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 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 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 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 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 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知能演练(六)【日积月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b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c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代表从某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d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是那样严谨,但又是那样谦逊,那样和蔼,在他的言语中听不到“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让人如坐春风。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c.10月14日上午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一架飞豹战斗机在飞行表演时发生意外坠毁事故。目前证实飞机前舱飞行员牺牲,后舱飞行员并无大碍。d.在蜗居这种现实题材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无奈、压抑,会有一种刺痛感和失落感,而在“穿越小说”中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怀,让人很有自信。【专项提能】一、(2012衡阳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灵壁张氏园亭记苏 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水的北面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故:故旧c.舟车冠盖之冲 冲:要塞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泽:施恩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硕求余文以记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c.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3.下列有关文章的内容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借事议理,环环相扣。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至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c.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d.饥渴的时候就要吃喝,吃饱喝足了就要停止。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4.有人说,苏轼是集儒道思想于一体的文学家。结合本文苏轼的“仕”之思想,谈谈你的看法。答:_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译文:_(2)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译文:_(3)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译文:_二、(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守论(并序)杜 牧往年两河盗起,屠囚大臣,劫戮二千石,国家不议诛洗,束兵自守,反条大历、贞元故事,而行姑息之政,是使逆辈益横,终唱患祸,故作守论焉。厥今天下何如哉?干戈朽,钺钝,含引混贷,煦育逆孽,而殆为故常。而执事大人,曾不历算周思,以为宿谋,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呜呼!其不知乎?其俟蹇顿颠倾而后为之支计乎?且天下几里,列郡几所,而自河以北,蟠城数百,金坚蔓织,角奔为寇,伺吾人之憔悴,天时之不利,则将与其朋伍,罗络郡国,将骇乱吾民于掌股之上。耳今者及吾之壮,不图擒取,而乃偷处恬逸,第第相付,以为后世子孙背胁疽根,此复何也?今之议者咸曰:“夫倔强之徒,吾以良将劲兵以为衔策,高位美爵充饱其肠,安而不挠,外而不拘,亦犹豢扰虎狼而不拂其心,则忿气不萌。此大历、贞元所以守邦也,亦何必疾战焚煎吾民,然后以为快也。”愚曰:大历、贞元之间,适以此为祸也。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天子养威而不问,有司守恬而不呵。王侯通爵,越录受之;觐聘不来,几杖扶之。逆息虏胤,皇子嫔之;装缘采饰,无不备之。是以地益广,兵益强,僭拟益甚,侈心益昌。于是土田名器,分划殆尽,而贼夫贪心,未及畔岸。遂有淫名越号,或帝或王,盟诅自立,恬淡不畏,走兵西略,以饱其志者也。是以赵、魏、燕、齐,卓起大倡,梁、蔡、吴、蜀,蹑而和之。其余混轩嚣,欲相效者,往往而是。运遭孝武,宵旰不忘,前英后杰,夕思朝议,故能大者诛锄,小者惠来,不然,周秦之郊,几为犯猎哉。大抵生人油然多欲,欲而不得则怒,怒则争乱随之。是以教笞于家,刑罚于国,征伐于天下,此所以裁其欲而塞其争也。大历、贞元之间,尽反此道,提区区之有而塞无涯之争,是以首尾指支,几不能相运掉也。今者不知非此,而反用以为经,愚见为盗者非止于河北而已。呜呼!大历、贞元守邦之术,永戒之哉。 (选自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9月第1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不议诛洗,束兵自守兵:军队b反条大历、贞元故事 条:分条列举c煦育逆孽,而殆为故常 殆:危险d大历、贞元之间,尽反此道 道:道理,规律2.下列各句中的“乃”字,与“而乃偷处恬逸”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a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b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c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d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4.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大历、贞元守邦之术”具体指什么,有什么危害。