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pdf_第1页
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pdf_第2页
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pdf_第3页
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pdf_第4页
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 卷第1 期 2 0 0 5 年2 月 滁州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U Z H O UU N I V E P i S I T Y V 0 1 7 N o 1 F e b 2 0 0 5 A n t i t h e s i s 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 芦恙宏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安徽合肥2 3 0 0 3 9 摘要 A n t i t h e s i s 和对偶虽同属结构辞格 结构匀称整齐 节奏铿锵有致 但差别也十分明显 主要 表现在意义涵盖不同 语法结构迥异 修辞效果相似等 解决两种语言翻译的方法有直译扣结构转换等 关键词 a n t i t h e s i s 对偶 比较 语法结构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 0 5 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 6 7 3 1 7 9 4 2 0 0 5 0 l 0 0 7 3 0 5 A n t i t l l e s i s 和对偶同属结构辞格 具有整齐匀 称的形式美感和含蕴隽永的哲理内涵 长期以来 一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方式 政治 演说家 文人墨客更是乐此不疲 下面笔者试图 探讨英语俗语和汉语对联两种辞格的差异和翻 译技巧 一 意义涵盖不同 两种辞格虽均源于 对立统一规律 体现 了事物之间的相反相对 相辅相成 但侧重点不 尽相同 西方人注重区别与差异 强调物与物之 间的对立 这种 二元对立 的思想在a n t i t h e s i s 中得到映证 A n t i t h e s i s 源于希腊语 意即 s e t t i n ga g a i n s t 或 o p p o s i n g a n t i t h e s i s 一词 也可看成 a n t i 和 t h e s i s 构成的复合词 a n t i 一 作为前缀 意为 a g a i n s t 反对 这种 相反相对的矛盾便是a n t i t h e s i s 在意义上的特点 这一点在其定义中亦有体现 T h eC o n c i s e O x f o r dD i c t i o n a r y 将之定为 c o n t r a s to fi d e a s e x p r e s s e db yp a r a l l e l i s m o f s t r o n g l y c o n t r a s t e d w o r d s c o n t r a s t 相反 一词重复出现两次 其 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汉语中恰恰相反 受 天人合 一 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的思维侧重统一 物与物 之间的和谐 对偶中虽然有意义相反相对的反 对 但其数量远不及表示意义相近相合和相关相 承的正对和串对 反对 1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 刚 彭友元 对联趣语 2 子日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论 语 述而 正对 3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阳晴圆缺 此事古难 全 苏轼 水调歌头 4 槛菊萧疏 片捂零乱 惹残烟 柳永 戚 氏 串对 5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 卿 劝学 6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闻关军收河南河北 二 语法结构迥异 a n t i t h e s i s 和对偶均要求结构上的平衡 N e s f i e l d 和W o o d 曾经形象地将a n t i t h e s i s 比喻成 两个称盘上的相互对抗以保护平衡的物体 而对 偶亦源于中国哲学思想中 一阴一阳之谓道 的 阴阳相济 的观点 平衡对称便成为两者共同 的要求 但两者的差异亦十分明显 1 语言单位及数量的差异 英语中a n t i t h e s i s 的语言单位分别可以是单 词 词组 分旬乃至整个句子 例7 一例1 2 且 收稿日期 2 0 0 5 0 1 1 0 作者简介 卢志宏 1 9 7 8 一 男 安徽滁州人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一7 3 万方数据 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例1 3 例如 7 T h e yw e r e f r i e n d s y e t e n e m i e s h ew a s m a s t e r s h ew a s m i s t r e s s e a c h c h e a t e d t h eo t h e r e a c h n e e d e dt h eo t h e r V W o o f f T h eD u c h e s sa n dT h eJ e w e l l e r 8 B e a u t i f u lt y r a n t F i e n da n g e l i c a l D o v e f e a t h e r e dr a v e n W o l f i s h r a v e n i n gl a m b S h a k e s p e a r e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9 A n dS O m yf e l l o wA m e f i c a n s a s k n o t 塑b 垒 Y Q 望 鱼鱼望坠 型竺璺望生Q 垒 Y Q 堕 A s k 塑b 垒 Q 望 旦垒旦一鱼Q 垒 Y 旦坚 璺Q 坠翌 J F K e n n e d y sI n a u g u r a lA d d r e s s 1 0 望皇旦丛 Yg 垒i 旦 i 曼a n d h o m e l i n e s sa n d d e f o r m i t yl o s em u c h b yg a u d ya t t i r e