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 校林甸二中主备教师刘春玲参备教师肖丽美 刘艳华 刘加忠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既表达了作者赏月时的闲适心情,也从字里行间透出他当时贬官黄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时也透出一种参禅向佛的宁静心怀。文章起笔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缘由,中间写所见美景,结尾抒发内心感慨。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学 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教 具多媒体学 具学案课 时一课时课 型讲读课其 它第 一 课 时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与苏轼一起欣赏那别具一格的月色吧。思考后自主发言。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掌握学习的重点。预习展示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展示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1.要求学生介绍作者2.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让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回答3.要求全班齐读课文4.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同学之间互译,为分析打基础。学生课前结合学案做好各项预习,课上积极回答出示的问题。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解释全班齐读课文检查并扫除阅读障碍,为后文的学习做准备。积累文言文词语知识,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反复朗读,熟悉文本苏轼的这篇文章究竟是怎样的别具一格呢?我们先通过朗读来熟悉课文。A、听示范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至少要朗读两遍以上。边读边想:文章哪些句子在叙事、哪些句子在写景、哪些句子在议论呢?在相关的地方做上标记。C、指名说出自己所做的标记然后分组朗读课文。(一组叙事,一组写景,一组抒情议论)咬文嚼字,理解文本通过前面的的反复朗读,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现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文,要求四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每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1、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文意。(1)比一比看谁解释最合理。(2)讨论翻译重点词句。(可开展小组竞赛)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得顺畅、明白,有感情。认真听朗读录音。画出句子的停顿找出句子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再次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的景物描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品味文本前面我们大致梳理了文意,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篇文章。1、阅读文章中叙事部分文字,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他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呢?(提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板书:叙事:寻友 赏月)2、作者看到的月色如何呢?请齐读文中写景部分文字,读后思考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读到的月夜景色。(庭院里自上而下,都充满了透明清澈的水,而水中呢?水藻、荇菜参差错落,互相交错,清影婆娑,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描述你看到这样的月色后的感受?(提示:空灵、皎洁、明净、澄澈、清凉)学生板书。(作者用几句精炼的话就描绘出了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将冷月清光描摹到了极处。)(板书:写景:月色 空明)3、看到这样写月而不见“月”字的美景,苏轼有何感慨?默读抒情议论部分文字,合作探究:具体说说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这里的“闲人”的意思绝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而是具有闲情逸致的人。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是他心胸开阔,乐观旷达的心境的流露。)(板书:抒情议论:乐观旷达)4、请大家再次齐读全文,注意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组内交流,选一名大家认为分析的全面具体的同学作为代表全班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发言,其他补充。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宽广、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合作完成加深理解。当堂检测(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藻荇() 竹柏() 解剖()()起解() 解数( ) 姓解()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欣然起行:( ) 念无与乐者: ( )月色入户:( ) 遂至承天寺: ( ) 怀民亦未寝:( )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当堂完成任务 检测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2.课外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名句。3.完成学案拓展阅读。根据个人能力完成 记录下来并准备完成。作业有层次,所有同学都有可写的内容增强课内外的联系,为以后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叙事:寻友 赏月写景:月色 空明抒情、议论: 乐观旷达配套资源一:八年级(上)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课件课件所在网址配套资源二:八年级(上)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学案一、学习目标 1借助书下注释和有关资料,了解文章大致内容;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重点:品析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藻荇() 竹柏() 解剖()( )起解() 解数() 姓解()(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 ),字子瞻,号(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写于他被贬在湖北黄州之时。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般人被贬官的挫折、苦痛和郁闷,我们却只看到夜晚游历快乐和闲适。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乐者: ( )月色入户: ( ) 遂至承天寺: ( ) 怀民亦未寝: ( )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 盖竹柏影也: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示例:念无与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描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六)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学生默读课文,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和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添一添,品意境;删一删,品修辞)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4. 对作者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的? (七)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记叙一次 的经历,用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 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 的特殊心情。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乐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盖竹柏影也 D庭下如积水空明(2)下列各句中有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月色入户(窗户) D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2按要求写句子:(1)“,。”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 “ ”一句看似平淡,意在点睛,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派遣的心理活动。 (二)课内阅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拓展阅读绍圣六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爱可畏。水崖有巨大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文题:游白水,作者:苏轼)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可熟物( )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 (4)俯仰度数谷(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雪溅雷怒,可爱可畏 (2)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3本文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记叙了作者和儿子苏过从白天出游到晚上归家这一天的活动,着重写了_、_等几个片断。4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都写到了月亮,且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前文是以_喻月,后文是以_喻月,形象生动;两文共同的写作特点是 (抓住两文中的比喻句揣摩)记承天寺夜游答案二、预习导学1.略2.略三、课堂互动探究 (六)1. 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2. 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和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预设参考答案:(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3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4.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1月光 竹柏影 比喻2A3B4略五、拓展阅读1(1)大概(2)沿,顺(3)就(4)走过2(1)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既可爱又可怕。(2)在江心划船,捧弄船桨击起的水滴,发亮似珍珠,圆月的影子沉浸的水里,洁白如宝玉。3游佛迹院观山烧玩江景4比喻水璧寄情于景,情景交融配套资源三:八年级(上)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达标检测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本文选自_,作者。(2分2.填空:(3分)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3.翻译下列句子:(4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2分)7.月色入户意思是_,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分)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它与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_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3分)、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这是一首赞咏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实际上是用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二阅读理解、分析。(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_。(2分)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描绘了一个_的美妙境界。(4分)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4分)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_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注握:四寸为一握。膂:脊骨。瘳: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2分)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维系协议纲要
- 健康行业疾病数据表
- 供应链优化采购策略制定工具集
- 老家的古井写物作文14篇
- 企业流程管理制度建设工具集
- 企业采购合同审批及档案管理表
- 公司服务协议保证承诺函(8篇)
- 情感抒发之亲情篇作文(9篇)
- 分布估计算法在车间调度问题中的应用及优化研究
- 冻融循环下含水率对罗布泊强氯盐渍土工程性质的多维度影响研究
- 保密法课件教学课件
-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附答案)
-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计生政策培训课件
-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课件
- DB11∕T 1135-2024 供热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 健康养老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四川乐山市市中区国有企业招聘员工4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
- 海运订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高级)考前点题卷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