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鹰学飞.doc_第1页
8 小鹰学飞.doc_第2页
8 小鹰学飞.doc_第3页
8 小鹰学飞.doc_第4页
8 小鹰学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小鹰学飞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9 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出示小黑板。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 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 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重读。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理解:“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样去做? 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四、 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旋( ) ( ) ( ) 鼓( ) ( ) ( ) 2、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 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一、 复习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僀”);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 作业。 1、组词。 促( ) 总( ) 捉( ) 想( ) 2、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填空。 小鹰( )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 )会飞了吧!”小鹰只好( ),跟着老鹰( )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 ),大山也( )。9 青蛙看海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议论、想像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青蛙看海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4(出示一类生词)苍鹰 登上 吸了一口气 一双 善于 展翅 失望 石阶 一级 喝水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5(出示二类生字) (1)齐读词语两遍。 (2)去掉拼音后齐读一遍 6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7指名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点评点评。 三、初步理解内容 1再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四、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 ”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 “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撤。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5指导写字。苍: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中间的撤捺要舒展。善:第9笔横要写长些。双:左边的又”的捺变为点。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8反馈,评析。第二课时一、 示大海的图片,引入课文。看,这是哪儿?大海怎么样?你们喜欢大海吗?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二、 学习课文第一段(1-3)1、 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 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谁来读?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么?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狗、马)为什么说他们善跑?青蛙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突出显示:怎么上得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三、教学第二段(4-10自然段)(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1、 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2、 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句子,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3、 分角色朗读。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4、 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把找到的句子一个一个放在对应的图片下面。)读一读。可男女生对读。(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1、 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2、 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敢于花时间)3、 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四、学习第三段1、 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感情朗读。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2、 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都对。老师总结: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3、 分角色朗读全文。(可师生,或生生)10 狼和小羊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二)正确读写由生字所组成的词语,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写本课10个生字,初步了解在本课的意思,正确书写。 (二)指导“脏、冲”等字的音和形。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这节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狼和小羊的对话展开故事的,而且这个生动的故事能说明一个道理。 板书:11狼和小羊 (二)新课。 1老师范读课文,体现出狼和小羊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2学生打开书。 (1)标自然段序号。 (2)画生字词。 3学习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1)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指组带音节读生字 指组不带音节读生字 指名说怎样记每个字的 重点指导: (1)脏:注意读音。它的字形:“庄”加“月”。 辩:注意读音。 扑:注意读音。 (2)字形指导: 狼:“良”加“犭”旁。 站:“占”加“ ”旁。 伙:“火”加“亻”旁。 怜:“令”加“忄”旁。 辩:两个“辛”中间加“讠”。比较两个“辛”不同的地方。用红笔描一下。扑:“卜”加“扌”旁。 (3)“做”与“作”比较。 这个做:做工的“做”,表示动词的“做”。 这个作:工作的“作”,表示名词的“作”。 (4)理解词语: 可怜:值得怜悯。 争辩:争论,辩论。 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 (5)读黑板上的词语。 4指导书写。(三)熟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流利。 2分小组互相读。 按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地读。 3指名读。 (四)结束语。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二)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利用图画,着重理解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及狼最后说的话和动作。 (二)有语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狼和小羊,这节课的任务是理解课文内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你们见过狼吗?