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人员的组成.doc_第1页
裁判人员的组成.doc_第2页
裁判人员的组成.doc_第3页
裁判人员的组成.doc_第4页
裁判人员的组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条 裁判人员的组成 一、总裁判长一人,副总裁判长一至二人。二、裁判组设裁判长一人,副裁判长一人,裁判员五人,计时、记分员一人,套路检查员一人。 三、编排、记录长一人,编排、记录员二至三人。 四、检录长一人,检录员二至三人。 五、宣告员一至二人。 第二条 裁判人员的职责 裁判人员在大会领导下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进行裁判工作,其职责如下:一、总裁判长: ( 一 ) 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规则的执行。比赛前,组织裁判人员熟悉规则和裁判法,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 二 ) 讲解和解决规则中不详尽或无明文规定的问题,但无权修改规则。 ( 三 ) 裁判组的评分不能取得一致时,可作最后决定。 ( 四 ) 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有不正当行为或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可酌情处理。 ( 五 ) 在竞赛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 六 ) 审核并宣布大会比赛成绩,搞好裁判总结工作。 二、副总裁判长:协助总裁判长搞好工作;在总裁判长缺席时,可由一名副总裁判长代行其职责。三、裁判长: ( 一 ) 组织裁判组的业务学习,落实裁判工作。( 二 ) 负责运动员申请重做和掌握套路的时间、组别以及器械不符合规定等方面的扣分。宣布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最后得分。 ( 三 ) 裁判员的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或有效分之间出现不允许的差数时,在举出运动员最后得分前,有权公开示分调整。 ( 四 ) 裁判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建议总裁判长给予适当处理。 四、副裁判长: ( 一 ) 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当裁判长缺席时,可代行其职责。 ( 二 ) 参加对裁判员回避的运动员评分。 五、裁判员: ( 一 ) 认真执行大会的各项决定,参加裁判组的学习,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 二 ) 认真执行规则,独立地进行评分,并做详细记录。 六、编排、记录长: ( 一 ) 负责编排记录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单,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好秩序册。 ( 二 ) 准备比赛时需要的记录表格,审查核实成绩,计算得分及排列名次。 七、编排、记录员: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八、计时、记分员: ( 一 ) 应准确地计算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遇有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予以扣分。 ( 二 ) 负责所在裁判组的记分工作,并核算最后得分。 九、套路检查员:按规则有关规定,检查运动员的比赛套路,如遇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并予以扣分。 十、检录长:负责检录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应及时报告总裁判长。 十一、检录员: ( 一 ) 按照比赛顺序及时召集运动员做好出场准备,委托一名运动员负责带队入场,并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 ( 二 ) 检查运动员的器械和服装。如遇与规则不符者,要求其更换,如不更换,报告检录长。 十二、宣告员:在比赛过程中,报告比赛成绩,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比赛项目的特点以及经大会审查过的有关武术运动的宣传材料。 第二条 裁判人员的职责 裁判人员在大会领导下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进行裁判工作,其职责如下:一、总裁判长: ( 一 ) 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规则的执行。比赛前,组织裁判人员熟悉规则和裁判法,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 二 ) 讲解和解决规则中不详尽或无明文规定的问题,但无权修改规则。 ( 三 ) 裁判组的评分不能取得一致时,可作最后决定。 ( 四 ) 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有不正当行为或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可酌情处理。 ( 五 ) 在竞赛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 六 ) 审核并宣布大会比赛成绩,搞好裁判总结工作。 二、副总裁判长:协助总裁判长搞好工作;在总裁判长缺席时,可由一名副总裁判长代行其职责。三、裁判长: ( 一 ) 组织裁判组的业务学习,落实裁判工作。( 二 ) 负责运动员申请重做和掌握套路的时间、组别以及器械不符合规定等方面的扣分。宣布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最后得分。 ( 三 ) 裁判员的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或有效分之间出现不允许的差数时,在举出运动员最后得分前,有权公开示分调整。 ( 四 ) 裁判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建议总裁判长给予适当处理。 四、副裁判长: ( 一 ) 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当裁判长缺席时,可代行其职责。 ( 二 ) 参加对裁判员回避的运动员评分。 五、裁判员: ( 一 ) 认真执行大会的各项决定,参加裁判组的学习,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 二 ) 认真执行规则,独立地进行评分,并做详细记录。 六、编排、记录长: ( 一 ) 负责编排记录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单,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好秩序册。 ( 二 ) 准备比赛时需要的记录表格,审查核实成绩,计算得分及排列名次。 七、编排、记录员: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八、计时、记分员: ( 一 ) 应准确地计算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遇有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予以扣分。 ( 二 ) 负责所在裁判组的记分工作,并核算最后得分。 九、套路检查员:按规则有关规定,检查运动员的比赛套路,如遇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并予以扣分。 十、检录长:负责检录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应及时报告总裁判长。 十一、检录员: ( 一 ) 按照比赛顺序及时召集运动员做好出场准备,委托一名运动员负责带队入场,并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 ( 二 ) 检查运动员的器械和服装。如遇与规则不符者,要求其更换,如不更换,报告检录长。 十二、宣告员:在比赛过程中,报告比赛成绩,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比赛项目的特点以及经大会审查过的有关武术运动的宣传材料。 第四条 竞赛项目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剑术五、刀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其他拳术:除规则规定的自选举术内容以外的拳术。如: 第一类,形意、八卦、八极; 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 第三类,地躺、象形拳; 第四类,查、花、炮、红、华拳、少林拳等。九、其他器械:除规则规定的自选器械项目内容以外的器械项目。如: 第一类,单器械; 第二类,双器械; 第三类,软器械。 十、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十一、集体项目第五条 竞赛分组一、成年组,十八周岁 ( 合十八周岁 ) 以上。 二、少年组,不满十八岁。 三、儿童组,不满十二岁。 四、也可按技术水平分组 ( 甲组、乙组 ) 。 每个运动员只能参加一个组别的比赛。 第六条 名次评定一、个人单项名次:得分最多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如在一次比赛中有预、决赛,则以预、决赛得分总和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二、个人全能名次:按各单项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评定,得分最多者为全能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三、集体项目名次:得分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 四、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的确定办法进行评定。 五、得分相等的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员或队得分相等而规程中又没有说明时,按下列办法处理: ( 一 ) 个人单项 ( 含对练 ) 得分相等时,按下列顺序决定名次: 1 、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数的平均值者列前。 2 、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高者列前。 3 、两个无效分数中,低无效分数高者列前。 ( 二 ) 个人全能得分相等时,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 ; 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 三 ) 集体项目得分相等时,以团体总分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并列。 ( 四 ) 团体总分相等时,按下列顺序决定名次: 1 、第 6 位运动员的全能分数高者列前。 2 、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第七条 服装、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配乐与礼节一、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带统一的裁判标志。 二、比赛时,运动员穿比赛服 ( 比赛服图样及制作要求附后 ) 。 三、运动员听到点名应立即进场,待裁判长示意后,即可走向起势位置。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并开始计时。集体项目或对练项目在行进间开始动作者,须事先向裁判长申明。 四、运动员完成整套动作后,须并步收势 ( 计时结束 ) ,再转向裁判长。不允许边转向裁判长边收势。对练以倒地和抛弃器械结束整套动作者,须站起作并步收势,待计时结束,再去收拾器械。 