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晶闸管(可控硅)的检测方法.doc_第1页
各种晶闸管(可控硅)的检测方法.doc_第2页
各种晶闸管(可控硅)的检测方法.doc_第3页
各种晶闸管(可控硅)的检测方法.doc_第4页
各种晶闸管(可控硅)的检测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种晶闸管(可控硅)的检测方法1单向晶闸管的检测(1)判别各电极:根据普通晶闸管的结构可知,其门极G与阴极K极之间为一个PN结,具有单向导电特性,而阳极A与门极之间有两个反极性串联的PN结。因此,通过用万用表的R100或R1 k Q档测量普通晶闸管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即能确定三个电极。具体方法是:将万用表黑表笔任接晶闸管某一极,红表笔依次去触碰另外两个电极。若测量结果有一次阻值为几千欧姆(k),而另一次阻值为几百欧姆(),则可判定黑表笔接的是门极G。在阻值为几百欧姆的测量中,红表笔接的是阴极K,而在阻值为几千欧姆的那次测量中,红表笔接的是阳极A,若两次测出的阻值均很大,则说明黑表笔接的不是门极G,应用同样方法改测其他电极,直到找出三个电极为止。也可以测任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正、反向电阻均接近无穷大,则两极即为阳极A和阴极K,而另一脚即为门极G。普通晶闸管也可以根据其封装形式来判断出各电极。例如:螺栓形普通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阳极A,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阴极K。平板形普通晶闸管的引出线端为门极G,平面端为阳极A,另一端为阴极K。金属壳封装(T03)的普通晶闸管,其外壳为阳极A。塑封(T0220)的普通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阳极A,且多与自带散热片相连。图1为几种普通晶闸管的引脚排列。(2)判断其好坏:用万用表R1 k档测量普通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均应为无穷大();若测得A、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为零或阻值均较小,则说明晶闸管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测量门极G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应有类似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实际测量结果要较普通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小一些),即正向电阻值较小(小于2 k),反向电阻值较大(大于80 k)。若两次测量的电阻值均很大或均很小,则说明该晶闸管G、K极之间开路或短路。若正、反电阻值均相等或接近,则说明该晶闸管已失效,其G、K极问PN结已失去单向导电作用。测量阳极A与门极G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两个阻值均应为几百千欧姆(k)或无穷大,若出现正、反向电阻值不一样(有类似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则是G、A极之间反向串联的两个PN结中的一个已击穿短路。(3)触发能力检测:对于小功率(工作电流为5 A以下)的普通晶闸管,可用万用表R1档测量。测量时黑表笔接阳极A,红表笔接阴极K,此时表针不动,显示阻值为无穷大()。用镊子或导线将晶闸管的阳极A与门极短路(见图2),相当于给G极加上正向触发电压,此时若电阻值为几欧姆至几十欧姆(具体阻值根据晶闸管的型号不同会有所差异),则表明晶闸管因正向触发而导通。再断开A极与G极的连接(A、K极上的表笔不动,只将G极的触发电压断掉)。若表针示值仍保持在几欧姆至几十欧姆的位置不动,则说明此晶闸管的触发性能良好。对于工作电流在5 A以上的中、大功率普通晶闸管,因其通态压降VT维持电流IH及门极触发电压Vo均相对较大,万用表R1 k档所提供的电流偏低,晶闸管不能完全导通,故检测时可在黑表笔端串接一只200 可调电阻和13节15 V干电池(视被测晶闸管的容量而定,其工作电流大于100 A的,应用3节15 V干电池),如图3所示。也可以用图4中的测试电路测试普通晶闸管的触发能力。电路中,vT为被测晶闸管,HL为63 V指示灯(手电筒中的小电珠),GB为6 V电源(可使用4节15 V干电池或6 V稳压电源),S为按钮,R为限流电阻。