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赤壁赋》预习案 鲁人版必修2(1).doc_第1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赤壁赋》预习案 鲁人版必修2(1).doc_第2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赤壁赋》预习案 鲁人版必修2(1).doc_第3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赤壁赋》预习案 鲁人版必修2(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赤壁赋导学案 制作人:审核人: 制作时间:2013-12-2【目标定位】1、把握文赋特点。2、熟读成诵,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3、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探究与点拨】一、 解题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东坡传序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那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链接】作者背景及解题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 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利更迭的受害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受到排挤。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儋州。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温故知新】1、 名句填空簌簌衣巾落枣花, ,_ ,日高人渴漫思茶, 。山下兰芽短浸溪, , 。老夫聊发少年狂, , , ,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明月几时有? 。 ,今夕是何年?转朱阁, ,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文学知识填空苏轼,北宋 家,字子瞻,号 ,四川眉山人。父 ,弟 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的八个散文家即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 和 。苏辛:指宋代豪放词人 和 。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 ,他们四人都出于苏轼门下,且诗文成就极高,故而得其名。翻译语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课文研读1、课文诵读(5)2、研读课文第一段自读释疑小结:(翻译、存在的疑难点) 第二段自读释疑思考:(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