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检测(七)(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检测(七)(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检测(七)(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检测(七)(1).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检测(七)(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评估检测(七)专题八(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2.(2014徐州高三模拟)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3.(2014池州模拟)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地区由于易涝影响农业生产,经过长期摸索,曾经建立了一种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一事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a.广泛使用铁器b.农业非常落后c.重视精耕细作d.自然灾害严重4.(2014绵阳模拟)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开始实施均田制b.免除百姓的徭役c.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5.中国传统工艺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c.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d.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6.(2014大庆模拟)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7.(2014嘉兴模拟)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8.(2014保定模拟)北史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郡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时加罚,罪一劝百。”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当时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b.地方官员负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任务c.国家制定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d.重农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9.(2014嘉兴模拟)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装点新房,称为“铺房”。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0.(2014广东六校联考)“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11.(2014广东三校模拟)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a.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c.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12.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明朝中后期奢侈之风盛行,社会影响甚大,时人有大量记载以及评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习以成风。明宪宗实录材料二中州(中原)之俗率多侈靡,迎神赛会,揭(借)债不辞。荚食鲜衣,惟顾目前之计。李乐见闻杂记材料三今也不择德,不论才。富则昏(婚)之,贵而富者亟昏(婚)之。鬻田聘妇,殚家遣女,佩环盈路不然者,夫厌其妻,而舅姑辄怒骂其妇。归有光震川集材料四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歌舞而行,可谓奢矣。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陆揖蒹葭堂杂著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明朝中后期的奢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10分)(2)据材料三、四,说明奢侈之风盛行的影响。(8分)(3)材料三、四在看待奢侈之风盛行的影响时,侧重点有何不同?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史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史研究出现怎样的变化?(8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明神宗实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12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6分)答案解析1.【解题提示】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的意思,其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解析】选b。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而a、c、d不符合题意,a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则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2.【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对屠宰耕牛的严厉惩罚,主要因为牛是农业生产动力。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明朝仍对牛重视,说明d正确。3.【解析】选c。塘坝圩田系统本身就说明了南方农业的先进,这是一种水利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视精耕细作。由此可排除b;a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材料所述为自然环境的危害,并非自然灾害严重,故d错误。4.【解析】选c。从“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及“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寡妻妾授口分田”可知,这种措施是有一定范围的,故b“免除百姓的徭役”将范围扩大,错误。而这些人正是生活困难的群体,政府给予优惠,体现的是“保障”民众的生活,故c正确。而“四十亩”“三十亩”说明并不是平均的,d错误。而均田制并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北魏时已有。故a错误。5.【解析】选a。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和民营,而官营水平最高。但官营手工业为保持其领先地位,相对比较保守,技术不外传,所以容易导致技术失传。【加固训练】(2013广州模拟)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解析】选c。由“(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可判断,c正确。6.【解析】选b。“百工居肆”反映了私人手工业的发展。范蠡经商致富反映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综合二者,即反映了私营工商业的兴起发展,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官营,故排除a、c、d。7.【解析】选a。依据所学知识,明代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成为大众的首选,故选a。【加固训练】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b.c.d.【解析】选c。两千年来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都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这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也说明古代手工业水平领先,选择c。自丝绸之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渠道畅通,错在一直。8.【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州郡县地方官员应该要求治理下的民众利用手中的农具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对好逸恶劳者要严厉处罚。可见地方官员负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任务。a不是材料的主要信息,材料中没有涉及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以及阻碍工商业的发展。排除a、c、d,故b正确。【加固训练】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古代投资置办产业以购置田地为主,以市廛、典当铺经商为次,这实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影响之深。9.【解析】选b。由材料中宋代“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婚姻等习俗的变化。10.【解析】选d。图片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经济形态。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应是重农抑商政策。a、b、c体现的是重农抑商,d反映的是重商政策,故d符合题意。【加固训练】“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a.b.c.d.【解析】选b。材料大致意思是,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都不会有意外。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钱了以后,都会马上置地。反映了当时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重农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商品经济繁荣一说与材料不符,恰恰完全相反。11.【解析】选c。作者之所以认为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是封建经济因素,虽然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但却没有改变当时整个封建经济的性质,故选c。12.【解析】选a。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题干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d错在“根本”两字,过于绝对。【误区警示】本题很容易因不能理解题干材料中“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的意思而错选c。【名师指津】资本主义萌芽在鸦片战争前的地位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不过,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13.【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概括提炼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不拘贵贱上下仿效,习以成风”和材料二中“率多侈靡揭(借)债不辞”信息概括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三、四信息,从社会道德、家庭关系、生产发展等方面概括回答影响。第(3)题,从材料三、四侧重的方面概括回答。答案:(1)现象:不分贵贱,都追求高消费;不顾条件,过度消费。(4分)原因: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理学思想受到冲击,人们追求物质享受。(6分)(2)社会道德感沦丧;家庭情感淡漠;刺激了生产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扩大了就业机会。(8分)(3)侧重点:材料三,社会道德风气;材料四,经济发展。(6分)变化:重视社会生活史研究。(2分)14.【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与君主专制统治之间的联系。第(1)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要注意做到要点全面;第(2)题第一问应依据材料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工商杂税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反映的经济特征,后两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要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角度全面理解其内在联系。答案:(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清朝: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