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工业的废水处理.doc_第1页
硫酸工业的废水处理.doc_第2页
硫酸工业的废水处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硫酸工业的废水处理1 硫酸废水的排放量及废水水质 1.1硫酸废水的排放量 硫酸生产中的净化工艺,国内一般采用稀酸洗和水洗两大流程。由于水洗净化流程是用一次性洗涤水,所以废水量大,而稀酸洗净化工艺的废水主要来自地坪冲洗、设备冲洗以及事故时短期排放的废水,所以其净化废水排放量少。 1.2废水的水质 废水的水质与原料的成分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废水中除了含有硫酸、亚硫酸、矿尘(三氧化二铁)之外,还含有砷、氟、铅、锌、汞、铜、镉等有害物质。酸度一般为2-10g/l。 2 硫酸废水处理工艺 硫酸工业废水处理通常采用中和法,中和法系统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中和药剂的制备和投配;中和反应及沉降;污泥处置。 中和硫酸废水的药剂有生石灰、石灰石、电石渣等,最常用的是生石灰。 中和反应的工艺流程将根据废水的水质来确定。当砷含量低于40mg/l时,可采用一般石灰法;当砷含量高于40mg/l低于200mg/l时,采用石灰铁盐法; 当砷含量高于200mg/l时,采用石灰氧化法。 3 一般中和法设计 3.1石灰乳的制备及投配的设计 3.1.1石灰仓库的设计 废水中和所采用的生石灰一般为散装块状,一般仓库的堆积面积按储存10-20天计算,堆积高度一般为1.2米,仓库附加面积采用20%-40%。石灰块度要求小于30mm。 3.1.2石灰消化槽的设计 石灰消化量小于1.0t/d时,可用人工灰化,在消化槽内消化,一般制成40%-50%的乳浊液,然后再配成一定浓度(5%-10%CaO或Ca(OH)2)的石灰乳。 消化槽有效容积V m3 容积系数K,一般为2-5 一次配制的药剂量V1m3 V= K* V1 石灰消化量大于1.0t/d时,采用卧式灰化机。生产能力为:5t/d、8 t/d、15t/d、25 t/d和50 t/d。 3.1.3灰乳储槽的设计 灰乳储槽应设计两座,作为单独储存石灰乳的灰乳储槽,在贮存过程中,必须不断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通常采用浆式搅拌机,线性速度一般为3m/s左右;若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强度采用8-10l/s.m2。 V灰乳储槽有效容积,m3 G石灰消耗量,t/d a石灰密度,一般采用0.9-1.25t/m3 c石灰溶液的浓度,%,一般为5%-10% n每天搅拌的次数,人工为3,机械为6。 V=G/(a*c*n) 3.2 中和反应及沉降槽设计 3.2.1石灰用量的计算 Nz石灰用量,kg/h Ns石灰理论计算用量,kg/h, Ns=N1+N2 N1化学反应所需要的石灰用量,kg/h N2排水要求pH值控制在89时所耗的石灰量,kg/h。 a石灰纯度:石灰含 CaO60%80%;Ca(OH)265%75%; 电石渣含CaO60%70%; 石灰石含CaCO390%95%; 白云石含CaCO340%45%; K反应不均匀系数,一般采用1.051.15。 Nz=K*(N1+N2)/a 3.2.2 污泥量的计算 污泥量是由三部分组成,原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中和产生的盐量及中和药剂中的杂质。 N污泥量,kg/h NA中和反应生成物的量,kg/h NB中和药剂的杂质量kg/h K中和前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kg/m3 c中和后溶解在水中的盐量kg/m3 d沉降后排水带走的悬浮物的含量kg/m3 Q废水量,m3/h 3.2.3 吸水井 吸水井的有效容积,按最大流量的1020min考虑。 3.2.4 引水罐的设计 引水罐的容积为吸水管容积的3倍。罐体高与罐体直径比为1.21.8。罐体材料可以采用钢衬胶、硬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或整体玻璃钢制成。 3.2.5 石灰乳高位槽的设计 石灰乳高位槽的有效容积,按石灰用量的1020分钟考虑。为了防止结垢和便于投配,进入高位槽的石灰乳的量应该为投配量的3倍;溢流回灰乳储槽的量应该是投配量的2倍。与灰乳储槽同等搅拌。 3.2.6中和槽的设计 停留时间一般为15min。 中和槽搅拌强度为中强。机械搅拌一般采用浆式搅拌机,搅拌功率为0.20.5kw/m3污水。压缩空气搅拌,空压0.10.2MPa,空气量0.2m3/(min.m3污水)。 3.2.7絮凝槽的设计 絮凝反应停留时间一般取39min,反应搅拌强度为弱。 3.2.8沉降槽的设计 一般采用竖流式。 (1)沉降槽有效部分面积m2 A沉降槽有效部分面积 Q设计废水量,m3/h v 上升流速,mm/s;一般为0.20.5 mm/s u污泥沉降速度mm/s K沉降槽中,水流分布不均修正系数,0.50.7。 A=Q/(3.6v) v=u*K (2) 中心管的总面积 f1中心管总截面积,m2 Qmax最大设计废水量,m3/h v1中心管废水流速,m/s;有反射管时v10.1无反射管0.03 (3) 有效水深 h1有效水深,m v 升流速度,m/s t 停留时间,h h1=v*t (4) 总有效容积V总,m3 V总=Qmax*t (5) 沉降部分总有效面积f2,m2 f2= V总/h1 (6) 沉降槽总有效面积f,m2 f=f1+f2 (7) 沉降槽直径D,m2 n沉降槽个数,大于2个,为了避免辐流应满足D9m,D/h13。 D=sqrt4f/(d*) (8) 中心管直径d,m D=sqrt4f1/(d*) (9) 污泥体积及污泥斗容积 V污泥体积,m3 N污泥量(干渣),t/h P沉降槽底流污泥浓度,% t 排泥周期,h V=N*t/P V污泥斗计算容积,m3 h2泥斗部分的高度,m R沉降槽半径,m r 泥斗锥底半径,m V=*h2(R2+R*r+r2)/3 要求,VV。 3.3 污泥处理设计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