了解狼的性格吗?谁来说说。(狼凶恶、贪婪) 谁说说小羊是个怎样的性格?(小羊很可爱,温和、善良) 过渡语: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听故事。“狼和小羊”。 (二)老师讲故事。 边听边想上面的问题。 (狼非常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事。) 过渡语: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儿,请我们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出示投影片:(介绍地点、位置) (2)指导读。 这段是交代当时的环境、情况、读时语气应平和。 试读 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语:狼的本性是什么?它见到小羊会怎么样?让我们学习第2段。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儿。) 板书:故意找碴儿。 理解:找碴儿。(没事找事,故意成心。) (2)谁把狼找碴时说的话读一下,注意标点符号。 “!”想用歪曲的事实,恶人先告状,读时用肯定的语气。 “?”读出问句的语气。 试读 指名读 过渡语:小羊听后怎样?为什么会吃一惊?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想:小羊听了狼的话后态度怎样? 板书:温和 (2)投影。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讲解: 反问句,表示强调不会把水弄脏。投影:说明原因。 想一想: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小羊的话有道理,因为水不会从下游流向上游,所以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3)指导读。 小羊说话很温和,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缓慢些。 试读,指名读。 (4)分角色读2、3段。 过渡语:狼没占到理,他甘心没有?态度有什么变化?又找什么碴了?学习第4、5自然段。 4学习第4、5自然段。 (1)自学。 思考:狼第二次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样申辩的? 读一读,找一找,画出有关的句子。 (2)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两个组汇报。 (狼的第二次找的借口是:“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小羊的申辩是:先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的。”然后进一步用“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这个事实,说明自己不可能说过狼的坏话。) 理解: 气冲冲: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背地里:在背后,不是当面的。 啊:表示惊讶。 (4)指导朗读。 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不讲理的语气。小羊的样子“可怜”,急得“喊”了起来,并且称呼“亲爱的狼先生”要读出认真申辩和害怕的语气。 试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狼两次找碴儿想吃掉小羊,都被小羊理直气壮地反驳了,狼不甘心,又怎么样了?学习第6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想:狼第三次找了什么借口了?它又是怎样做的? (先是骂小羊,又找的借口是:“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狼这时是: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并且向小羊身上扑去。) 理解: 龇着牙:把牙露出来。 逼近:气势汹汹地,一步一步地靠近。 嚷:喊叫的意思。 (3)指导读: 要读出狼凶狠的样子。 试读,指名读,全体读。 (三)总结。 狼想吃掉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 (恶人总是蛮不讲理的,我们不要上当,不怕,去斗争,我们要看清它们的嘴脸。)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发散思维,继续想故事。 狼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呢?请同学想一想说一说。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复习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重点说词语易错的地方。 3听写词语。 4互相判,订正。 (二)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三人一组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1组词。 战( ) 补( ) 秋( ) 怜( ) 站( ) 扑( ) 伙( ) 岭( ) 步骤: 读要求,理解意思。 读给的字。 比较每组字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 口头组词。板书。 齐读一遍。 2选字填空。 读要求,理解意思。 老师讲做的方法。 指名读句子,想选哪个字。 指名读、说。老师板书。 齐读。 3照样子填空。 例: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读要求,理解意思。 讲例子,明白意思。 让同学做题。 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所以( )。 4把下面错乱词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爱 长江 我 黄河 和 _ 田里 棉花 有 和 大豆 _ 5.做练习。11 狐狸和乌鸦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 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谁敢说自己读得最好?请读一读。 谁能诚实地说自己读得不太好?站起来读一读,请大家帮助你读好课文。 3再朗读课文,思考: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谁能用3-5句话说一说发生的事情? 谁能用1-2句话说一说发生的事情? 4让学生质疑问难。 (三)创设情境,感悟意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指认“窝”“洞”,理解“窝”“洞”“邻居”。 2学习第2、3自然段。 既然是邻居,就应该好好相处。狐狸是怎样发现乌鸦的肉的?又是怎样想把肉弄到手的?请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谁愿意说一说思考的结果? 哪句话写乌鸦心里高兴?找出来读一读。它高兴什么? 狐狸看见乌鸦叼着一片肉,它想到了什么?是从哪句话上看出来的? 3学习第4-7自然段。 狐狸是怎样哄骗乌鸦的肉的?请听录音,数数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都说了什么? 指名读狐狸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这样问?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第三次,狐狸又说了什么漂亮的话,使得乌鸦竟得意地唱起歌来? 联系实际情况想想,狐狸说的这些话和事实一样吗?是一些什么样的话? 教师小结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一个同学扮演狐狸,一个同学扮演乌鸦表演课文内容,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结果。 (四)感悟寓意,想象创新。 1请说一说学习本课后的想法。 2同学们,乌鸦被骗走肉后它会怎样想?你们想对乌鸦说些什么话? 3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话常驻骗上当,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想得到的东西。 3、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 2、难点:能读出狐狸的不同语气;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关键:抓关键词句体会,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等 一、 复习检查: 1、 看拼音写词语。(3号生写在小黑板上,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hu li wu ya yu mao sang zi ( ) ( ) ( ) ( ) ma que tai tou niao wo yi pian rou ( )( )( ) ( ) (完成后各小组的1号与3号互查,2号与4号互查。) 2、选择其中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词语的多少) 二、读议课文2-3自然段 是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围绕着一片肉而展开的。 1、出示图片:谁能看图说说乌鸦和狐狸对这片肉各有什么表现?