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三) 2.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湘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三) 2.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湘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三) 2.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湘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三) 2.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湘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三) 2.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湘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套题: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三) 2.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浙江)(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预测题)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甲表示资源开发b.乙表示废物排放c.丙表示产业活动和产品消费d.丁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2.甲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生产过程中导致环境污染d.产品消费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易错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3.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b.c.d.4.图中b处在汉朝时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下图为某发达国家年温度变幅与云量覆盖度统计坐标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所示,云量覆盖度与冬夏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等量d.递增6.导致云量覆盖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化加剧了水分的蒸发b.工业化加剧了热量的排放c.工业化加剧了酸性气体的排放d.工业化加剧了尘埃的排放(2012杭州模拟)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降低a.b.c.d.8.导致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量减少d.气候变干(2012湖州模拟)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内存在的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回答9、10题。9.近30年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的冰湖( )a.总体呈萎缩态势b.在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c.在海拔5 200米附近最多d.在较低海拔处变化最明显10.近30年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的冰湖如图中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下降b.冰川退缩c.过度引水灌溉d.降水减少11.2011年8月9日中国水产养殖网讯,浙江宁波北仑区一鱼塘里的鱼虾一夜间全死光,水样分析结果显示,这个鱼塘的水质属于地面水三类水质,水体的(即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偏高,氮、磷两种元素含量明显。据此分析鱼塘里的鱼虾一夜间全死光的主要原因( )a.中毒死亡b.饥饿死亡c.窒息死亡d.人为事故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温家宝总理曾20多次批示:“决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材料二 2010年是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事关长远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材料三 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1)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2)为了促进民勤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以“民勤县的国土开发与整治”为课题开展研究,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你认为开展类似的课题研究宜采用哪些方法?该课题上报学校,经专家组综合评审最终落选,你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哪些方面?13.(2012聊城模拟)下图是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比较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相同点不同点原因(2)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答案解析1、2.【解析】1选a,2选a。第1题,从题意来看,甲表示资源开发,乙表示产业活动和产品消费,丙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丁表示废弃物排放。第2题,甲阶段是指人类从环境中开发资源,如果过度开发,超过了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会导致可再生资源的破坏。3、4.【解析】3选b,4选d。第3题,从图中可以确定a地位于宁夏平原,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旺盛,再加上该区农业历史悠久,长期的漫灌导致了土壤盐碱化。第4题,该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合理的放牧和垦殖,使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5、6.【解析】5选b,6选d。该题组是以某发达国家年温度变幅与云量覆盖度统计坐标图为情境,考查云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和工业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内容。第5题,图中实线的纵坐标对应值低时,虚线的值高,反之则低。这是典型负相关的体现。故选b。第6题,云是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它的生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水汽,二是凝结核,三是降温。故选d。7、8.【解析】7选a,8选d。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处内陆的艾丁湖水面面积不断减小,水面海拔在海平面以下,且不断下降,图中等值线南面较北面密集,由此可断定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第8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应归因于气候变化。9、10.【解析】9选c,10选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海拔大约5 200米高度上冰湖的分布面积最大。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冰湖的消失和萎缩在海拔低处表现得特别明显,这显然和冰川融化导致的湖水补给有关,关键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11.【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鱼塘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致使水中含氧量减少,鱼虾窒息死亡。12.【解析】第(1)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第(2)题,可以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选题范围、资金、技术、时间保证等方面分析。答案:(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补给量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2)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走访,问卷调查等。课题太笼统;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复杂);需大量人力、资金和专业知识支撑;学生不具备实践条件(超出学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要求或缺乏可操作性)。13.【解析】第(1)题,从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看,各省排放量都不少,相对于2007年上半年,2008年上半年略有减少;北方省区排放量大,南方省区排放量少一些,这种差异的存在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关。第(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答案:(1)相同点大多数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普遍较大;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较,2008年上半年均出现下降趋势不同点北方各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南方各省区原因我国煤炭主要分布于北方,北方煤炭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较大(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和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答对4点即可)【方法技巧】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