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2.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提能演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2.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提能演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2.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提能演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2.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提能演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2.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提能演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生物 2.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提能演练 中图版必修2 (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2潍坊模拟)科学家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2.(2012济宁模拟)科学家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c.用含32p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体细胞(细胞核)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4.(易错题)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2012福州模拟)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细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细菌的生长不需要外源dnab.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c.证明dna酶的专一性d.直接证明dna酶不是促使r型细菌转化的因素6.(预测题)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c.c、d过程表示用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7.(预测题)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b.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8.(2012聊城模拟)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和s型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a. b. c. d.9.如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其他物质,经过培养,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10.(易错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b.小鼠体内出现s型活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11.(16分)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当时,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带有荚膜、有毒性的s型细菌和没有荚膜、无毒性的r型细菌。回答下列问题:(1)格里菲思提出的“某种物质”后来被艾弗里证明是_,r型活细菌转变为s型活细菌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该变异的来源属于_。(2)有人设想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可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请为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一想法。实验目的:验证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实验原理:动物体受到外界抗原物质刺激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将抗原消灭。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活菌液,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实验过程:取小鼠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体内注射_,在乙组体内注射_。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_,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12.(16分)研究发现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体内仅有蛋白质和rna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性状(如tmv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蛋白质还是受rna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tmv的遗传物质。实验原理:(1)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tmv分离,获得tmv的蛋白质和rna。(2)_。(3)_。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苯酚、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仪器。主要实验步骤:(1)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获得纯净的tmv的蛋白质和rna;(2)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_;(3)_;(4)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_,说明tmv中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_,说明tmv中rna是遗传物质。13.(18分)(探究创新题)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_。第二步:_。(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5)上述实验中,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答案解析1.【解析】选a。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五碳糖,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含有p的是。2.【解析】选c。噬菌体是专一性地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不可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3.【解析】选c。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序列,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质粒以及拟核中也有dna分布,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这也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还表现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4.【解析】选b。32p、35s标记不同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t2噬菌体只能用活的细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误区警示】含dna的病毒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只含rna的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即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不能体现“主要”字眼。5.【解析】选b。艾弗里所设置的s型细菌dna+dna酶+r型细菌混合培养,与“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实验作对照,进一步验证了dna就是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6.【解析】选d。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侵染烟草叶片,因此不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7.【解析】选b。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8.【解析】选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r型菌在s型菌dna的作用下转化成s型菌,因此最初无s型菌,随着转化而逐渐形成。在体内转化时,由于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r型菌会先下降而后上升,在体外转化时,两种菌均呈上升趋势。9.【解析】选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是s型细菌的dna,故发生转化的是加入dna的试管。10.【解析】选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将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转化成具有活性的s型细菌。但在转化之前,小鼠的免疫系统对r型细菌进行攻击,导致其数量下降。但是一旦s型细菌转化成功,s型细菌的毒性使小鼠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以最终两种细菌的数量大大上升。【方法技巧】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1)适量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2)适量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下降。(3)适量的混合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r型细菌的数量也增加。(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崩溃,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11.【解析】要验证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应对实验组先接种r型细菌,一段时间后再接种s型细菌,对照组不接种r型细菌,直接接种s型细菌。答案:(1)dna 基因重组(2)用生理盐水配制的r型活菌液1 ml等量的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s型活菌液1 ml12.【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证明rna和蛋白质哪个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2.解题关键:实验设计过程中,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无论用rna还是蛋白质,在侵染烟草时出现的结果都要与rna和蛋白质混合侵染出现的结果进行对照,即要设计三组实验。【解析】根据实验目的“探究tmv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及实验原理(1),可以确定本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分离,获得病毒蛋白质和rna,再分别探究它们是否在遗传中起作用。根据题干信息“烟草花叶病毒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病斑”,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实验指标是:能否使正常烟草感染,出现相应病斑。同时作为遗传物质,还应能使生物性状如病毒的感染性在传种接代中保持连续和稳定。根据上述分析,可确定实验中涉及到的另两个原理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能使正常生长的烟草感染出现相应病斑;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实验原理:(2)tmv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3)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实验步骤:(2)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a、b、c(3)分别用完整的tmv、tmv的蛋白质、tmv的rna感染a、b、c三片叶(4)相应叶片的表现症状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a、b叶出现病斑,c叶正常,并且用b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2)a、c叶出现病斑,b叶正常,并且用c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13.【解析】.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上清液中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增殖必须在大肠杆菌内进行,要获得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要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才可以得到被35s标记的噬菌体。.(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在dna中含有p元素,蛋白质中没有,故32p只能进入噬菌体的 dna中。在侵染过程中,由于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因此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3)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如果时间过长会使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如果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也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5)n元素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因此不能用15n标记dna。答案:.(1)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2)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3)大肠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