(让生自由说) 2、文中哪几自然段就在写这幅图意?(2-3)自由读2-3自然段,想想分别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3、练习朗读。 时此刻,乌鸦会怎么想?狐狸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让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三、精读4-7自然段 乌鸦想保住肉,而狐狸却想骗取这片肉,它们各有什么表现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最想读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提纲学习讨论。 小组学习提纲 (1)读读4-7自然段,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2)议一议,你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你对这只乌鸦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狸说的话和乌鸦的话应该怎么读,并试着读一读。 2、集体反馈。 (1)面对乌鸦口中的肉,狐狸说了些什么? (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语言)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各抒已见) 适时小结:狐狸这种使人听 高兴,讨好别人的话又叫-花言巧语或甜言蜜语。 这三次语言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议-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对狐狸的讨好,乌鸦各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乌鸦反应的三句话)谈谈对乌鸦的看法。 提示:乌鸦前两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爱听好话)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3、引出结果。正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反被狐狸“叼”走了。(掉、叼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板书:掉 叼 4、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练习:ai ting hao hua ,rong yi shang dang 。 ( ) 5、分角色朗读。 四、表演课本剧。 1、学生自由组合,每组三人,进行试演。 2、指名三人上台表演,其余当观众评议。 五、练习 A:1、加标点: “您好( )亲爱的乌鸦( )” “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 )” “您的羽毛真漂亮( )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您唱几句吧( ) ” 2、自己再编三句狐狸讨好乌鸦的话。 B:只做第(1)题。练习4 教学要求 1、认识大写的数字,并学习填写汇款单。 2、熟记四条成语并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 3、观察一幅“买文具”的图画,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1、填写汇款单2、看图说话,训练学生观察、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 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辨认大写字母2、描红、练习()根据教材所创设的情景学习填写汇款单()用大写字母填写汇款单、反馈。 二、学写铅笔字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热盘想”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热”。 出示“想”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想盘”。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一、读读背背1、审题。 2、指导。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读。 (3) 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4、反馈。 二、读名人名言。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读。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名人名言。 (4)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练习背诵,指名试读。 4、反馈。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一、 审题。 二、 指导。 1、指导观察图片,回答: 小明来到百货文具店,他是怎样和售货员阿姨对话的? 2、引导学生想象阿姨会怎样说怎样做。 3、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分角色练说,相机指导。 (2)同座位练说。 (3)请表演得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引导学生评议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 (4)同座位再次练说。 (5)请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表演。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课识字。第一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介绍了冬天气候的特点,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冬眠及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和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第二课则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这些词串组成的韵语,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第三课则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特点。文中还配了一首清丽的小诗,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不仅有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生字,而且使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材料。第四课是归类识字。由“包”与“火”、“+”、“卞”、“?”4个偏旁组成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教学本单元教材,要逐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形结构记忆字形,借助图和句子理解词义,认识事物,词语都是熟字组成,意在让学生通过读,抄充分感知,反复练习,以求形成积累。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时安排:1识字5 2课时 2识字6 2课时 3识字7 2课时 4识字8 2课时 5练习5 3课时 总计9课时识字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2、 能按笔顺描红。3、 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生字、认真写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把笔顺写正确,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具准备:录音带、挂图、词卡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小朋友们,你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 看来小朋友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看看这位老朋友,看看它家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好吗?3、(录音机播放一段有关大海的乐曲,同时出示挂图)二、 指导看图1、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海边了,能告诉老师你都见到了些什么吗?2、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卡:sh tn bi k jio y沙 滩 贝 壳 脚 丫hi u hi fn ln hu海 鸥 海 风 浪 花zhn zh y xi hi di珍 珠 鱼 虾 海 带n wi y chun wn xi港 湾 渔 船 晚 霞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读一读这些词语。