异性免疫中,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此过程中,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分裂、分化的速度加快,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答案:a10. 答案:a11. 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次是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而细胞内液中不含抗体。答案:d12. 解析: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分别是骨髓和胸腺,而t淋巴细胞参与部分体液免疫反应。结合题干的实验结果可判断,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b13. 答案:c14. 解析: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早期的免疫治疗主要是注射疫苗及抗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从而消灭相应的抗原。答案:d15. 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所以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也可能是抗体和记忆细胞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答案:d16. 解析:该男子通过体液免疫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禽流感病毒的患者,b项正确;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只能针对该种禽流感病毒起作用,而对其他禽流感病毒不具有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d错误;由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存在一段时间,记忆b细胞也有一定的寿命,该男子不具有对该种病毒的终身抵抗能力,故a项错误。答案:b17.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首次”。抗原首次感染机体后,经过巨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淋巴细胞一方面受抗原刺激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引起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b18. 解析:用抗原免疫机体,除产生抗体外,同时也产生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会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不仅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产生的抗体多,能在抗原侵入且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消灭。答案:a19. 答案:b20. 解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可见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厌氧呼吸,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的途径。答案:b21. 答案:(1)a(2)非特异性(3)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4)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b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22. 解析:(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因此制备疫苗时,应使用特定的活细胞培养。(2)在体液免疫中,当特定的病毒刺激b细胞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b细胞能产生特定的抗体,此抗体能与特定的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