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 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 她们以歌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倾诉爱慕 或劳动热情 或表达丰收的喜悦 总之 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的组成部分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就让我们收拾行囊 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精妙笔触做一次云南之旅 云南的歌会 16 散文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相关资料 5 检查预习 6 听读课文 8 句段品析 9 疑难探究 10 板书设计 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3 拓展延伸 14 教材习题讲解 7 整体感知 11 本课主旨 15 课后作业布置 难点 结合沈从文的资料和 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的原文资料 了解沈从文写 云南的歌会 的初衷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 初识歌会的特色 深入理解 云南的歌会 的艺术魅力 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 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深入研究这篇文章 走近沈从文先生 感受到他的散文风格 重点 来自 点拨 沈从文 1902 1988 苗族 湖南凤凰人 现代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 在散文 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 边城 散文集 湘行散记 论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等 来自 点拨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民间歌唱活动在各族人民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 就往往靠知识广博 阅历丰富的老歌手 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 向本民族群众传授历史知识 生产知识 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抗日战争爆发后 作者去了云南 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在云南生活期间 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发生了较大变化 杂文式的随感录成了他这一时期散文的主体 来自 点拨 云南民歌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著名全国 人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以歌唱激发生产中的劳动热情 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对婚配的祝福 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在许多民族中 小孩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 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 而一个高明的民族歌手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的尊敬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 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生活中的婚丧礼俗 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 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云南民歌简介 蹲踞阉鸡匠避疫即物起兴譬喻气氛忌讳酬和 部分来自 点拨 j y n y x ng p f n hu ch u x 微ch n 朴龙吟凤hu g 桶 部分来自 点拨 熹 淳 哕 箍 nu 米r 相 以沫r 家 儒 糯 濡 魔法记忆 语体辨音法 色 在口语中读 sh i 如 色子 在书面语中读 s 如 色彩 部分来自 点拨 1 生面别开 即别开生面 比喻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展新的局面 生面 新的面目 例句 山西大同成功举办了一场生面别开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受到了参赛者的一致好评 2 酬和 用诗词应答 文中指用歌曲应答 3 即物起兴 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起兴 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 诱发文思 例句 即物起兴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4 譬喻 比喻 部分来自 点拨 5 引经据典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旁征博引 引经据典辨析同 两词都有引用资料的意思 异 旁征博引 偏重引证的材料十分广博 引经据典 偏重材料引自经典 例 1 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 常常激起听众热烈的掌声 2 钱钟书先生写文章引经据典 深受人们的喜爱 6 悠游自在 悠闲 自由 不受拘束 例句 鱼儿们在水塘里上游下浮 悠游自在 看起来欢快极了 部分来自 点拨 7 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例句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又怎能若无其事呢 8 熹微 形容阳光不强 多指清晨的 9 向例 一向的做法 10 淳朴 诚实朴素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 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 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云南的歌会 课文朗读 1 划分文章部分 层次分别用双竖线 单竖线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 关键语句 或写得好的语句 用波浪线 4 有疑问的地方 用问号标注 1 课文主要写在云南听到的哪三种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 部分来自 典中点 答案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2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部分来自 典中点 答案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化 部分来自 点拨 第 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本题运用开头句 段 作用分析法 总领下文 开篇点题 这一段概括写云南民歌的悠久传统 为下文具体描写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作铺垫 部分来自 点拨 2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一句中的 多 字是否可以删去 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不可以删去 多是情歌酬和 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酬和为主 但仍有其他内容 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 也唱其他故事 因此 此处的 多 字用得准确精当 有种种不同方式 起总领作用 引出下文的对歌方式 见景生情 即物起兴 提问对答 互嘲互赞 部分来自 点拨 3 课文第2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轻轻 理理 拍拍 笑笑 一系列叠词的运用 表现了年轻妇女的含蓄 质朴及对歌得胜后的轻松 愉快心情 具有一种洒脱的自然美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 点拨 叠词表达效果分析法 叠词的表达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 文章中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 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鲜明 二是确切性 叠词既可以摹声 又可以摹色 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三是音乐性 叠词可使文章音韵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声声悦耳 本题中运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对歌的年轻妇女的含蓄 质朴及对歌胜利后轻松 愉快的心情 部分来自 点拨 4 作者对妇女的外貌描写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以工笔描绘为主 刻画细腻真实 通过细致描绘女人的面容 牙齿 服饰 辫发 展现了云南妇女的总体特征 健康 爱美 部分来自 点拨 5 写 山野对歌 作者侧重写什么 目的何在 答案 写 山野对歌 主要写唱歌人 