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演练(六)2.2 文化经典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演练(六)2.2 文化经典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演练(六)2.2 文化经典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演练(六)2.2 文化经典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演练(六)2.2 文化经典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演练(六)2.2 文化经典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1.(2012厦门模拟)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2)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 【注】是用:因此。希:同“稀”,少。(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答:_(2)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答:_2.(2012泉州模拟)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孟子离娄下)(1)第两则文字体现的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方法是什么?答:_(2)结合第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一方法的看法。答:_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有子对“仁”的看法。 答:_(2)结合有子的言论谈谈儒家是如何看待“孝悌”的。答:_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王:指齐宣王。大:使大,意指使小勇变为大勇。赫斯:发怒的样子。爰:于是。遏:阻止。笃:厚;祜:福。厥:用法同“其”。衡行:即“横行”。(1)孟子用诗经的诗句正面暗喻齐宣王要像_那样_,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引用尚书的话,指出君王是帮助上天来_的,有让天下安定、不让人横行霸道的责任。(2)孟子又说:“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勇”的理解。答:_5.(2011福州质检)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注】亟:屡次。混混:水流旺盛的样子。盈科而后进:注满坎地后继续前进。是之取尔: “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个罢了”。浍:田间的排水渠。声闻过情: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况(实际的学养)。(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答:_(2)请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答:_6.(2011泉州模拟)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注】白圭:名丹,战国时期著名商人。壑:承受水患的地方。(1)根据原文,请分别概括白圭和禹的治水方法。答:_(2)从道德层面上看,孟子认为白圭的治水方法错在哪里?答:_7.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二)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1)简要概括曾子是如何做到“三省吾身”的。答:_(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以求塑成理想人格。结合两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所讲的“自省”的?答:_8.(2011龙岩模拟)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1)孟子说的“执中”与“执一”不同在哪里?答:_(2)孟子为什么要批评子莫?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简要分析。答:_(2)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以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观”?请简要分析。答:_10.(2011莆田模拟)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士而怀居【注】,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注】怀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怀,思念,留恋;居,家居。(1)请简要概括“士”的特点。答:_(2)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上面文段谈谈这句话的含意。答:_11.(2011厦门模拟)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景春:人名,纵横家。公孙衍:著名策士。张仪:著名策士。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答:_(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答:_1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上)【注】易:治理。田畴:田地。(1)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阐明了_的道理。(2)以上语段阐述了孟子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这与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梁惠王上)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答:_13.(预测题)阅读下面孟子和论语相关选段,按要求答题。(一)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二)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孔子和孟子的观点。答:_(2)湖南有一个专家认为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是误导孩子,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更需要的是去适应环境,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答:_14.阅读下面有关论语和孟子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二)孟子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告子上)(1)联系上文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和孟子的观点。答:_(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儒家关于富贵的态度和道家的“清修”有何异同。答:_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1)简要概括孔子有关言行方面的观点。答:_(2)你是怎样看待孔子对宰予的评价的?谈谈你的看法。答:_16.(2012厦门质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字数不超过10个字)答:_(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答:_17.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较为明显。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答:_(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答:_1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窒:阻塞,这里指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徼:jio,窃取,抄袭。 讦:ji,攻击、揭发别人的隐私。(1)孔子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有讨厌的人和事,其目的是什么?请概述。 答:_(2)根据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儒家“勇”的含义。 答:_答案解析1.参考答案:(1)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计较过去的仇怨。