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春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其根本目的在于a缓和三省矛盾 b分割宰相权力 c评议皇帝得失 d加强君主集权【答案】d【解析】考点:三省六部制。题干大意为:从今天开始,中书、门下和三品以上的官员到朝堂上议政,都要命令谏官跟随着,如果官员有过失,就要监督伺察。监督官员与缓和三省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 监督官员特别是三品以上官员,并不是为了分割相权,故b项错误;谏官评议的是官员的得失,故c项错误;监督官员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种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到“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可以分析出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本题选c项。a、b、d与材料无关。3“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之亦庸众人类也”。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答案】d【解析】考点:李贽的思想。从题干“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可见该思想家并非尊崇儒学和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属于儒学正统思想家,而李贽是儒学异端,选择d项符合题意。4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答案】a【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成果。依据所,辛亥革命是一场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用阳历”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已深入人心、得以实现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史实不符,故b,d项错误。改用公历属于西化的表现,故c项的表述错误。 5下表是1912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项目1912年1936年工业产品进口比例547%143%出口比例109%252%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137%47%出口比例36%69%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答案】c【解析】考点:该题是图表材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阅读、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表格中 1936 年较之于 1912 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大幅减少、出口比例大幅增加以及重化工产品出口比例的增加都是重要信息, 关键是要能把这些数据的变化放到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 正确答案 c。6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材料前半部主要叙述近代轮船交通的优越性,后半部分叙说了该“小地主”让儿子离开私塾而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的情况,“受此刺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也是主人翁观念变化的转折点。a、b所述只是表面现象,与题干的“主要反映出”不符,c的“生活习俗”与材料不相吻合,故本题选d。7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考点:a 项片面理解材料信息,材料并不能反映该思想家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材料未涉及“中 体西用”,故b 项错误;有君主,有议会,因此是君主立宪制,故c 项正确;革命派主张推翻 - 3 - 帝制,材料中推崇君主立宪制属于维新派,故d 项错误。8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图中可以获悉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会议。图中反映的是新政协的构成情况,分别看出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特邀代表等,数据显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选a,bcd不能从图表中体现出来,故排除。9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c【解析】考点:新中国的外交。a项错误,与材料时间不符,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的;b项是在改革开放后进行的;d项错误,是在新中国的成立初期。故选c。10近些年,地方一些官员提出“敢想、敢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能快则快”等口号,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的影子 b反映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热情和主动性c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容易产生冒进思想,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考点:大跃进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新时期冒进的思想,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不会起到任何的积极作用,故选d。11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进行农村改革【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本题知识依托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及 1979 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运 用基础知识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b、c 的史实作为“完成时”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早期,d 的史实则是在 1978 年,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正确答案为 a 项。12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公有制经济已经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考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信息,利用图表数据分析各经济成分变化情况,得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取得成效的结论,而这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a选项不符合史实,b、c项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正确答案为d。13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c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d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解析】考点:梭伦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可以使富有的平民有机会进入议事会,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是受财产限制的;c项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没有体现。14选举官员是一个国家民主的重要表现,下列关于选举历史的叙说,正确的有 雅典的所有官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英国和美国政府首脑由间接选举产生资政新篇提出官吏由公众选举 德意志帝国宪法没有给予人民选举权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官员选举制度。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除首席将军外,所有官员都是选举产生的;英国的政府首脑是首相,美国首脑是总统,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官吏选举产生的制度,故选a。德国的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15“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答案】a【解析】考点:西方国家的早起殖民扩张。该题需要研读出材料所隐含的信息内容,即荷兰在建立世界商业殖民帝国过程中,与葡萄牙等国展开激烈争夺,在亚洲抢占殖民地的事实。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地点与时间信息,并与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相关史实相联系。b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可以从国籍印尼来排除。正确答案a。16右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 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考点: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在马歇尔计划作用下,欧洲经济慢慢复苏,故选a。17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道:“(1917年)10月16 日,党中央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选举了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领导起义的党总部。这个党总部领导了整个起义。”据你判断,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本书应出版于a“十月革命”时期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 d20世纪90年代【答案】b【解析】考点:“斯大林模式”。“(1917年)10月16日”“ 选举了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可知起义是十月革命,根据已学知识,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显然材料不符合历史史实,材料夸大斯大林的成就,是20世纪30年代个人崇拜的结果,故选b。18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a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极力提升政治诉求c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答案】b【解析】考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材料表明安倍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因此选择b。最近中日两国关系紧张,a扩大了范围,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9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迫使美国摈弃对外贸易壁垒【答案】b【解析】考点:世界贸易组织。本题以世贸组织裁决中美贸易争端为情境,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题目较容易,据材料关键信息“违背协议”可直接选择正确答案。a项非材料主旨;人类出行及交流方式不是由互联网决定的,故排除c项;世界市场在20世纪初已完全形成,故d项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选b。202015年4月6日,央视主持人毕福剑饭局上侮辱毛泽东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毕姥爷”被迫道歉、辞职。对此评价比较正确的启蒙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的权利c天赋人权、人非工具 d个人享受自由和权利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答案】b【解析】考点:启蒙思想。毕福剑是言论 “获罪”,与此相关的启蒙思想的观点是b项,故选b。acd项都是与材料无关。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题12分,满分 60 分。