五、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内完成相同方向的起势与收势。 六、计时以裁判组的计时表为准。裁判组用两块表计时,其中一块表达到规定时间,即为达到时间;两块表均未达到规定时间,即为没有达到时间。时间不够的扣分,以接近规定时间的一块表为准。 七、除集体项目外,任何项目在比赛时均不得配乐。 八、运动员听到上场比赛的点名和赛后示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抱拳礼:双腿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高与胸齐,拳、掌与胸间距离为 20 30 匣米。 第八条 弃权运动员因故不能按时参加比赛时,该项即以弃权论。 第九条 申诉 凡对大会和裁判工作有意见,应通过本队的领队或教练员向大会书面提出。 第十条 运动员比赛顺序的确定运动员的比赛顺序,应在竞赛委员会的监督下,由编排组抽签决定。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两次以上第一个出场比赛的情况时,则应作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 各竞赛项目的评分标准各项比赛的最高得分均为 10 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 一、长拳、剑、刀、枪、棍的评分标准: ( 一 ) 动作规格的分值为 6 分。 凡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跳跃、平衡和各种器械的方法,与规格要求轻微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05 分;与规格要求显著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1 分;与规格要求严重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2 分。剑指 ( 醉剑也须有剑指 ) 出现的次数以定势为准,扣分均为一次总扣,最多扣 0.2 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时,最多扣分不得超过 0.2 分。 凡握刀持剑和刀、剑运行时,刀刃、剑刃触及手、臂、身、腿者,均按动作规格分值予以扣分;刀、剑运用不分者,按器械方法不明予以扣分。 ( 二 ) 劲力、协调的分值为 2 分。 凡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协调 ( 器械项目还需身械协调 ) ,动作干净利落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 O.1-O.5 分;显著不符者,扣 0.6-1 分;严重不符者扣 1.1-2 分。 ( 三 ) 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为 2 分。 凡符合精神饱满,节奏分明,风格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变化多样,布局匀称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 0.1-O.5 分;显著不符者,扣 0.6-1 分;严重不符者,扣 1.1-2 分。 二、太极拳的评分标准: ( 一 ) 动作规格的分值为 6 分。 凡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与规格要求轻微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05 分;与规格要求显著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1 分;与规格要求严重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2 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时,最多扣分不得超过 0.2 分。 ( 二 ) 劲力、协调的分值为 2 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沉稳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协调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严重不符者,扣1.1-2分。 ( 三 ) 精神、速度、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为 2 分。 凡符合意识集中,精神饱满,神态自然,内容充实,速度适中,结构合理,布局匀称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 0.1-0.5 分;显著不符者,扣 0.6-1 分;严重不符者,扣 1.1-2 分。 三、南拳的评分标准: ( 一 ) 动作规格的分值为 6 分。 凡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跳跃、平衡与规格要求轻微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05 分;与规格要求显著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1 分;与规格要求严重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2 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时,最多扣分不得超过 O.2 分。( 二 ) 劲力、协调的分值为 2 分。 凡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协调、动作干净利落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 0.1-0.5 分;显著不符者,扣 0.6-1 分;严重不符者,扣 1.1-2 分。 ( 三 ) 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为 2 分。 