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docx_第1页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docx_第2页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docx_第3页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docx_第4页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1) 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2) 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3) 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2)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发转变的规律。3)城市和地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4)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5)城市规模和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4、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A同心圆理论是由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伯吉斯于1925年提出的。同心圆理论既是芝加哥城市形态的一张地图,也是有关城市扩张的动态过程的一个理论图表。B城市的持续发展源于人口的压力,它引发了中心集聚化与贸易分散化的双重过程C城市发展依据竞争进行分配,竞争的结果导致空间与功能的区分,城市最终成为以高度集中的中央商业区为中心,并为其他四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如居住、通勤等同心环带所环绕的同心圆结构5、增长极理论最早提出增长极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佩鲁,他在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一文中指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一个极核而运行。而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并不是应用于地理空间,而是用于抽象的经济空间,将这一概念移植到地理空间的是法国地理经济学家鲍德维尔。他认为增长极是位于都市内的正在不断扩大的一组产业,它通过自身对周边的影响而诱导区域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地理空间的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成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极主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极化效应消弱,扩散效应加强,进一步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增长极理论是以地区内不平衡发展为基础建立的,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增长极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的不足。不过,增长极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之间往往有很长的时间差。再者,极点形成后其作为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未必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从而导致地区发展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的出现。6、城市生态问题的表现1)城市人口膨胀2)城市气候特殊化3)城市供水紧张4)城市“热岛现象”普遍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6)城市绿化锐减7、转型期我国城市化代际流动特点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例想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地改变,高达60%-70%的人与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2)城市中流动总趋势成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4)工人阶级的流动存在很大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父辈所居的层次越低,其子辈向上流动的难度也越大。6)流动中出现无序与越轨8、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受殖民主义影响很大,形成明显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经济动力不足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集中性城市化阶段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人口众多,城市化压力大。9、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特点1)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2)社会阶层结构发展失衡3)各阶层关系紧张4)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越来越活跃10、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动力特点-政府发动型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是城市化及其基础-工业化是由政府发动的。这使得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而非经济型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的简历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形成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位一体的城镇网络。其次由于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政府能够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最好由政府发动的城市化可以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在农村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所需的建设资金。(2)体质特点城乡双重性首先,表现为城乡双重居民身份体制,首先,表现为城乡双重交换体制(3)结构特点不协调型首先,我国城市数量太少其次,城市规模结构“头重脚轻”大城市比重过高。再次,我国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与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成正相关关系。(4)进程特点波浪型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起步晚,起点低、波动性大的特点。(5) 水平特点滞后型.11城市文化的功能:(1) 城市文化具有社会规范的功能 (2)城市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3) 城市文化具有社会化的功能,(4) 城市文化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12、 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积极影响(1)促进了城乡人财物的交流,(2)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3)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4)缩小了城乡差别,(5)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消极影响(1)加重了城市的负担,(2)增加了管理难度,(3)流动人口还对城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家庭婚姻关系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 论述:1、城市社会流动的影响: 积极影响:(1)社会流动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2)城市里商业,技术人员等的流动,调节了城市劳动力的结构,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是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员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缓和社会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释放由社会不公平形成的社会张力;(4)社会流动特别是向上层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有利于培养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化解社会紧张和社会冲突的重要作用;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程度越高,就越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社会的阶层结构越具有弹性,社会集团性的冲突越不容易产生。消极影响(1)滋生了新的人口问题;(2)加重了城市的负担;(3)增加了交通压力;(4)流动人口构成复杂,给城市治安管理带来压力;(5)给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难题。此外,城市流动人口还对城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家庭婚姻关系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 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1)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速度快,规模大,(2)高龄化速度快,(3)抚养比逐步上升,(4)劳动人口老化程度日益明显;2)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的影响:(1)劳动资源相对减少,年龄结构出现老化趋势,(2)家庭与社会负担增加,(3)国民收入分配受到影响,(4)社会需求发生变化;3) 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对策(1)增强经济的承受能力(2)制定适宜的人口政策(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4)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5)充分发挥老龄人口”余热”使之”老有所为”.3、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中国城市住宅问题1)我国城市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住宅数量,住宅质量和住宅费用三方面的问题,2)造成我国住宅问题主要原因有:住宅投资比较低住宅制度不健全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住宅建设的投机行为增多等.3)住宅问题的解决对策有: 实现住宅商品化对策以住宅商品化为主兼富丽华的对策实行住宅福利化对策以福利化为主,兼商品化的对策.4)针对住宅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有: 积极推进住宅供给制度改革,实现住宅商品化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改革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控制人口增长规模, 以住宅的市场化为基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4、城市化动力1)工业化对城市化有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工业化过程必然是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其次,工业化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基地第三,工业化使城市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