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选修专题突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选修专题突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选修专题突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选修专题突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选修专题突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2013年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1.(2013泉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以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埋没了多少的人材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民国十一年六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所述从选官标准等角度概括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从权力的行使与监督角度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实质含义。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对比指出新主张;其原因从时代特征角度分析归纳。答案(1)方式:专业技术职务由选举产生,非专业职务由抽签产生。理解:担任行政职务要求有专门才能、公正与廉洁,权力为人民行使,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2)主张: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用人民罢免官员方式约束官员。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腐败,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2(2013宁德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期间重大事件一览表(部分)时间重大事件1789年7月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1791年9月制宪议会通过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并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君主制度,结束君主立宪政体1793年5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上台1793年6月国民公会通过1793年宪法,规定法兰西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二他们(指革命者)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专制制度使得连革命者都无可避免地打上专制的深深烙印。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2)就大革命与旧制度的关系,归纳材料二中托克维尔的观点,并以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典型事例论证该观点。解析第(1)问,观察分析表中文字信息,从革命的目标、过程发展等角度归纳法国大革命的特点。第(2)问,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运用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统治措施论证说明。答案(1)特点:追求人权、自由和平等;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人民起义推动革命进程;政权与政体更替频繁。 (2)观点:受旧制度的影响,大革命带有专制色彩。事例:雅各宾派建立专制政府,强化政府权力;利用恐怖手段排除异己,维护统治,与民主潮流背道而驰。 3(2013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建国之初,多数州要求选民必须是有地产的白人成年男性。19世纪30年代,多数州取消了对白人男性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1870年宪法第15条修正案,成年男性黑人获得选举权。1920年宪法第19条修正案,成年女性获得选举权。1971年宪法第26条修正案,选举权年龄资格降至18岁。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近代以来,美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的近代民主政治演变的趋势是什么?(2)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选举资格规定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变化主要体现在财产要求、年龄要求、黑人、妇女选举权方面;说明美国民主政治范围不断扩大;第(2)问,经济上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政治上是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答案(1)变化:不断降低财产要求;不断降低年龄要求;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民主范围不断扩大。(2)原因:政治方面:人民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2013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律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其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3)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摘编自张晋落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原则对当时社会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2) 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材料“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可得出“民主共和”的原则,其影响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革、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等角度回答;第(2)问,首先阐明观点,同意或不同意;叙述理由要注意史论结合,语言简炼史实清楚。答案(1)原则:民主共和。影响: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礼仪的变革;有利于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2)观点一:同意。理由:用法律手段巩固革命成果;袁世凯独裁专制过程中始终不敢完全抛弃法律,复辟帝制失败;新文化运动兴起,从思想根源反对专制。观点二:不同意。理由: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说明传统君主专制势力依然强大;法律从属于政权;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施;尊孔复古说明传统专制思想依然占据统治地位。5(2013南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3)从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解析第(1)问,思想内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利用阶级的观点分析根源。第(2)问,可以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等。第(3)问,启示可以从民主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回答。答案(1)思想核心:洛克:人民主权、人民革命。卢梭: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根本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于1787年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国于19世纪晚期发生维新变法运动,继之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实现政治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6(2013黄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立下的遗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而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却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材料二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时说:“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尚未成功”的遗留问题和毛泽东认为“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新创”的民主思想的内容。 解析第(1)问,“遗留问题”从政局、民主政治建设及缺陷等方面归纳;“依据”从民主革命的结果、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归纳。第(2)问,从民主思想理论成果等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