凡符合精神饱满、节奏分明、风格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变化多样、布局匀称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 0.1-O.5 分;显著不符者,扣 0.6-1 分,严重不符者,扣 1.1-2 分。 四、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劈挂拳的评分标准: ( 一 ) 动作规格的分值为 6 分。 凡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与规格要求轻微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05 分;与规格要求显著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1 分;与规格要求严重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 0.2 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时,最多扣分不得超过 0.2 分。 ( 二 ) 劲力、协调的分值为 2 分。 凡符合劲力饱满、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协调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 0.1-0.5 分;显著不符者,扣 0.6-1 分;严重不符者,扣 1.1-2 分。 ( 三 ) 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为 2 分。 凡符合精神饱满、节奏分明、风格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变化多样、布局匀称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 0.1-0.5 分;显著不符者,扣 0.6-1 分;严重不符者,扣 1.1-2 分。 五、其他项目的评分标准: ( 一 ) 姿势正确、方法清楚的分值为 4 分。 ( 二 ) 劲力顺达、动作协调的分值为 3 分。 ( 三 ) 风格独特、内容充实的分值为 2 分。 ( 四 ) 精神贯注、节奏分明的分值为 1 分。 六、对练项目的评分标准: ( 一 ) 方法准确、攻防合理的分值为 4 分。 ( 二 ) 动作熟练、配合严密的分值为 3 分。 ( 三 ) 内容充实、结构紧凑的分值为 2 分。 ( 四 ) 意识逼真、风格突出的分值为 1 分。 七、集体项目的评分标准: ( 一 ) 质量的评分:姿势正确,动静分明,精神贯注,技术熟练。此类分值为 4 分。 ( 二 ) 内容的评分:内容充实,武术的特点和风格突出,整套动作中应包括项目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方法。此类分值为 3 分。 ( 三 ) 配合的评分: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此类分值为 2 分。 ( 四 ) 结构、布局的评分:结构恰当,布局匀称,并有一定的图案。此类分值为 1 分。 八、其他错误的扣分标准: ( 一 ) 没有完成套路:任何项目的比赛,凡运动员没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场者,均不予评分。 ( 二 ) 遗忘:在比赛中,每出现次遗忘现象,根据不同程度,扣 0.1-O.3 分。 ( 注: 96 规则中,为 0.1-0.2 分 ) ( 三 ) 器械、服装影响动作:在比赛中,刀彩、剑穗和软器械缠住身体任何部位影响了动作,或出现刀彩、剑穗、服饰掉地、服装开纽,以及器械触地、脱把、碰身等失误现象时,每出现一次,扣 0.1-0.2 分。 ( 四 ) 器械变形、折断及掉地:比赛中,器械弯曲变形,根据不同程度,扣 0.1-O.3 分;器械折断,扣 O.4 分;如运动员未要求更换器械重做,下场后裁判长应检查器械,如不符合规定,则不予评分。器械掉地,每出现一次扣 0.4 分 ( 注: 96 规则中,为 0.5 分 ) ;器械顶端折断,尚未脱落者,为避免甩出伤及他人,裁判长可令其暂停,将折断部分除去再接做,扣 0.3 分。 ( 五 ) 助跑的翻腾、跳跃:翻腾、跳跃动作前的助跑超过三步,或者在击步、踏步、纵步 ( 垫步 ) 的前、后,超过两步接做翻腾、跳跃动作者,均扣 0.2 分。 ( 注: 96 规则中,此条取消 ) ( 六 ) 出界:身体的某一部位接触线外地面,扣 0.1 分;整个身体出界,扣 0.2 分。 ( 七 ) 失去平衡:在比赛中,每出现一次附加支撑,扣 0.1-0.2 分;一个动作中连续出现附加支撑,扣 0.3 分;每出现一次倒地,扣 0.3 分。( 注: 96 规则中改为“每出现一次晃动、移动、跳动,扣 0.1 分,一个动作中出现附加支撑,扣 0.3 分;每出现一次倒地,扣 0.5 分。” ) ( 八 ) 象形拳 ( 包括地躺拳 ) 、械的倒地动作,每出现一次,躺地时间超过三秒者,扣 0.2 分;出现低级趣味动作者,视情况扣 0.1-0.3 分。( 注: 96 规则中,此条取消 ) ( 九 ) 规定套路的动作路线和方向出现错误:动作路线出现错误按动作规格扣分;动作方向超出规定的方向左右 90 ( 太极拳为 45 ) 以外者,每出现一次扣 0.1 分。 以上九种错误的扣分,均由裁判员执行。 ( 十 ) 起势、收势:起势与收势不符合要求者,扣 0.1 分;起势或收势有意拖延时间者,扣 0.1-O.3 分。 ( 十一 ) 重做: 1 、运动员因客观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者,经裁判长许可,可重做一次,不予扣分。 2 、运动员因动作遗忘、失误、器械损坏等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者,可重做一次,扣 1 分。 3 、运动员临场受伤不能继续比赛者,裁判长有权令其中止。经过简单治疗即可继续比赛的,可安排在该组最后一名继续上场,按重做处理,扣 1 分。因伤不能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继续比赛者,则作弃权论。 ( 十二 ) 动作组别不够:任何自选套路,动作组别少于规定的要求时,每少一个手型、步型、腿法、跳跃、平衡动作和规定的一种方法,扣 0.3 分。步型和平衡动作,均以定势为准,过渡的或一晃而过的都不算规定的步型和平衡。( 十三 ) 助跑性翻腾、跳跃动作次数超出规定:套路中,带助跑性的翻腾、跳跃动作次数超出规定者,每出现一次,扣 0.2 分。 ( 十四 ) 跳跃、跌扑滚翻及限制的动作次数超出规定:套路中,跳跃、跌扑滚翻及限制的动作次数超出规定者,每出现一次,扣 0.2 分。 ( 十五 ) 枪术套路中,平抡枪次数和摔枪摔把次数以及棍术套路中摔棍摔把的次数超出规定者,每出现一次,扣 0.2 分。 ( 十六 ) 时间不足和超出规定时间:太极拳、太极剑、和集体项目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达 0.1 秒至 5 秒者,扣 0.1 分,依次类推;其它项目不足规定时间达 0.1 秒至 2 秒者,扣 0.1 分;依次类推。 ( 十七 ) 发声喊叫:凡自选项目发声喊叫 ( 南拳不按发声原则喊叫 ) 者,扣 0.1-0.2 分;对练、集体项目,在演练中发声喊叫。根据情节扣 O.1-0.4 分。 ( 十八 ) 器械、服装不符合规定:凡器械、服装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准参加该项比赛。如在比赛中,发现运动员的器械或服装违反规定,则取消其该项成绩。 ( 十九 ) 规定套路的动作缺少或增加: 1 、每缺少或增加一个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跳跃、平衡动作和规定的一种方法,扣 0.2 分。 2 、跳跃动作的助跑步数或行进动作的步数缺少或增加,每出现一次扣 0.1 分。 以上十种错误的扣分,均由裁判长执行。 第十二条 评分方法 一、裁判员评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的评分标准,在各类分值中减去错误动作的扣分即为运动员得分。裁判员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但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必须是 0 或 5 。 二、应得分数的确定: 五个裁判员评分,取中间三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运动员的应得分数只取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小数点后第三位数不做四舍五入。 三、最后得分的确定: 裁判长从运动员应得分数中扣除“其它错误的扣分”规定里 ( 十 ) 至 ( 十九 ) 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四、裁判长的调整分: 当有效分数之间出现不允许的差数时,在举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前,裁判长可以不召集裁判员协商而公开示调整分;裁判长的调整分和裁判员有效分数的平均值相加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有效分数之间的差数:当平均值在 9 分和 9 分以上时;差数不得超过 0.2 分; 9 分以下时,差数不得超过 0.4 分。 裁判长调整分的幅度:当有效分数的平均值在 9 分和 9 分以上时,调整分的分值不得超过 0.05 分; 9 分以下时,调整分的分值不得超过 0.1 分。 五、裁判长的加减分: 当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举出运动员最后得分前,裁判长可以不召集裁判员协商而公开示加减分,裁判长的加减分与裁判员有效分数的平均值相加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裁判长加减分的幅度:有效分数的平均值在 9 分和 9 分以上时,加减分的分值不得超过 0.05 分; 9 分以下时,加减分的分值不得超过 0.1 分。 六、裁判长应向运动员和观众公开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七、全国性的重大比赛,设置录相机对自选或规定项目进行现场录相。查看录相,仅限于规定内容、限制动作及助跑问题的扣分存有疑义时,方可由本队教练员在该队员赛后半小时内书面向总裁判长提出。可否查看,则由总裁判长酌情决定。查看录相时,确属错判,应予更正。如果同时发现了其他不符规定的,也须补加扣分。 第十三条长拳套路的内容规定 一、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五种步型 ( 女运动员可以不用马步 ) 。弓步不得少于四次,马步和虚步不得少于两次。 二、五种拳法 ( 其中冲拳不得少于五次 ) 、五种掌法和两种肘法 ( 其中必须有一种进攻性肘法 ) 。 三、伸屈、直摆、扫转、击响四种不同组别的腿法 ( 其中伸屈性腿法不得少于两种三次 ) 。 四、三种不同组别的平衡。 五、三种不同组别的跳跃。 ( 一 ) 每一种跳跃动作和结合手法、腿法的腾空动作,出现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旋子不得超过一次。 ( 二 ) 助跑性的翻腾跳跃动作,在整套中不得超过两次。 六、跌扑滚翻动作可选做两种,共出现两次;限制的动作只允许选做一种,出现一次。该两类动作亦可不选。 第十四条 太极拳套路的内容规定 太极拳的整个套路,至少包括四种腿法和六种不同组别的动作。发劲、跳跃动作,可要也可不要。 第十五条 南拳套路的内容规定 一、拳、掌、爪三种主要手型和马步 ( 或一字马步、二字马步 ) 、弓步 ( 或丁字弓步 ) 、虚步、跪步 ( 或骑龙步及单、双蝶步 ) 、独立步五种步型。 二、手法、肘法、桥法、步法中的一部分。 三、三种不同的腿法动作。 四、跳跃动作,只允许在规则规定的七种中选做两种,每种只允许出现一次,亦可不选。 五、跌扑滚翻动作,只允许选做两种,每种只允许出现一次,亦可不选。 六、助跑性的跳跃动作,只允许出现一次。 第十六条 剑术套路的内容规定 一、弓、仆、虚三种主要步型。 二、不得少于十组不同级别的剑法 ( 其中必须有刺、点、崩、撩、挂、劈六种剑法 ) 。 三、三种不同组别的平衡。 四、第一至四组的跳跃动作,只允许选做一种,出现一次,亦可不选;其他结合剑法的腾空动作,可以任选,但每种出现的次数不得超过一次。 五、助跑性的腾空跳跃动作,在整套中不得超过两次。 六、不得选做跌扑滚翻及限制动作。 第十七条 刀术套路的内容规定 一、弓、仆、虚三种主要步型。 二、不得少于八组不同组别的刀法 ( 其中必须有劈、撩、扎、斩和缠头、裹脑六种刀法 ) 。 三、每一种跳跃动作和结合刀法的腾空动作,出现的次数得超过两次。旋子不得超过一次。 四、跌扑滚翻及限制的动作,总共只允许选做一种,出现一次。亦可不选。 五、助跑性的翻腾跳跃动作,在整套中不得超过两次。 第十八条枪术套路的内容规定 一、弓、仆、虚三种主要步型。 