2、你会拼读哪个词语?能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拼读,师生共同正音。3、全班齐拼 。4、分小组去拼音读。5、师配乐范读词串。6、(配乐)全班小声齐读,边读边想象大海的美景。7、找朋友:让学生把词卡贴到图中的相应位置,以达到图文结合。四、课间活动播放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师生律动表演,体会在海边玩耍的乐趣。五、找生字,巩固生字读音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所学的生字。2、指名读(自评、互评)。3、“开火车”读生字。4、学生口头组词,用词说话。六、指导书写小朋友们不仅把这些词语的字音读准了,而且还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你们可真聪明!那你们想学会写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写“沙”、“贝”、“浪”这三个生字。1、学生自学生字,描红笔顺。2、指名书空(生自评,互评)。3、重点指导“浪”的笔顺。七、 拓展训练让学生用彩色笔画出大海的美景。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继续学习生字词,巩固字音、字形。 3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生机勃勃和生活情趣。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背诵有关“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归类识字的韵文二、有感情阅读,背诵韵文1读本课韵文。2哪些词语介绍了冬天气候的特点? (读第一组词语) 3哪些词语向我们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 (读第二组词语) 4哪些词语使你知道了在洞中过冬的三种动物? (读第三组词语) 5剩下的三个词语是讲述哪方面的?齐读第四组词语。 6指导有感情朗读。 读出植物不畏严寒的坚强,孩子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三、练习学习生字 1看笔顺描红。 2反馈:说说“刺”、“滑”的笔顺。 3指导写字。 “梅”、“滑”、“绳”:左窄右宽。 “蛇”的左右基本等宽。识字6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重难点、关键 1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及相应的词语。 2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顺序地看图,认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中国地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你能知道我国东、南、西、北部各在什么地方吗? 3今天,我们去这四个地方游览一番。 二、看图学词 1(出示挂图)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骏马旁。 (出示:骏马) (2)齐读两遍。 (3)骏马生活在哪里?(出示;塞北)齐读两遍。 (4)你对塞北有什么了解?古诗中有描写塞北的吗? 2(出示挂图)在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画旁。 (2)(出示词卡:杏花 春雨)齐读两遍。 (3)词语训练:( )的杏花 ( )的春雨 (4)这是哪里的景色呢?(出示词卡:江南)齐读。 (5)你对江南有什么了解?(景色:特产) (6)这么美的江南,让我们齐背白居易的江南好。 3(出示挂图)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椰树)齐读。 (2)椰树通常生活在哪里?(出示词卡:海岛) (3)海岛的气温怎样?我国有哪些海岛? (4)是呀,那里的太阳那么辣,阳光那么强烈,这时我们就把这种太阳叫“骄阳”。齐读两遍。 4(出示挂图)我们继续西行,看,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牦牛 冰雪) 齐读两遍。 (2)教师简介牦牛。 (3)这些牦牛就生活在高原上。 5自己读读词,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6交流汇报自己已经会读的生字词。 7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8去掉拼音再齐读。 三、阅读课文 1这些生字词你们是否全部认识了? 2做游戏:(一学生报一词)另一个学生将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旁)。借以巩固生字词。 3这些词都显示出各地的特点,根据不同特点有感情读韵文。 4示范读,齐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学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说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本课韵文 2你能不看书,看着图,把这篇韵文背下来吗? 二、培养说话能力 1你最喜欢哪幅图的景色?你就把这幅图的景色介绍给大家。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评议,纠正。 3指名介绍,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4喜爱相同一幅图景色的同学就在一起,分成四大组。互相说、互相帮助,最后推选出一名代表。 5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田地景色。 三、教学生写字1说得好,写得也会好。 2出示字卡,读读生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自学课后笔顺表,按笔顺描红。 5指导写字。岛:里面的山字头中第一笔竖要缩短。骄、骏:左右等宽。塞:“八”要充分打开,才显美观。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交流。识字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重难点、关键 1能把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出来。 2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镶对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正确、美观地书写“亭、闻、鸣”。 2.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宇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宇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1(出示) 根据这几幅图,你能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2今天,我们还要学类似的生字,这些生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投影出示第一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右边的字像什么? (2)出示生字:亭。 读准后鼻音,齐读两遍。 (3)怎么记住这个字?(指导学生借助图来记) 2(投影出示第二幅“鸟”图) (1)看看“鸟”字与图上的小鸟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鸟”时一定不要忘记什么?(小鸟的眼睛) (2)齐读“鸟”两遍。 3小结:像“亭”、“鸟”这样的字与原来的物体很相像,这类字叫“象形字”。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 4(投影出示第三幅“亭”图) (1)一个人走累了,他采到小亭子边准备干什么? (2)出示“停”,齐读两遍。 5(投影出示第四幅图) (1)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呢? (2)从图上看,你知道这会是什么字呢? (3)出示闻”齐读两遍。 (4)怎么记住这个字? 6(投影出示第五幅图) (1)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呢? (2)出示:鸣 齐读两遍。 (3)“鸣”表示什么意思呢? 7小结:像“闻”、“鸣”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思,这类字叫“会意字”。 三、指导书写 1自己看笔顺,描红。 2反馈检查,“亭、闻”的笔顺。 3指导书写。 鸣:左窄右宽。“鸣的“口”应在左上与“鸟”的眼睛同在一条线上。 “亭”:要压在横中线上。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 3扩展一些写景的古诗,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 1读一读生字:“亭”、“闻”、“鸣”。 2说一说“停、闻、鸣”的意思。 二、理解语意,背诵诗。 1这课有一首很美的诗歌,写的是什么呢?自己借助拼音把诗句读准。 2这首诗中还有四个生字,我们必须掌握,谁来读一读? (出示:耳、侧、停、但) (1)自己读一读这四个生字。 (2)正音“停”;韵母是“ing。 侧”:读平舌音。 “但”:韵母是“an”,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