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七) 3.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专项突破练(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七) 3.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专项突破练(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七) 3.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专项突破练(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七) 3.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专项突破练(1).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七) 3.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专项突破练(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七) 3.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专项突破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祖逖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遑:闲暇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遇:碰上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滋:滋长,发展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报:回复【解析】选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可参照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解题指南】对多义实词,一方面依靠积累,另一方面需要置入语境、观照搭配,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语法分析、语意代入、字形推测、联想迁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避地:迁地以避祸患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部曲:私家军队c.遂受逖节度节度:节度使,官名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任子:任官的子弟【解析】选c。节度应解释为“部署,调度”。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 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 因起舞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 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4.翻译下面语句。(6分)(1)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3分)译文:_(2)子弟耕耘,负担樵薪。(3分)译文:_答案:(1)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放出)使祖逖知道。(关键词:异谋:特别的谋划;辄:总是,就;以闻:“使听到”或“使知道”。)(2)他的子弟辈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关键词:耕耘:动词,耕田锄草;负:担负;樵:动词,砍柴,打柴。)附【译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簿,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舞剑。等到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他言辞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当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都运用欺诈等手段相互攻击,祖逖派使者调和他们的矛盾,告诉他们互相攻击的坏处和和解的好处,于是他们都接受祖逖的指挥。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黄河上原有一些堡主的任官的子弟在胡地做人质,所以既听东晋的话,也听胡人的话。祖逖时不时派兵假装攻击他们,表明他们没有归附自己,诸堡主感谢祖逖,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放出)使祖逖知道。先后取胜也有这一原因。有功劳的人,奖赏不拖到第二天。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祭奠死去的人,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貌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不及周岁。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宋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属:连缀,写作b.煜辞以疾辞:推辞,拒绝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贻:赠送d.擢拜左谏议大夫擢:提拔【解析】选c。应为“遗留”。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滞论:积滞的案件b.江南亦谓其言诚实诚实:实在c.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同知:共同执掌d.奸猾无所假贷奸猾:诡诈狡猾【解析】选d。“奸猾”在文中是名词,指“奸佞狡猾之徒”。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选a。a项均为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介词,凭身份/介词,用;c.介词,表被动/动词,认为;d.助词,“的”/助词,宾语提前标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3分)译文:_(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4分)译文:_(3)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3分)译文:_答案:(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关键词:“阙”“即”“坐”。)(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关键词:“端直”“临事”“以”“易”,“仁而有勇者也”是判断句式。)(3)(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关键词:“非”“斯”“之”“乃”。)附【译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李穆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太平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太平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太平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敛迹,权贵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服丧未满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太平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癫痫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李穆自降职授予员外郎到恢复中书舍人,入朝任翰林学士,再担任参知政事,直到猝死,不到一年时间。皇上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重任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追赠他工部尚书。【加固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蒢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众威服其仁义。(节选自梁书孙谦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b.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宾客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去:离任d.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劝:勉励,提倡【解析】选b。这道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a、c、d三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b项中,根据语法关系“宾”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应为动词;其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孙谦认为少数民族不服从的原因是以前的长官对他们有失礼仪,故“宾”应解释为“服从”。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b.休仁以为司徒参军c.郡境翕然,威信大著d.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解析】选b。b项中的“以为”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以为”的形式,可以理解为“把当作”或“任用做”等;二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可以理解为“认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孙谦做司徒参军,由此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常借官空车厩居焉人多异焉b.以治干称躬耕以养弟妹c.收入常多于邻境力于仁义d.言之明帝追载缣帛以送之【解析】选d。a项中两个“焉”意义不同,第一个为代词,代指住的地方,可译为那里;第二个为助词,不译。b项中第一个“以”为介词,表原因,因为;第二个“以”为连词,表目的,来。c项中第一个“于”为介词,表比较;第二个“于”为介词,表在某方面。d项中两个“之”均为代词,都代指孙谦。4.翻译下列语句。(10分)(1)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5分)译文:_(2)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5分)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翻译能力。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方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掌握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兼顾词法、句法要求,由于文言文的翻译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具体翻译时,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答案:(1)孙谦将去上任,明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跟随他赴任。(关键词语:将:将要;述职:官员上任;敕:皇帝下令;募:招募。)(2)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关键词语:俸秩:俸禄;悉:全、都;原:本源、根源;除:免除;之:代指“俸秩出吏民者”。)附【译文】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县人。十七岁时做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他又出任句容令,清廉谨慎,博闻强记,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宋明帝泰始初,他侍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用他为司徒参军,并向宋明帝提到他。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太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地方官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去上任,明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跟随他赴任。孙谦说:“蛮夷等少数民族不服从,大概是因为对待他们失去了节制罢了,不必麻烦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他坚决推辞不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与獠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他在任三年,被征召入朝为抚军中兵参军。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等待判决的囚犯。到他离职时,百姓以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的礼物,装载缣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他推辞不接受。每次离职时,因为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棚居住。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他已衰老,但他还是勉力处理政务,官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起先,郡中经常有老虎伤人,他来到后,遂不见老虎的痕迹。到他离职的那天夜里,老虎又出来伤害居民。孙谦担任郡县官时,经常勤于劝说百姓进行耕作养蚕,务必使地尽其利,因此,收入常比邻境多。孙谦自少至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生活俭素,床边使用苇或竹编的粗席做屏风,冬天则使用布覆盖着莞草编制的席子。夏天没有蚊帐,但晚上睡觉却没有蚊虫来骚扰,别人都很惊奇。他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的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公门。他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做的超过一般人很多。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刺史。沛国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謥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三国志魏志)【注】榇(chn):棺材。謥詷:人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霸为帅,屯于开阳屯:驻扎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诣:来到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考:拷打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解析】选d。逆:迎战。【解题指南】(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几种方法: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适莽苍者。”“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可推断为“往”的意思。从读音入手。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与“途”读音相同,“途”是“涂”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从成语入手。学生对成语的意思比较熟悉,借助成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犹矢之中的。”其中的“的”可以根据“有的放矢”中“的”的意思推断为“箭靶的中心”。从结构位置入手。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词组和句子结构整齐(相似),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选置师傅,铨简秀士。”这两句结构整齐、对称,“选置”是“选拔”的意思,可以推断“铨简”也是“选拔”的意思。从语法入手。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借助语法,可以迅速地推断出实词的含义。例如:“诸人咸以君方乐广”中的“方”字后面跟了宾语,显然不能再作名词,应该理解为名词作动词,“比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据:依据b.太祖语刘备语:告诉c.霸益以善周益:更加d.吾将何以易之哉易:交换【解析】选d。易:改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与父俱亡命东海b.霸所以能自立者c.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d.部从事謥詷不法【解析】选a。“亡命”在文中是“逃亡”的意思,古今都具有“逃亡、流亡”之义,故相同。b.“自立”在文中是“依靠自己的实力有所建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意为“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c.“可以”在文中是“可以凭借,可以用”的意思,是两个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是能愿动词。d.“从事”在文中是官职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动词,是“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之意。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c。因为,均为介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于之,兼词;句末语气词。d.在,介词;对于,介词。附【译文】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任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当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臧霸当时十八岁,引领从客几十人在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击,夺救父亲,监送者都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一起奔命于东海,而臧霸亦从此以勇猛健壮闻名于世。黄巾起义时,臧霸跟从陶谦击破贼众,被授予骑都尉官职。于是臧霸在徐州招收士兵,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驻扎在开阳一带。太祖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藏匿,曹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非常喜欢他,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以臧霸为琅邪相,任用吴敦做利城太守、尹礼任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