对唱歌人不惜浓墨重彩 工笔描绘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 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 点拨 先描写对歌场面 对调子 专为唱歌而唱 方式灵活 场面轻松而热烈 充分展现对歌者的才华和技能 重点描写对调子的年轻女人 展现云南这一地域人物的总体特征和生活情趣 部分来自 点拨 6 骑马赶火车 这一内容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答案 本题运用内容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可以删 骑马赶火车充满情趣 既表现昆明乡下风情的独特 也为下文写听歌作铺垫 7 文中对鸟雀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对鸟雀的描写充满了情趣 给读者展现出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表现了云南地区的人美 景美 更突出云南的人和景 人和物的和谐 8 作者写 山路漫歌 时着力描写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写 山路漫歌 时 着力描写了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 先说 这条路 要经过树林 接着铺陈 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还用山鸟的歌声给赶马女孩子们伴唱 作者用这些优美动人的场景来烘托映衬女孩子们的歌声动人 情韵动人 山歌与美丽的风光 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深入细致地展现了云南特有的风景 民俗 这样写是以优美的环境烘托美好的人物和优美的歌声 9 在写 村寨传歌 时 作者对一老年吹鼓手进行人物特写 有何作用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写出了集会的悠久历史传统和长盛不衰 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呼应了文章的开头 斗 意思是盛会难逢 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0 文章结尾有何作用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本题运用结尾句 段 作用分析法 作者巧妙地用小时候常听到的老太婆的口头语结束全篇 表现了云南人民对歌会的在意和向往 也是从另一角度对盛会进行评价 也表达了作者对 金满斗会 由衷的赞叹 呼应了文章开头云南的歌舞著名全国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 气势壮观 融自然 人生 社会于一体 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和芬芳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是被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蕴含着民俗风情 展现着云南人民性格的歌会所吸引 产生兴趣 又借写云南的歌会传达出他对自然 对人生 对艺术的品味和鉴赏 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人生的美好 1 主题探究 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点 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由此传达出什么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写了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山野对歌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主要写唱歌人 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 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 是即兴的自由歌唱 发乎性情 自然成趣 着力描写优美环境 以优美环境映衬美好的人物及其优美的歌声 村寨传歌 重在写唱歌的盛况 有全景描绘 有局部刻画 场面宏伟 气势壮观 2 难点探究 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的唱歌情景 这三种不同的演唱场面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云南的歌会 环境 人物 场面 山野对歌质朴动人 歌唱生活 山路漫歌自然淳朴 村寨传歌气势壮观 本文通过对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三种不同演唱场面的描写 生动描绘了云南淳朴自然的民俗 赞扬了云南人民热情大方 勤劳智慧的美好品质 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自然 对人生 对艺术的赞赏 1 场面描写细致传神 作者选取了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三个场景 把对歌的 点 与人人唱歌 集体传歌的 面 相结合 既有全局描绘 村寨传歌 场面描写中总写人员众多 气势盛大 又有局部特写 着重对一老年吹鼓手进行描写 写出了云南歌会鲜明的民族特点 2 排比 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使文笔生动 形象 增强了表达效果 或见景生情 即物起兴 用各种丰富譬喻 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 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 随事押韵 循环无端 这个排比句简要地介绍了对歌的风格多样 方式灵活 内容丰富 戴胜鸟 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 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 把戴胜鸟当人来写 写得很有趣味 写云雀 忽然又像个 小流星一样 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 把云雀比成小流星 更为文章增添了情趣 3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写赶马女孩子唱歌 先写各种林子及 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还用山鸟的歌声给赶马女孩子伴唱 以优美的环境烘托映衬美好的人物 表现云南人民与山歌密不可分的风俗民情 也展现出人物的大方活泼的性格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 苗族 玩龙灯 牛王节 狩猎节 灶神节等 2 彝族火把节 彝族年 拜本主会 密枝节 跳歌节等 3 傣族 泼水节 关门节 开门节 4 壮族 春节 三月三 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 5 纳西族 春节 清明节 端阳节 中秋节 火把节 三月龙王庙会 6 满族 珍珠球 跳马 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7 土族 佑宁寺官经会 三月三 四月八庙会 春节 端午节等 8 怒族 仙女节 9 分龙节 七月初七 立秋日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等 10 侗族 春节 祭牛神 吃新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等节 一 云南的歌会更淳朴 自然 热烈 气势壮观 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使人更能随歌声融入美丽的自然 热烈的生活中 作者要借此传达对自然 人生和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点拨 回答此题 可结合课文对云南歌会的描写 从云南歌会与现代音乐会 演唱会的喧嚣 浮躁的区别入手 总结云南歌会的特色 二 第1段以工笔描绘为主 刻画细腻真实 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 写面容 牙齿 衣饰 辫发 笔笔细致 让读者觉得人物如在眼前 第2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 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 作者运用了比喻等手法 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 因此 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我两种都喜欢 因为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 第1段以写实为主 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 第2段侧重写虚 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点拨 这是一道发散性题 答案不强求一样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目的是通过对比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 是这一段的主题 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来写 这些内容 首先 这是一种写实 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 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 他一笔一笔慢慢描绘 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 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