答:_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译文:_(2)安而不挠,外而不拘,亦犹豢扰虎狼而不拂其心,则忿气不萌。译文:_(3)是以教笞于家,刑罚于国,征伐于天下,此所以裁其欲而塞其争也。译文:_三、(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纵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注】燕乌集阙:宫阙名。炫熿:张扬炫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奏其效奏:演奏b简练以为揣摩 简:选择c于是乃摩燕乌集阙 摩:接近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倨:傲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a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b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 可忽乎哉c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d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揣摩天下形势,相中富强的秦国: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以不愿“高飞”为由,拒绝了苏秦。b苏秦游说秦王落空,知耻发愤,回家精研太公阴符,他顺应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大势,说服赵王而有了“约纵散横”的局面。c苏秦失意时愧对家人,见于颜色;得志时感慨世情,流于言辞。而大嫂“位尊而多金”的表白,撕开了家庭间温情脉脉的面纱。d苏秦推行合纵连横的谋略,或“抑强秦”或“并诸侯”,外交政策相反而目的相同,最终是要获取个人的尊位,而不顾忌手段。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译文:_(2)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译文:_(3)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译文:_四、(2012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钱 神 论西晋鲁 褒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以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云:“钱无耳,可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凡今之人,唯钱而已。故曰:君无财,士不来;君无赏,士不往。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本文选自魏晋南北朝抒情散文赏析,原出处晋书隐逸传,有增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井便易,不患耗折便:(价格)便宜b.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文:修饰c.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哿:快乐d.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辐辏:像车轮的辐聚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与“而况于人乎”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排朱门而入紫闼b.死而有知,其几何离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以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b.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以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c.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以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d.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以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译文:_(2)是故忿诤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译文:_(3)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译文:_5.顾恺之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使人“迁想妙得”。所谓“迁想”,即由此及彼的联想,“妙得”即经过揣摩后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请简要谈谈本篇带给你的“迁想妙得”。答:_五、(2011湘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南康直节堂记(宋)苏 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 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4.本文写杉树的目的何在?答:_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译文:_(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译文:_(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译文:_答案解析【日积月累】1.【解析】选c。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应用“无微不至”。a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b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困。d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2【解析】选c 。a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d项成分残缺,删掉“在”和“中”。【专项提能】一、1.【解析】选d。泽:遗风。2.【解析】选d。以:表目的。3.【解析】选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一旦成了追名逐利之徒,就会忘记节义,临危不知止,招来杀身之祸。4.