二、不得少于十组不同组别的枪法 ( 其中必须有拦、拿、扎、劈、崩、穿、点、舞花八种枪法及一种把法 ) 。 三、第一至四组的跳跃动作,只允许选做一种,出现一次,亦可不选;其他结合枪法的腾空动作,可以任选,但每种出现的次数不得超过一次。 四、助跑性的腾空跳跃动作,在整套中不得超过两次。 五、平抡枪不得超过两次,摔枪和摔把不得超过两次。 六、完整的“拦、拿、扎枪”不得少于十次。 七、不得选做跌扑滚翻动作和限制动作。 第十九条棍术套路的内容规定 一、弓、仆、虚三种主要步型。 二、不得少于十组不同组别的棍法 ( 其中必须有扫、戳、抡、崩、劈、舞花六种棍法 ) 。 三、每一种跳跃动作和结合棍法的腾空动作,出现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旋子不得越过一次。 四、跌扑滚翻及限制的动作,总共只允许选做一种,出现一次。亦可不选。 五、助跑性的翻腾跳跃动作,在整套中不得超过两次。 六、摔棍和摔把不得超过五次。 第十九条棍术套路的内容规定 一、弓、仆、虚三种主要步型。 二、不得少于十组不同组别的棍法 ( 其中必须有扫、戳、抡、崩、劈、舞花六种棍法 ) 。 三、每一种跳跃动作和结合棍法的腾空动作,出现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旋子不得越过一次。 四、跌扑滚翻及限制的动作,总共只允许选做一种,出现一次。亦可不选。 五、助跑性的翻腾跳跃动作,在整套中不得超过两次。 六、摔棍和摔把不得超过五次。 第二十一条完成套路的时间 一、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少年组、成年组不得少于 1 分 20 秒;儿童组不得少于 1 分钟。 二、太极拳 5-6 分钟 ( 到 5 分钟时,裁判长应鸣哨示意 ) ;太极剑 3-4 分钟 ( 到 3 分钟时,裁判长应鸣哨示意 ) 。 三、集体项目 3 4 分钟 ( 到 3 分钟时,裁判长应鸣哨示意 ) 。 四、其他项目: 单练不得少于 1 分钟。 对练不得少于 50 秒。 第二十二条 场地 比赛在长 14 米、宽 8 米的地毯上进行,四周内沿应标明 5 厘米宽的边线,在场地的两长边中间各做一条长 30 厘米、宽 5 厘米的中线标记。 第二十三条 器械规格 一、枪:全长不得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长度,枪樱的长度不得短于 20 厘米。枪杆中线以下任何部位的直径,不得少于如下的规定: 成年组男子: 2.30 厘米。 成年组女子; 2.15 厘米。 少年组男子: 2.15 厘米。 少年组女子: 2.00 厘米。 儿童不受限制。 二、棍:全长不得短于本人身高。 棍中线以下任何部位的直径规定与枪同。 棍中线以上任何部位的直径不得少于如下规定: 成年组男子: 1.80 厘米。 成年组女子: 1.60 厘米。 少年组男子: 1.60 厘米。 少年组女子: 1.40 厘米。 儿童组不受限制。 三、剑:长度以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 剑的重量 ( 包括剑穗 ) : 成年组男子,不得轻于 0.6 千克。 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 0.5 千克。 少年、儿童不受限制。 剑身的硬度:剑垂直倒置,剑尖触地,剑尖至剑柄 20 厘米处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 lO 厘米 (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 。 四、刀: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 刀的重量 ( 包括刀彩 ) : 成年组男子,不得轻于 0.7 千克。 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 0.6 千克。 少年、儿童不受限制。 刀身的硬度与剑同。 五、刀彩,不得超过刀的长度;鞭彩,规格不得超过 20 15 厘米。刀彩、鞭彩及其他器械的彩绸上面,不允许带有任何附加物品。 六、武术器械应由钢或腊杆材料制成。对练项目的金属器械除钢制外,也可用其他金属代替。在比赛中,一些不常见的器械,如用其它材料制成,须经大会批准。 七、任何器械的把柄里不得装铁弹子等带响物。 八、任何器械除安装起固定作用的物品外,不得有任何附加物。 第二十四条长拳主要动作的组别及要求 一、手型: ( 一 ) 拳: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 二 ) 掌:拇指外展或屈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 ( 三 ) 勾:屈腕五指撮拢,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撮拢成刁勾。 二、手法: ( 一 ) 拳法: 1 、冲拳 ( 前冲、侧冲、上冲 ) :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力达拳面;侧冲、上冲要求同此,惟方向不同。 2 、劈拳 ( 前劈、侧劈、抡劈 ) :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抡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 3 、撩拳 ( 正撩、反撩 ) :拳自下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击,力达拳眼或拳心;反撩力达拳轮或拳背、拳心。 4 、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力达拳面。 5 、崩拳:臂由屈到伸,运用前臂和腕力经下向前崩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拳面。 6 、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臂伸直,力达拳面。 7 、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 8 、横拳:直臂自侧面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达前臂及拳背或拳轮、拳眼。 9 、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击打,高不过头,拳背向前,力达拳面。 ( 二 ) 掌法: 1 、推掌:掌由腰间旋臂向前立掌推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掌外沿。 2 、挑掌: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四指。 3 、穿掌 ( 前穿、后穿、侧穿、上穿 ) :手心向上,臂由屈到伸,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指尖。 4 、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达指尖。 5 、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达掌心。 6 、劈掌:由上向下侧掌劈击,直臂,力达掌外沿。 7 、砍掌:仰掌向左、俯掌向右击打,力达掌外沿。 8 、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达掌心。 9 、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达掌心。 10 、亮掌:臂微屈,抖腕翻掌,举于体侧或头上。 11 、搂手:手心向下,向斜外侧划弧,力达掌外沿。 12 、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内或向外刁捋,力达手指。 13 、缠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内向上、向外缠绕,同时前臂外旋,使手心转向上抓握。 14 、舞花手:两臂交叉,以腕、肘、肩为轴绕环,幅度可大可小,配合协调。 ( 三 ) 肘法: l 、顶肘 ( 前顶、侧顶 ) :屈肘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顶或侧顶,力达肘尖。 2 、盘肘:手臂平举,拳心向下,前臂由外向内盘肘。 3 、架肘、里格、外格:屈臂外旋上举,手心向外为架肘;前臂上屈,手心向里,力在前臂,向体内横拨为里格,向外横拨为外格。 三、步型: ( 一 ) 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部约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 ( 二 )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 ( 三 ) 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地;前腿微屈,脚面绷紧,脚尖虚点地面。 ( 四 ) 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 五 ) 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 ( 六 ) 坐盘:两腿交叉叠拢下坐,臀部和后腿的大小腿外侧及脚面均着地;前腿的大腿靠近胸部。 ( 七 ) 前点步:两腿伸直,一脚前出半步以脚尖虚点地面。 ( 八 ) 后点步:两腿伸直,一脚后撤半步以脚尖虚点地面。 ( 九 ) 丁步:两腿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停在支撑脚内侧相靠,脚尖点地。 ( 十 ) 丁字步:两腿直立,全脚着地,一脚脚跟与另一脚脚弓相靠,成丁字形。 ( 十一 ) 叉步:两腿交叉,前脚脚尖外摆 45 ,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 , 前脚掌着地,脚尖正向前方。 ( 十二 ) 横裆步:两脚左右开立,约同弓步宽,全脚着地,两脚尖正对前方,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挺腺伸直。 ( 十三 ) 半马步:前腿稍屈,脚尖微内扣,后腿下蹲,大腿略高于水平,脚尖向外,两脚距离同马步,体重略偏于后腿。 ( 十四 ) 并步:两腿伸直并拢,全脚着地,不可起踵。 四、步法: ( 一 ) 上步:后脚向前迈步。 ( 二 ) 退步;前脚向后退步。 ( 三 ) 盖步:一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 四 ) 插步:一脚经另一脚后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 五 ) 行步:两腿微屈,行步平稳,步幅均匀,重心不得起伏,不允许腾空。 ( 六 ) 纵步 ( 垫步 ) :一脚提起,另一脚蹬地前跳落地。 ( 七 ) 跨跳步:后脚蹬地跳起,前脚前摆落地。 ( 八 ) 跃步:后脚提起前摆,前脚蹬地起跳,接着后脚向前落地。 ( 九 ) 踏步:一脚提起向地面踏跺,另一脚向前上步。 ( 十 ) 击步:后脚击碰前脚腾空落地。 五、腿法: ( 一 ) 组别: 第一组 ( 伸屈性腿法 ): 1 、弹腿 2 、蹬腿 3 、踹腿 4 、点腿 5 、铲腿 6 、缠腿 第二组 ( 直摆性腿法 ) : 1 、正踢腿 2 、斜踢腿 3 、侧锡腿 4 、里合腿 5 、外摆腿 6 、后撩腿 7 、倒踢腿 第三组 ( 扫转性腿法 ) : 1 、直身前扫 2 、伏地后扫 第四组 ( 击响腿法 ) , 1 、单拍脚 2 、斜拍脚 3 、摆莲拍脚 4 、里合拍脚 第五组 ( 劈叉腿法 ) , 1 、横叉 2 、竖叉 3 、跌叉 ( 二 ) 基本要求: 1 、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高不过腰,膝部挺直,脚面绷平,小腿弹出脆快有力,力达脚尖。 2 、蹬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用脚跟猛力蹬出,高不过胸,低不过腰。前蹬时上身正直;侧蹬时上身稍侧倾;后蹬时上身前俯与后蹬腿成水平。 3 、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内扣或外摆用脚底猛力踹出。高踹与腰平;低踹与膝平;侧踹时上身斜倾。 4 、点腿:支撑腿挺直站稳。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点出,脚面绷平,力达脚尖,点出之脚高与胸平,上身后仰。侧点时高过腰部,上体侧倾。 5 、铲腿:要求同踹腿,惟脚掌朝下、脚尖里扣,脚外侧用力。 6 、缠腿:支撑腿伸直。另一腿向里绕环后踹出,力达脚跟。 7 、正踢腿: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脚尖勾起前踢,接近前额,动作要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8 、斜踢腿:脚尖勾起,踢近异侧耳部;其他同正踢腿。 