特别提醒:答案写在方框外无效!21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 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4分)(2)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2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6分)【答案】(1)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3分)根本原因: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1分)(2)基本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1分)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1分)(3)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但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如汉代中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3分)英国开创的君主立宪制,始终围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本原精神,不断加以完善创新。(如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等)(3分)【解析】考点:王夫之思想; 1832年议会改革。(1)第一小问历史作用从材料一中“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的信息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和历史发展趋势里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中“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的信息可归纳出少数贵族掌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权的史实来分析即可。(3)首先依据材料三归纳出“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的内涵,即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其次分别结合中英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来进行论证即可,注意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2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来源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悠久的普通法传统。不仅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制宪时受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影响,第二代领导人在巩固宪政方面也从其中汲取不少养分。美国宪法另一个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 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材料二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言材料三 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美国各州的人口差异很大,而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因此美国宪法规定的修正程序导致少数人可以否决大多数人的决定在极端的情况下,仅仅拥有美国4%人口的州可以否决90%以上的美国人的议案,但反对派认为这种极端情况并不会出现。但是,根据宪法规定,任何对于宪法修正程序的修改都需要通过新的修正案,这将会导致出现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的情况 百度百科材料四 美国宪法历时200多年而依然鲜活如初、充满活力。要知道,这200多年,美国国内面貌、社会结构、人口构成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如此巨大的转变,又老又旧的美国宪法居然能够基本上在维持原貌的框架内,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政治史上一个奇迹。必须承认,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实乃美国一切发展的基础,而且,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 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思想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本身体现的最重要政治原则足什么?(4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00字左右。)【答案】(1)思想自然法观念、英国的普通法传统、洛克的政治理论;(3分)政治原则:分权与制街。(1分)(2)观点(2分)史实(6分)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1分)(1)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联邦制、民主共和制)。(2分)(2)妥协:面对独立战争初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都是2名)、南方和北方之间相互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2分)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1分)(1)稳定性:历时200多年而依然鲜活如初、充满活力,是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1分)(2)典范性:对以后其它国家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1分)【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据材料一“自然法的观念, 来源于英国悠久的普通法传统”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 概括 回答;(2)围绕“原则” “妥协” “稳定性和典范性”关键词, 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进行回答。2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3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4分)(4)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分)【答案】(1)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3分,任答3点即可)(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1分)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2分,任答2点即可)(3)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2分)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2分)(4)文化特征: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1分)说明:宋词繁荣,风俗画流行、话本、瓦子等。(1分,任答1点即可)【解析】考点:宋代社会状况。(1)由材料一中的“十字街南去姜行”、“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等信息可以得出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由“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等信息可以得出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由“瓦子”、“大小勾栏五十馀座”等信息可以得出娱乐经济繁荣。(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以得出答案。表现: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只要基础知识比较熟练,不难写出这一题。比如: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等等。(3)需要结合材料三来回答。根据“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可以得出答案。影响: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以回答: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4)由材料四中的“重自由表达”、“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可以得出结论,即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史实说明: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流行的文学和艺术形式来回答。24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分)(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2分)【答案】(1)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 (1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3分,任答3点)(2)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1分)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1分)(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2分)“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2分,任答2点)【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新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1)要求根据材料一来概括回答。由材料一中的“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即可得出。背景: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西方传教士东来以及西学东渐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2)要求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根据材料二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可以概括出来,即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理论创新: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文化倾向是根据材料三中的“五四”以前“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得出结论。举例:五四以前的可以用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一些史实来说明;五四之后的用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来说明。(4)特点是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四中的“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可以得出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25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材料三 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租赁合同模板
- 2025保健品代理合同模板参考
- 2025汽车买卖合同(参考文本)
- 2025年标准股份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税务局办公楼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合作研发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国有资产租赁合同
- 2025新款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护理核心制度专项试题及答案
- 2025员工个人劳动合同书范本
- 学堂在线 军事理论 章节测试答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空白教案模板(表格形式-已排版)
- 常用抗肿瘤中药简介课件
- 配网识图、绘图课件
- 硫化氢考试题库
- 途虎八步及10大保养质检流程试题及答案
- 小箱梁运输及架设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 舒尔特训练方格 可打印(5×5)
- 中国文化概论·第3章·第1节
-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