当按钮S未接通时,晶闸管VT处于阻断状态,指示灯HL不亮(若此时HL亮,则是vT击穿或漏电损坏)。按动一下按钮S后(使S接通一下,为晶闸管VT的门极G提供触发电压),若指示灯HL一直点亮,则说明 晶闸管的触发能力良好。若指示灯亮度偏低,则表明晶闸管性能不良、导通压降大(正常时导通压降应为1 v左右)。若按钮S接通时,指示灯亮,而按钮S断开时,指示灯熄灭,则说明晶闸管已损坏,触发性能不良。2双向晶闸管的检测(1)判别各电极:用万用表R1或R10档分别测量双向晶闸管三个引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值,若测得某一管脚与其他两脚均不通,则此脚便是主电极T2。找出T2极之后,剩下的两脚便是主电极Tl和门极G3。测量这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会测得两个均较小的电阻值。在电阻值较小(约几十欧姆)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接的是主电极T1,红表笔接的是门极G。螺栓形双向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主电极T2,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主电极T1。金属封装(To3)双向晶闸管的外壳为主电极T2。塑封(TO220)双向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主电极T2,该极通常与自带小散热片相连。图5是几种双向晶闸管的引脚排列。(2)判别其好坏:用万用表R1或R10档测量双向晶闸管的主电极T1与主电极T2之间、主电极T2与门极G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接近无穷大。若测得电阻值均很小,则说明该晶闸管电极问已击穿或漏电短路。测量主电极T1与门极G之问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在几十欧姆()至一百欧姆()之间(黑表笔接T1极,红表笔接G极时,测得的正向电阻值较反向电阻值略小一些)。若测得T1极与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该晶闸管已开路损坏。(3)触发能力检测:对于工作电流为8 A以下的小功率双向晶闸管,可用万用表R1档直接测量。测量时先将黑表笔接主电极T2,红表笔接主电极T1,然后用镊子将T2极与门极G短路,给G极加上正极性触发信号,若此时测得的电阻值由无穷大变为十几欧姆(),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T2T1。再将黑表笔接主电极T1,红表笔接主电极T2,用镊子将T2极与门极G之间短路,给G极加上负极性触发信号时,测得的电阻值应由无穷大变为十几欧姆,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T1T2。若在晶闸管被触发导通后断开G极,T2、T1极间不能维持低阻导通状态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则说明该双向晶闸管性能不良或已经损坏。若给G极加上正(或负)极性触发信号后,晶闸管仍不导通(T1与T2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仍为无穷大),则说明该晶闸管已损坏,无触发导通能力。对于工作电流在8 A以上的中、大功率双向晶闸管,在测量其触发能力时,可先在万用表的某支表笔上串接13节15 V干电池,然后再用R1档按上述方法测量。对于耐压为400 V以上的双向晶闸管,也可以用220 V交流电压来测试其触发能力及性能好坏。图6是双向晶闸管的测试电路。电路中,FL为60 W220 V白炽灯泡,VT为被测双向晶闸管,R为100限流电阻,S为按钮。将电源插头接入市电后,双向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灯泡不亮(若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则说明被测晶闸管的T1、T2极之间已击穿短 路;若灯泡微亮,则说明被测晶闸管漏电损坏)。按动一下按钮S,为晶闸管的门极G提供触发电压信号,正常时晶闸管应立即被触发导通,灯泡正常发光。若灯泡不能发光,则说明被测晶闸管内部开路损坏。若按动按钮s时灯泡点亮,松手后灯泡又熄灭,则表明被测晶闸管的触发性能不良。3.门极关断晶闸管的检测1)判别各电极:门极关断晶闸管三个电极的判别方法与普通晶闸管相同,即用万用表的R100档,找出具有二极管特性的两个电极,其中一次为低阻值(几百欧姆),另一次阻值较大。