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221051141.doc_第1页
创新能力221051141.doc_第2页
创新能力221051141.doc_第3页
创新能力22105114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 页 共 5 页创新能力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陈蓉1. 基本信息l 受众:9年级也就是初三学生2人,班主任是候老师l 地址:红砖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往西100米路南。l 时间:10月17日l 安排:陈蓉和周苑老师一起,周老师负责事务性工作,陈老师负责讲课。2. 什么是创新能力?l 创新是未来一种最重要的能力l 比如IT界的微软和苹果等。3. 心理学与创新l 几个小设置的故事l4. 未来的准备l 我们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中养成创新的习惯?创新能力 1.暴风雨的晚上,你开车遇到3个人,一个医生,一个垂危的老人,一个很喜欢的渴望交往的美女或者帅哥,车,除了司机只能载一个,说出你的答案。4.教授的圈套话说有两个大学生,选修了博弈论教授的课程。这两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很好,成绩总是得“A”。转眼到了期末,考试前一个周末正是应紧张复习的时候,而这两个学生却到外地参加了另一个大学举行的舞会。他们本打算周日早上一早赶回,这样变可以利用周日的下午复习第二天的考试。但是,由于玩的太尽兴,结果周日睡过了头。当他们返回学校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要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们打电话给教授,谎称自己在赶回迷校时所乘坐的汽车的轮胎爆了,而自己一直被耽误在路上没有时间复习功课,希望可以缓一天参加考试。对教授而言,如果这两个学生说的是事实,他的确想体谅他们并准予缓考;如果这两个学生说的仅仅是编造的借口,那么显然拒绝他们这种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他们为其谎言付出代价。问题是,教授不知道这两个学生的缓考理由是真是假,那他该怎么办呢?专事博弈论的教授自然足智多谋,他爽快地答应了这两个学生的缓考申请。到了星期二,两个学生如约来参加缓考。教授安排他们分别在两个教室做答。试卷第一页只有10分的题目,由于已经争取到一天时间准备考试,加上平时成绩不错,所以两位大学生很轻松地写出了正确答案。然后,他们心情舒畅地将试卷翻到第2页,第2页只有一个90分的题目上:“请问爆的是哪只轮胎?”故事的结果,自然是学生们为自己的谎言付出了代价。一个学生填了左前轮,一个学生填了右前轮。教授轻松地发现了他们的说谎行为,学生们失去了宝贵的90分。一、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 “创造”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新既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改进的新。即包含创造、改造和重组等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把创新能力理解为指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重新改造或组合开发新的东西的能力。 二、特点:新颖性(即不墨守陈规,前所未有瞎子点灯白费腊一个盲眼的犹太人就是这样做的,有人问他:“你又看不见灯光,提着灯笼干吗?他的回答是:“我是看不到,但我提着灯笼别人就可以看到我,就不会撞到我了”。)、独特性(即不同凡俗、独出心裁拜伦和瞎子有一天,英国诗人拜伦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乞丐。乞丐的前面立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可是拜伦看见并没有多少人给予恩泽。于是拿起笔,在牌子上改了几个字:春天是多么的美好,我却再也看不到它了!路人都被这几个富有人情味儿的文字感动了,纷纷慷慨解囊。)、价值性(即对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大小进步意义)。比如美国3M公司一位研究员想发明粘合力非常强的胶水,但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实验得到的只是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人们有这样一种需求:把便条或书签贴到桌上或墙上,可以随时揭下来他此前发现的粘合力差的液体不正可以派上用场吗?就这样,一种险遭废弃的技术促成了即时贴的发明。中国的三聚氰胺可用于塑料及涂料工业,也可作纺织物防摺、防缩处理剂,蛋白精。三、社会急需创新能力1对中国来说,乔布斯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那就是对“创新”的反思。 奥巴马说 “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创造管理:时代的呼唤,因为很多现实的管理已经不适应新生的问题了。是人的一种重要竞争力。是不能复制的。2生命意义组成:创新让生命有真正的意义。因为创造是生命意义的三途径之一。(感悟、探索和创造)四、创新的途径,我们毕竟不是小学生,可以自我培养了。史蒂夫的才华(丰富的知识)、激情(好奇心、企求之心、顽强、敢于质疑)和精力(少冲突)是无尽创新的来源,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因他无限美好。培养途经:(1)企求之心:企求的作用在于大脑的准备状态。当一个人把某一问题当作坚定的目标时,大脑皮层就会建立一个反应的“兴奋灶”,就会形成事物的敏感性,而这中敏感有正性和负性之分,生活中大多数人形成的是负向的敏感。比如人际敏感。(2)知识是基础:知识通过三条途径影响创造力。第一知识具有升华的特征,知识结合使用者升华为智力,所以死读书形成的不是智力而是执力。第二知识具有组合的特征。第三是知识具有能转化为能力的特征。(3)探究力的特点:一是自信,二是质疑,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