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谈读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谈读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读书教学设计从化六中初三语文备课组 刘群烟一、教材分析 谈读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第一篇,该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启发学生对读书作较深入的思考。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允许他们对作者的主张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去补充创新,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同时,读和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择。三、设计意图 叶圣陶认为,写作的“根”在阅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对写作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写作对阅读也有促进作用。事实上,阅读有益于写作,写作更能促进阅读。首先,写作能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化,强化长久记忆。阅读的感想和心得,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记。所以,要想读出质量,悟出精彩,还有赖于写作的推动。其次,写作能给阅读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写然后知不足,学养的匮乏必然会激励人们博览群书,引导人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从而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2理解作者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读写结合,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3读写结合,课堂进行实践写作,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议论文写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五、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所有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2读写结合,把课外阅读拓展和写作技能有机结合。六、教学难点1、读写结合,把课外阅读拓展和写作技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中学生尤其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培根的高论。二、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三、朗读欣赏,感知课文:1、质疑。认真听课文朗读,把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圈划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答。 2、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谈了读书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四、讨论: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作者谈了些什么内容?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五、探究课文内涵:揣摩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明确本段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明确本段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六、交流学生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1、学生展示2、(教师补充)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1)、腹有诗书气自华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5)、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7)、各种蠢事,在每天阅 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8)、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名人读书的故事: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1)、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学校奖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2)、黄侃专心读书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他看书入迷,全神贯注之下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七、写作实践:本文语言凝练、警句迭出,请从以下四个观点中选择一个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短小的议论文。1、读书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2、读书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3、读书能塑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