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感知诗歌内容。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3.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教学设想】 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再品析语言,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新词注音释义。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导入新课:(展示鱼、树叶、始祖鸟、猛犸、恐龙等化石图片)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2.各自练习诵读。(要求学生注意音节的停顿,语调的变化,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律美。)如: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4.每小组找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在朗读中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读的出色的进行表扬,给予掌声。)5.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学生只要敢说,就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6.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大意如何概括?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诗歌分为三层: (1-2) 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总 (3-6) 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 分 (7)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总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四、再读课文,问题探究1.集体诵读1-2-7节2.思考:(1)第一、二节连续用了六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使用了排比的修辞,通过连续的六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出作者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连续不断地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也打开了作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2)诗的最后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首尾圆和。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一人称,感觉亲切。五、结束本节课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奇幻的神话”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下一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把谜底揭晓。六、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 阅读36节,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话”变成自己的文字。写写“苏醒的化石”到底说了什么话。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交流作业成果1.学生齐读课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和总分总的结构以及对化石的赞美之情。2.学生交流自己写作的文字(写“苏醒的化石”到底说了什么话),择优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品。二、研读36节,探究问题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2.怎样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造物主即是上帝,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就是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说否定世间万物是由上帝所造的观点。平凡的真理指的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所说的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低等向高等进化而来的观点。)3.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5.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问题。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1.集体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赞美的语气和充沛的感情。2.讨论:(1)诗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并说明作用。(2)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a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化石引起人们想象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b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化石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 c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化石能够记录生命演化的历程)四、总结课文1、内容:你学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作者以诗的形式,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让人惊叹的生物世界。诗人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化石。文章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将读者引入对远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体抒写了遐思的内容。最后回答问题,呼应开头,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总之,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颂,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学习这首诗,让我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同时,还让我们增长了生物科学知识。.2、写作特色:用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表现科学内容,节奏明快;用第二人称、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可说话的人来写,显得自然亲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示有关化石的知识;最后一节回应开头,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基础训练作业。2.课余搜集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根据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六、板书设计 化石吟 张锋 (1-2) 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总 (3-6) 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 分 (7)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总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教学反思:我觉得诗歌教学,采用范读法效果较好。当我以自己最高的水平声情并茂诵读完全文后,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诗歌韵律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地诵读中,带着思维想象“逝去万载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学会诵读,学会思维。又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评技术服务与环保设施验收与评估合同
- 电动出租车充电桩场地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
- 物业管理公司在老旧小区改造合同签订及实施规范
- 知识产权竞业限制合同范本解析
- 私募基金股权交易协议中关于限制性条款的深度解读
- 离婚协议变更登记程序及债务承担调整合同
- 生态旅游区空置场地租赁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合同
- 基于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的离婚协议书
- 教育机构线下校区2025年扩建项目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分析报告
- 年轻消费者对木质家具设计的偏好分析-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2025-2026学年闽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2025中国移动贵州公司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施工单位年度业绩汇报
- THNBX 膝痹(原发性双侧膝关节病)综合诊疗规范
- 2025年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海洋微塑料污染溯源分析-洞察及研究
- 中科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