(2)答题要点:“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的意思。孔子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也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附【译文】(1)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2)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仇怨,因此(人们对他)怨恨就少了。”(3)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2.答案:(1)反求诸己。(2)“反求诸己”是自我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要求人们严以律己,在事与愿违的情况下,首先要寻找自身的原因,不为自己找借口,不怨天尤人。但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已经做到仁、礼和忠了,却依然遭受对方的蛮横,就可以把他当做与禽兽无异的狂妄之人,不必过分与之计较以免自己受侮辱。3.答案:(1)孔子认为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有子认为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2)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4.参考答案:(1)周文王 激于正义 爱护老百姓(2)在孟子看来,勇有小勇(匹夫之勇)与大勇之分。从效果来说,小勇敌一人,而且自身遭难不说,还累及父母家人;而大勇则可以安天下,而且符合道义,是一种勇德。5.【解析】对本题的解答一定要充分理解孟子对有关水的特点的相关内容的叙述,孟子善喻,即把复杂抽象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比喻表达出来,解读时一定要找准本体和喻体,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进而总结出本体的特点,达到完成题目要求的目的。答案:(1)有本之水:源源不断,奔流不息。无本之水:来得快,来得大,易于涸。(2)以“源泉”和“雨集”喻指两种相反的为学态度和方法,强调为学要务本求实,不要追求虚名;要不断进取,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6.参考答案:(1)禹顺应水的本性,引水入海;白圭逆水设堵,排水入邻国(以邻为壑)。(大意对即可)(2)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损人利己(不顾他人利益)。(大意对即可)7.【解析】该题的设置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儒家如何立身处世、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将它与自身生活结合起来,去进一步探究所可能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境遇,以求塑成理想人格。答案:(1)给别人的建议是否中肯;交朋友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温习过。(2)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的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德的基础能使人的人格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8.参考答案:(1)“执中”就是以中道行事,符合中庸之道;“执一”就是“执中无权”,坚持“执中”,不知通权达变。(2)因为子莫虽然中道行事,但只讲原则,不知权变;和偏执于一端(固执)的杨朱、墨子一样,有损害中庸之道。附【译文】 孟子说:“杨朱主张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使是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只要是对天下有利,他都肯干。子莫则主张中道。主张中道本来是不错的,但(子莫)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权变,那也就和偏执一样了。为什么厌恶偏执呢?因为它会损害真正的道,只是坚持一点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9.参考答案:(1)犯上作乱。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2)示例:郭巨的孝举是“愚孝”。杀儿之举,有违人性,看似大孝,实则残忍。一则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二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三则会陷老母于不仁。10.(1)【解析】抓住“怀居”“不辱”等要点概括。答案:不恋小家、不慕安逸、知廉远耻、承担责任、积极有为。(2)【解析】先理解曾子这句话的深刻含意,关键点在“任重而道远”,也就是说要担当大任。再结合上述材料,找出和这点相关的内容概括、总结即可。 答案:士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有所担当,肩负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这与孔子所指出的“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意思一样,强调士应为国家效力,不能仅留恋于个人的世界,体现了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11.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2.答案:(1)比喻 粮食充足,百姓就会仁慈(2)不矛盾。孟子认为治理天下,是要让百姓富裕,百姓富裕了,道德就会提高。孟子强调以义治国,并不是不讲利,他反对的是唯利是图,争夺一己之私利。附【译文】 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安排饮食,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13. (1)【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不难看出两则都是谈论环境对人的影响的,据此就能想出答案。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关键是要言之有理,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答,都要把握核心: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示例):我认为这个专家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正如他说的那样,我们不能让环境来适应我们,我们要去适应环境,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孔孟的观点也并非不对,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存在局限性而已,其实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因此,我们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又要去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这样对一个人的成长才有利。14. (1)【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万钟”和“加”的含义,“万钟”在此特指荣华富贵。“加”在此为“需要”之意,关键在表述时要简明扼要。 答案:富贵要通过正当途径和方法去获得。(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解答时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是找异同,所以回答时两方面都要涉及。答案(示例):儒家和道家相同点是都认为以不义之法得来的富贵如同浮云,应该摒弃。但是,两家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同的,道家视一切富贵如粪土,主张无为、清修。而儒家并不反对富贵,而且是积极地去追求富贵,但是追求富贵一定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一个“义”字,不义之富贵,儒家也视为粪土。15.【解析】这道题的设置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概括,属传统题,二是评价观点,属开放类题,多则材料的概括要找准材料的交叉部分,上述材料都是谈孔子认为善于观察别人的重要性,比较容易概括。关键是评价观点,虽然答案不绝对,但一定要有理有据,以能说服别人为准。也就是说要分析出实质。答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分析,最后答出自己的见解。答案:(1)了解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