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 )。 a.能进行呼吸 b.会活动 c.能生长繁殖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c.繁殖能力 d.呼吸3.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 )。a.生长现象 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4.当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a. b. c. d.5、在绿草地中生活的青蛙的体色往往是(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6.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 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 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7.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8.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含氧量 c. 海水温度 d. 含盐量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10.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1.把含有变形虫的池水放入烧杯中,不久变形虫就会聚集在水的上层。这是因为它们需要( )。 a.充足的氧气 b.充足的阳光 c.充足的养料 d.较高的温度12.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q b.d c.b d.p13.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物点在( )。a.目镜上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14.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a.对光是要看到白亮的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c.观察使用右眼看着目镜 ,左眼睁开,便于画图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15.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16.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和 b.和 c.和 d.和17.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18某物象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象移至视野正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 )。 a左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9、在青藏高原某山区,植物的分布情况是: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底为落叶阔叶林。决定该山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高度 c温度 d阳光20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 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 b. c. d.2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22.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23.把含有变形虫的池水放入烧杯中,不久变形虫就会聚集在水的上层。这是因为它们需要( )。 a.充足的氧气 b.充足的阳光 c.充足的养料 d.较高的温度2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污染镜头 d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25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a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 遮光器和反光镜26.使用细准焦螺旋是为了( )。 a使镜筒快速上升 b调节光线强弱 c使物象更清晰 d调节放大倍数 27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28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69”,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 a.69 b.96 c.66 d.9929、在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黄粉虫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30、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仙人掌能够生活在沙漠,企鹅能够生活在南极冰原,这是生物_的具体表现。蚯蚓能够改良土壤,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这是生物能够_具体表现。2、生物圈之所以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_和_。3、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向上向下各 。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各约_厚的范围内。 4.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2)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变为视野时,操作方法是 。(3)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 b. c. d.(5)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5、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对上述数据进行如何处理?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表达和交流。6、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