答案:苏轼在本文中提出了“不必仕,不必不仕”的观点,“不必仕”体现了道家“无为自然”的精神,“不必不仕”体现了儒家积极出仕的思想。正因为苏轼拥有儒道两家思想,才会有“不必仕,不必不仕” 这种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5.答案:(1)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2)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受到人们的讥讽。(3)将要离去却又不忍心,而彭城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附【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美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四方的宾客。我从彭城改知吴兴,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念这件事。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颐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廉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 我在彭城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将要离去却又不忍心,而彭城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二、1.【解析】选c。殆:几乎。2.【解析】选d。题干中的“乃”字为副词,意为“竟然”“反而”。a项,作副词,意为“于是”。b项,作副词,意为“只”“仅仅”。c项,作副词,用于判断句中,意为“是”。3.【解析】选b。注意结合语境疏通文意。4.答案:指采取“束兵自守”的政策,对叛乱的藩镇一味姑息,赐给他们高官厚禄,对于他们的行为丝毫不加以约束。危害是使得这些藩镇的力量不断增强,兵多地广,从而更加不服从中央的管制,愈加萌发了叛乱之心。同时,大的藩镇一旦叛乱,小的藩镇也迅速效仿,从而更加威胁到了中央政权的统治。5.答案:(1)还要高傲自得,自认为别人的广大繁盛都不如自己。(2)使他们安定而不去扰乱,疏远他们而不去束缚,也就像是喂养、驯养老虎和狼而不违背他们的意愿,那么他们的怒气就不会萌发。(3)因此在家庭中有教育和鞭打,在国家中有刑律和处罚,在天下有出征讨伐,这些都是用来抑制他们的欲望并且阻断他们的争斗的方法。附【译文】往年两河间盗贼兴起,屠杀囚禁大臣,劫掠杀戮郡守,国家不考虑将他们诛杀除去,约束军队自保,反而分条列举大历、贞元年间的先例,实行姑息的政策,这就使得叛贼们更加骄横,终于导致祸患,因此写下了守论。那么现在的天下又怎么样呢?干戈腐朽,斧钺不锋,包容、退却、苟且、宽恕,萌育叛乱的逆贼,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但朝廷的大员们,竟然不逐个地筹算,周密地思考,预先制定好计划,还要高傲自得,自认为别人的广大繁盛都不如自己,唉!他们难道不知道吗?他们难道要等到困顿颠覆之后再为国家出谋划策吗?况且天下能有多大,郡城能有多少,自黄河以北,环绕着数百座城池,城防坚固,蔓延交织,竞相成为盗贼,等到我们困顿,天时不利的时候,就将跟他们的同党一起,召集网罗各地,将要在他们控制的范围内惊扰我们的百姓。现在趁着我们还强大的时候,不考虑将他们擒拿,却竟然苟且偷安,一代一代次第传下去,使它成为后代子孙身体上毒瘤的根源,这又是为什么呢?现在那些发表议论的人都说:“对待这些冥顽不化的人,我们用优秀的将领和强劲的军队作为对付他们的准则,用高官显爵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安定而不去扰乱,疏远他们而不去束缚,也就像是喂养、驯养老虎和狼而不违背它们的意愿,那么他们的怒气就不会萌发。这就是大历、贞元年间用来守卫国家的办法,又何必急于打仗来折磨我们的百姓,这样做以后才认为很痛快呢。”我说:大历、贞元年间,正是由于这样做才导致了灾祸。那个时候,他们只有数十座城池,数千个兵卒,而朝廷对待他们,在法律上予以宽容,于是那些逆党傲慢自大,口出狂言,自成一家,破坏制度,侵削法令,竞相争夺高官厚禄。天子隐藏锐气而不过问,相关官员固守恬淡而不呵责。王侯等显贵的爵位,超越次第授予他们;朝觐、讯问不来,用手杖去搀扶他们。逆贼的后代,将皇帝的女儿嫁给他们;各种装饰华贵的器物,无不具备。因此他们的地盘日益广大,军队日益强劲,超越本分狂妄相比更加厉害,夸耀自大之心更加放肆。于是土地和各种名贵的器物,被他们瓜分殆尽,但是逆贼们的贪心,还没有到头。于是就有了各种超越本分的称号,或是帝或是王,结盟立誓自立为王,毫无顾忌,率军向西攻略,来满足他们的心愿。因此赵、魏、燕、齐首先高声起来发动叛乱,梁、蔡、吴、蜀就跟随响应。其他混乱嚣张,想要效仿他们的,到处都是。到了孝武帝即位,日夜不忘此事,前后的英杰,日夜思索探讨,因此能够将势力大的反贼诛灭,势力小的反贼因朝廷恩惠而归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国都附近的郊野,都差点被他们侵袭。大概民众都自然而然地有很多欲望,欲望不能实现就会发怒,一发怒就会有争斗叛乱随之而来。因此在家庭中有教育和鞭打,在国家中有刑律和处罚,在天下有出征讨伐,这些都是用来抑制他们的欲望并且阻断他们的争斗的方法。大历、贞元年间,完全违背这样的规律,拿自己拥有的很少的东西试图去遏制他们无尽的争斗,因此首尾四肢,都不能互相运转摆动了。现在不知道否定这种做法,却反而将它作为准则,我能够预见做盗贼的人并不止于黄河以北的地方了。唉!大历、贞元年间守卫国家的办法,永远要警惕它啊!三、1【解析】选a。奏:进言。2【解析】选b。乃:均作连词,表承接,“于是”。a者:前者作代词,的人;后者作助词,“的原因”。c为:前者作介词,“被”;后者作动词,“演奏”。d而: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因果。3【解析】选d。原文标点为: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4【解析】选a。秦惠王不愿“高飞”错。原文是“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5答案:(1)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诲)。(2)哪有游说人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进而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3)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很受尊重。附【译文】苏秦起先想要推行连横战略,游说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耕田肥沃,百姓殷实,战车超过万辆,武士上百万,沃野千里,资源非常充足,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说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作用,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侵吞天下、称帝来统治全国。希望大王稍加留意,我请求奏明为秦王效力的策略。”