在阻值小的那一次测量中,红表笔接的是阴极K,黑表笔接的是门极G,剩下的一只引脚即为阳极A。(2)触发能力和关断能力的检测:可关断晶闸管触发能力的检测方法与普通晶闸管相同。检测门极关断晶闸管的关断能力时,可先按检测触发能力的方法使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即用万用表R1档,黑表笔接阳极A,红表笔接阴极K,测得电阻值为无穷大。再将A极与门极G短路,给G极加上正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被触发导通,其A、K极间电阻值由无穷大变为低阻状态。断开A极与G极的短路点后,晶闸管维持低阻导通状态,说明其触发能力正常。再在晶闸管的门极G与阳极A之间加上反向触发信号,若此时A极与K极间电阻值由低阻值变为无穷大,则说明晶闸管的关断能力正常,图7是关断能力的检测示意图。也可以用图8所示电路来检测门极关断晶闸管的触发能力和关断能力。电路中,EL为63 V指示灯(小电珠),S为转换开关,VT为被测晶闸管。当开关S关断时,晶闸管不导通,指示灯不亮。将开关S的K1触点接通时,为G极加上正向触发信号,指示灯亮,说明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若将开关S断开,指示灯维持发光,则说明晶闸管的触发 能力正常。若将开关s的K2触点接通,为G极加上反向 触发信号,指示灯熄灭,则说明晶闸管的关断能力正常。4温控晶闸管的检测(1)判别各电极:温控晶闸管的内部结构与普通晶 闸管相似,因此也可以用判别普通晶闸管电极的方法 来找出温控晶闸管的各电极。(2)性能检测:温控晶闸管的好坏也可以用万用表 大致测出来,具体方法可参考普通晶闸管的检测方法。图9是温控晶闸管的测试电路。电路中,R是分流 电阻,用来设定晶闸管VT的开关温度,其阻值越小,开 关温度设置值就越高。c为抗干扰电容,可防止晶闸管 vT误触发。HL为63 v指示灯(小电珠),S为电源开关。接通电源开关s后,晶闸管VT不导通,指示灯HL不亮。用电吹风“热风档”给晶闸管VT加温,当其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指示灯亮,说明晶闸管VT已被触发导通。若再用电吹风“冷风”档给晶闸管VT降温(或待其自然冷却)至一定温度值时,指示灯能熄灭,则说明该晶闸管性能良好。若接通电源开关后指示灯即亮或给晶闸管加温后指示灯不亮,或给晶闸管降温后指示灯不熄灭,则是被测晶闸管击穿或性能不良。5.光控晶闸管检测用万用表检测小功率光控晶闸管时,可将万用表置于R1档,在黑表笔上串接13节15 V干电池,测量两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为无穷大。然后再用小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光控晶闸管的受光窗口,此时应能测出一个较小的正向电阻值,但反向电阻值仍为无穷大。在较小电阻值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接的是阳极A,红表笔接的是阴极K。也可用图lO中电路对光控晶闸管进行测量。接通电源开关S,用手电筒照射晶闸管VT的受光窗口。为其加上触发光源(大功率光控晶闸管自带光源,只要将其光缆中的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加上工作电压即可,不用外加光源)后,指示灯EL应点亮,撤离光源后指示灯EL应维持发光。若接通电源开关S后(尚未加光源),指示灯FL即点亮,则说明被测晶闸管已击穿短路。若接通电源开关、并加上触发光源后,指示灯EL仍不亮,在被测晶闸管电极连接正 确的情况下,则是该晶闸管内部损坏。若加上触发光源后,指示灯发光,但取消光源后指示灯即熄灭,则说明该晶闸管触发性能不良。6.BTG晶闸管的检测(1)判别各电极:根据BTG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可知,其阳极A、阴极K之间和门极G、阴极K之间均包含有多个正、反向串联的PN结,而阳极A与门极G之问却只有一个PN结。因此,只要用万用表测出A极和G极即可。将万用表置于R1 k档,两表笔任接被测晶闸管的某两个引脚(测其正、反向电阻值),若测出某对引脚为低阻值时,则黑表笔接的阳极A,而红表笔接的是门极G,另外一个引脚即是阴极K。(2)判断其好坏:用万用表R1 k档测量BTG晶闸管各电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阳极A与门极G之间的正向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