9 、侧踢腿:脚尖勾起,经体侧踢向脑后;其他同正踢腿。 10 、里合腿:支撑腿自然伸直,全脚耪地。另一腿从体侧踢起经面前向里作扇面摆动落下。其他同正踢腿。 11 、外摆腿:同里合腿,惟摆动方向相反。 12 、后撩腿:支撑腿伸直。上身前俯,抬头挺胸。另一腿脚跟用力向后上方撩踢。 13 、倒踢腿:支撑腿伸直。上身后仰。另一腿脚面绷平,膝部稍屈向后倒踢,脚掌接近头部与上身结成环形。 14 、直身前扫:上身正直。支撑腿屈膝全蹲作轴。扫转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擦地,迅速扫转一周以上。 15 、伏地后扫:上身前俯。两手推地。支撑腿全蹲作轴。扫转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擦地,迅速后扫一周。 16 、单拍脚:支撑腿伸直。另一腿脚面绷平向上踢摆;同侧手在额前迎拍脚面,击拍要准确响亮。 17 、斜拍脚:同单拍脚,惟用异侧手迎拍脚面。 18 、摆莲拍脚:一腿做外摆腿动作,两手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击拍两响,要准确响亮。 19 、里合拍脚:一腿做里合腿动作,脚掌内扣:异侧手在额前击拍脚掌,要准确响亮。 20 、横叉:两腿伸直,左右劈开成直线,臀部和两腿内侧贴地。 21 、竖叉:两腿伸直,前后劈开成直线,臀部和两腿贴地。 22 、跌叉:两腿在空中成竖叉向地面跌下,落地时腿、臀要同时着地,两腿保持直线。 六、平衡: ( 一 ) 组别: 第一组 ( 宜立提膝平衡 ) : 1 、前提膝平衡 2 、侧提膝平衡 第二组 ( 直立举腿平衡 ) : 1 、前控腿平衡 2 、侧控腿平衡 3 、朝天镫 第三组 ( 屈膝半蹲平衡 ) : 1 、扣腿平衡 2 、盘腿平衡 第四组 ( 屈膝全蹲平衡 ) : 1 、前举腿低势平衡 2 、后插腿低势平衡 第五组 ( 前俯、后仰、侧倾、拧身平衡 ) : 1 、探海平衡 2 、燕式平衡 3 、仰身平衡 4 、侧身平衡 5 、望月平衡注:凡有符号的平衡,均可选作持久性平衡。下同。 ( 二 ) 基本要求: 1 、前提膝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另一腿在体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脚面绷平内收。 2 、侧提膝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或侧倾。另一腿在体侧屈膝高提过腰,髋关节外展,小腿斜垂内收,脚面绷平或脚尖勾起。 3 、前控腿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腿伸直高举于体前,脚高过肩,脚面绷平或脚尖勾起。 4 、侧控腿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腿伸直高举于体侧,髋关节外展,脚高过肩,脚面绷平或脚尖勾起。 5 、朝天镫: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腿用手经体侧上托,脚尖勾起,脚底朝上,高与头平。 6 、扣腿平衡:支撑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脚尖勾起并紧扣于支撑腿的膝后。 7 、盘腿平衡:支撑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踝关节盘放在支撑腿的大腿上。 8 、前举腿低势平衡:支撑腿屈膝全蹲。另一腿伸直平举于体前,脚尖勾起。 9 、后插腿低势平衡:支撑腿屈膝全蹲。另一腿伸直,在支撑腿的后面向侧前方平举,脚尖勾起。 10 、探海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前俯略低于水平,挺胸抬头。后举腿伸直,高于水平,脚面绷平。 11 、燕式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前俯略高于水平,挺胸展腹。后举腿伸直,高于水平,脚面绷平。 12 、仰身平衡: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后仰接近水平。另一腿伸直平举于体前,高于水平,脚面绷平。 13 、侧身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侧倒成水平。另一腿伸直平举于体侧,亦成水平,脚面绷平或脚尖勾起。 14 、望月平衡: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侧倾拧腰向支撑腿同侧方上翻,挺胸塌腰。另一腿在身后向支撑腿的同侧方上举,小腿屈收,脚面绷平,脚底朝上。 15 、持久性平衡:保持静止状态,站立的时间必须达到两秒钟。 七、跳跃: ( 一 ) 组别: 第一组 ( 直体跳跃 ): 1 、腾空飞脚 2 、腾空斜飞脚 3 、腾空双飞脚 4 、腾空连环飞脚 5 、腾空摆莲 6 、腾空箭弹 7 、腾空蹬踢 8 、腾空侧踹 9 、腾空倒踢 第二组 ( 转体跳跃 ): 1 、腾空转身飞脚 2 、腾空转身摆莲 3 、腾空转身跳 第三组 ( 旋翻跳跃 ) : 1 、旋风脚 2 、旋子 3 、拉腿翻身跳 第四组 ( 远穿跳跃 ) : 大跃步前穿 ( 二 ) 基本要求: 1 、腾空飞脚:摆动腿高提,起跳腿上摆伸直,脚面绷平,脚高过肩,击手和拍脚连续快速、准确响亮。 2 、腾空斜飞脚:同腾空飞脚,惟击拍异侧脚面。 3 、腾空双飞脚:纵跳要高,两腿要直,两脚同时踢出。两手同时拍脚,不能一手拍空。 4 、腾空连环飞脚:摆动腿和起跳腿在空中均须伸直,脚面绷平;两手依次拍脚,不能一手拍空。 5 、腾空摆莲:摆动腿要高,起跳腿伸直外摆,脚面绷平,脚高过肩,两手依次击手拍脚共成三响,不能有一响落空。 6 、腾空箭弹:身体腾空,起跳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高于腰,脚尖向前,力达脚尖。 7 、腾空蹬踢:同腾空箭弹,惟脚尖勾起,力达脚跟。 8 、腾空侧踹:两腿同时起跳腾空,一路屈膝上提,另一腿向同侧方向作侧踹。 9 、腾空倒踢:两腿同时起跳腾空,在空内一腿自然伸直,另一腿向后上方摆起,脚面绷平,上身后仰与腿成环形,脚底接近头部。 10 、腾空转身飞脚:一腿上摆,另一腿起跳腾空,在空中转体 180 接做腾空飞脚。 11 、腾空转身摆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