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中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答案.doc_第1页
xx年中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答案.doc_第2页
xx年中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答案.doc_第3页
xx年中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答案.doc_第4页
xx年中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中学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预测题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C】解析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具有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2.【D】解析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3.【B】解析在对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方法中,使用最多,最经常和最便利的方法是测验。 4.【B】解析考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欲望的工具是体现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 5.【A】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 6.【B】解析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7.【D】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8.【C】解析略 9.【C】解析略 10.【C】解析略 11.【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出现了教育改革运动,在欧洲称之为“新教育运动”,在美国称之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倡导下,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试行活动课程。 12.【A】解析“是什么”的知识是属于陈述性知识。 13.【D】解析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导致学生形成、加人同辈群体的主因是学生对平等的追求和期望,因为同辈群体对其成员具有“保护功能”与“发展功能”。 14.【B】解析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的价值取向。 15.【B】解析调查是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这一方法时,又可以分为书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的访谈、座谈等具体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A、B、E】解析略,见指定教材(P8)。 17.【A、B、E】解析略,见指定教材(P200P202)。 18.【B、C】解析略,见指定教材(P31)。 19.【A、C、E】解析略,见指定教材(P136)。 20.【B、C、D、E】解析略,见指定教材(P63)。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22.生师比:即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既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使用效益情况,又是考查教育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 23.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4.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 25.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答: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7.简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答: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有: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8.简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 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29.简述当代教学观变革的主要趋势。 答:当代教学观变革的主要趋势有: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30.简述班级组织的特点。 答:班级组织的特点主要有: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试论述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分为两种: 纵向上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横向上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活化文化由存储形态的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只有教育才能够活化文化,把文化从物质载体转移到人身上,与人的思想、智力和情感建立联系,从而使文化成为影响人的行为的现实力量。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文化选择的标准: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它是指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批判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批判还具有改造的功能,是选择功能的深化。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创造,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教育对文化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教育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直接途径是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间接途径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3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 答:(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教育内部的,也有教育外部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领导方式。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2)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理想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理想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理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