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师说 学高为师不耻下问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孰(sh)苌弘(chn)经传(zhun) 针砭时弊(bin)b谀(y) 句读(du)谄媚(chn) 不拘于时(j)c郯(dn) 严谨(jn)嘉奖(ji) 惑之不解(hu)d聃(dn) 贻之(y)师襄(xin) 以资切磋(chu)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位卑则足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羞耻)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c小学而大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孔子师郯子(名词,老师)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侣鱼虾而友麋鹿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师不必贤于弟子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学于余6名句默写。(1)人非生而知之者,_?(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如是而已。二、一法一练古今异义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指学习之人,词组;现代汉语中的“学者”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名词。“小学而大遗”的“小学”,指在小的方面学习,词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小学”。“吾从而师之”的“从而”指跟从并且,词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从而”。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古汉语中有许多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完全同形,最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指“旧例”,与现代汉语的“故事”词义迥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中的“其实”是短语,指“那实际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转折连词“其实”。又如离骚“后悔遁而有他”的“后悔”是短语,指“后来反悔”,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动词“后悔”。孔雀东南飞“汝岂得自由”的“自由”指“由着自己”,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形容词“自由”。另有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如孔雀东南飞中“叶叶相交通”的动词“交通”,古义指“互相通连”,今义指“来往和运输”。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不要混淆这类古今形同而义异的词或短语。区别古今异义的方法有:(1)注意积累常见同形短语。如:“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中“行李”指出使的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夫人”是两个词,“夫”为代词,“那”,这个词的意思是“那个人”;“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是指求学的人;“兄弟妻子离散”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是很多的,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2)翻译文言文同形短语,要结合上下文。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指刚直侠义之士。如果不看语境,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就会翻译错误。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相关句子: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译文:_(2)及得召见,遂见亲信。相关句子:(吴)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译文:_ (3)(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相关句子:及谢晦反,兵锐,(檀)道济忧之,(高)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译文:_三、走近高考(2011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稼说送张琥苏轼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注锄耰铚艾:四种农具。得:此指中进士。8第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9第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_。10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11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答:_12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答:_答案1b2d3d4d5c6(1)孰能无惑(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7(1)(震威城)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3)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8更休9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10c11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12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培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参考译文你可曾观察过富人怎么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又好又多,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他们的土地又好又多,就可以实行休耕轮作,土地的肥力便能够保全;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那么耕种就能够常常不误季节,收割也常常能够等到庄稼完全成熟之后进行。所以富人的庄稼往往很好,秕子少,产量高,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烂。如今我这个十口之家,却总共只有百亩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拿来利用,日日夜夜期盼着收获,辛勤耕作、收获,充分利用土地,把庄稼种得像鱼鳞一般密集,因此土地养分就被用尽了。耕种常常抢不上季节,收割又往往来不及等到庄稼成熟。这样怎么还会有好收成呢?古代的人,他们的才干并没有超过现代人的地方。他们平日里注意自身修养并且不敢贸然行事,等候着思想才华完全成熟,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对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者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三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岁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之中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满弓之极一样。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建筑市场扩张策略2025年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融科技风险防范与金融科技国际合作2025年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报告
- 智能家居安全标准竞争力评估2025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内部控制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江苏通信安全员题库及答案解析
- 杉杉科技基金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广东湛江二中学港城中学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厦门银行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接诉即办培训课件
- 贷款居间合同免责协议6篇
-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GF-2015-0212)2025版
- (零模)苏州市2026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试卷 物理试卷(含答案)
- 泵站的运行与维护
- 经典资料:2025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 房地产开盘活动主持词及流程模板
- 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与处置
- 2025年期权开户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