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诲)。”游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但苏秦的主张未被采纳。他的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完了,钱财缺乏、断绝,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他背书挑袋,神情憔悴,面容黑瘦,脸上有愧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当晚翻找书,在几十只旧书箱里,找到了讲用兵谋略的太公阴符,伏案诵读,拣选、习练、拿来研究、推求。读书想要睡时,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说:“哪有游说人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进而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研习完成,说:“现在真的能够凭借它(用兵之法)去游说当代的君王了。”这种情况下,苏秦就走到赵国的燕乌集宫殿,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两人击掌侃侃而谈。赵王十分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予相印。华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两,(所有赏赐)跟随在后面,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做相,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这个时候,天下广大,人民众多,王侯威望,谋臣权力,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在苏秦显赫尊荣时,黄金万两被他花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在道路上炫耀,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很受尊重。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在城郊三十里外迎接;妻子侧着眼睛来看,侧着耳朵来听;嫂子像蛇一样爬行匍匐在地,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傲慢后来谦卑呢?”他嫂子回答说:“因为小叔子现在地位尊贵、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说:“唉!人如果贫穷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一旦富贵亲戚都感到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啊?”四、1.【解析】选a。便:方便,便于。2.【解析】选c。连词,表递进。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假设,如果。d连词,表转折。3.【解析】选d。注意结合句式特点,疏通文意即可。4.答案:(1)那些做君长的富足且有闲钱,那些做臣仆的贫困且钱财不够用。(2)所以,和人争辩、打官司,没有钱就不能获胜;失意不得进仕的人,没有钱就不会被提拔。(3)即使有朝中公卿大臣做靠山,却没有孔方兄,那么和没有脚却想要行走,没有翅膀却想要飞翔又有什么不同呢?5.答案:文章首段,侧重说“钱”的形象和意义。中间段,由表及里,从纵深处加以分析,且对世人追逐金钱的丑态作了形象描绘,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矛头又直指权门势要,甚至最高封建统治者。尾段,卒章显志,“凡”突出普遍性,最后三句更是点睛之笔,不仅亮出全篇的旨意,并且将作者的愤懑之情倾泻而出。这样,作者把人们习以为常、天天都能见到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艺术加工,赋予了它新的内容,既从中抒发了强烈的愤懑之情,又使人读后震惊,进而在思索中“迁想妙得”。附【译文】钱作为一个实体,有天和地(的形象)。它的内部效法地的方,外部效法天的圆。把它堆积起来,就好像山一样,它流通起来,又好像河流。它的流通与储蓄,都有一定的规则。在市场上做买卖方便交易,不用担心它消耗亏损。它像那些长寿的人难以衰老,它像大自然一样运行不息,不会缺乏。所以它能够流传这么久,成为世间的神明宝贝。大家像敬爱兄长那样爱它,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孔方”。没有了它人们就会贫穷软弱,得到了它人们就会富足强盛。它没有翅膀却能飞向远方,没有脚却能到处走动。它能够使严厉刚正的面孔露出笑脸,使口风很严的人开口。钱多的人干什么都能占先,钱少的人便得乖乖地排在后面。排在前面的人就是君长,而排在后面的只是臣仆。那些做君长的富足且有闲钱,那些做臣仆的贫困且钱财不够用。诗经里说:“富人哪,总是那么欢乐;孤独的人,好悲伤。”难道说的就是这个吗? 钱得名于源泉的“泉”,百姓每天都要用到它,它的源泉是不会缺乏的,再远的地方它也能去,再深的地方它也能到。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在讲学的地方总是疲倦得打不起精神,对于清谈一事也厌倦听闻,面对它便瞌睡得很。可是见到孔方兄便没有人不惊醒凝视的。钱所能给人们带来的祐护,是吉祥而没有不利的。为什么要读了书然后才达到富贵呢!以前吕公对写上钱数的空头帖子欣慰喜悦,汉高祖刘邦制胜在萧何多出二百钱,卓文君脱下粗布衣服穿上锦绣绸缎,司马相如乘上高盖华车解下犊鼻围裙。官尊名显,都是由钱所达到的。空头帖子本来就很虚,更何况有实。多出的二百钱虽少,却带来了亲密的关系。由此说来,钱可真是神物了。它没有地位却受人尊敬,没有势力却那么红火,它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门、紫闼。有钱的地方,可以化危为安,可以让死的重新复活。可要是没钱了,那贵的就要变成贱的,活的也得把它杀掉。所以,和人争辩、打官司,没有钱就不能获胜;失意不得进仕的人,没有钱就不会被提拔。愁怨忿恨,没有钱就没法化解;好的名声,没有钱便不能被传播。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身居官位的那些人,对于孔方兄的热爱,从来都不曾停止,他们拿着它的手,一直怀抱着。不管它们是优是劣,也不管它们的年份远近。在孔方兄家中,宾客总是从四面八方聚来,门前如同集市一样热闹。谚语说:“钱虽然没有听觉,却可以暗中指使别人。”这话难道是假的吗?又说:“有钱便可以役使鬼。”更何况是人呢?子夏说:“死生有它的命数,富贵在于上天。”我却以为死生没有命数,富贵在于钱而已。凭什么明白这点呢?那是因为钱可以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使危险的人变得平安,使死人得以生还。性命的长短,官位、俸禄的高低,都在于钱的多少,天又怎么能参与这事?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季运行,万物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