J G Z i m m e r m a n 11 C r a f t ym e nc o n d e m ns t u d i e s s i m p l em e n a d m i r et h e m a n dw i s em e nU S et h e m F B a c o n S t u d i e s 以上例子说明A n t i t h e s i s 在语言单位种类及 其数量上有较大的灵活度 f l e x i b i l i t y 而汉语却 无此纷繁的语法形式 相比之下 对偶却较为严 谨 基本单位为短语或句子 即使是以短语为单 位的旬中对和隔句对也必须以句子为依托 1 2 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王勃 腾王阁序 1 3 不如林中鸟与鹊 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 是园中桃李树 花落随风子在枝 白居易 母别子 另外 对偶是自然界中事物成双成对在语言 修辞格上折射 其语言单位必须成双成对 文心 雕龙 篇中有 造化赋形 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 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 道载为虑 高下相须 自然成对 对偶的语言单位数量较a n t i t h e s i s 有 所局限 2 语言单位间的语法关系的不同 A n t i t h e s i s 的语言单位之间 可以是由 a n d o r 等连接的并列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1 0 可以是动词衔接的主语和宾语的对应 可以是连词引导的分句和主句之间的对应 如 T h e y 照璺 Q 型i 望 璺i 坚s h a l l 堕璺pi 坠j 竺y H o l y B i b l e 由此可见 语言单位之间一般有连词连 接且语法作用完全不同 这与英语中重形合 h y p o t a x i s 重语法层次性的特点相符 而汉语 7 4 中重意合 p a r a t a x i s 句与句之间靠语义逻辑关 系实现连接 对偶中没有纷繁复杂的连接手段 但为体现语言单位的紧密联系 语言单位内语法 关系的严格对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偶在结构上 大致有两类 一类为宽式对偶 只要求结构相同 或相似 一类为严式对偶 却要求 上下旬字数相 等 结构完全相同 词性要一致 平仄要相对 且 不能用重复字 宽式对偶与a n t i t h e s i s 结构上的 p a r a l l e l i s m 平行对照 要求基本相同 例如 1 4 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 人恒敬之 孟子 离娄下 1 5 带着冷漠的目光看待生活 纵然在盛夏 也不会感到温暖 怀着火热的感情对待生活 即 使在严冬 也不会觉得寒冷 华琪 无名者格 言 严式对偶的要求却更加严谨 例如 1 6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 共沾巾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7 盎生桥边野茎花 皇衣巷l r 夕阳鳢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例1 6 中 一二两句为地点对 城阙 对 风 烟 辅 对 望 三秦 对 五津 词性相 对 且平仄相谐 上旬为 平仄仄平平 下旬为 平平仄仄平 五六两旬亦如此 海内 与 天涯 存 与 若 知已 与 比邻 分别 相对 上句为 仄仄平平仄 下旬为 平平仄仄 平 音韵和谐 此种对偶对仗极工 对字数 音 韵 词性的要求 远非a n t i t h e s i s 可以企及 3 关于重复和省略使用的差异 A n t i t h e s i s 中经常使用重复和省略 例如 1 8 I tw a st h eb e s to ft i m e s i tw a st h e w o r s to ft i m e s i tW a st h ea g eo fw i s d o mi tw a s t h ea g eo ff o o l i s h n e s s i tW a st h ee p o c ho fb e l i e f i tw a st h ee p o c ho fi n c r e d u l i t y i tw a st h es e a s o n o fL i g h t i tW a st h es e a s o no fD a r k n e s s i tw a s t h es p r i n go fH o p e I tw a st h ew i n t e ro fD e s p a i r w eh a de v e r y t h i n gb e f o r eU S W eh a dn o t h i n gb e f o r eU S C h a r l e sD i c k e n s AT a l eo fT w oC i t i e s 19 N oo n ei saf o o la l w a y s e v e r y o n es o m e t i m e s p r o v e r b 万方数据 例1 8 中 通篇使用了 I tw a s o f 的结 构 且上下旬之间更换的仅一词而已 这样频繁 使用重复在汉语中极为罕见 严式对偶没有重 复 宽式对偶中重复也限于虚词 长江万里自如 练 淮山数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痴如箭 山泉千尺 飞如电 周德清 塞鸿秋浔阳即景 此例中 重复的仅 如 一词 且为介词 在整句意义上作 用甚微 例1 9 中下旬省略了 i saf o o l 这个动宾短 语 而汉语中为保持句子字数上的对应 即使重 复也不省略 诸如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 后 使人 一词虽上下旬中均有 但下旬若删 此词 便为四词句 与上句六词句难以形成对应 形式美感荡然无存 语法结构亦遭到破坏 三 修辞效果相似 1 强有力的说理效果 例7 即通过3 对词语的并置 揭示了两人亦 友亦敌 互需互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体现了人 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 汉语中亦有 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以捕鱼为喻 阐明了 与其奢求空想 不如脚踏实地 以期后 报 的哲理 2 一泻千里的语势 例1 8 通过a n t i t h e s i s 和p a r a l l e l i s m 的并用 描绘出一幅希望与失望并存 信仰与迷茫同在 正义和邪恶共处的历史画卷 气势因此而恢宏 汉语中亦有1 8 0 字的长联 2 0 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 喜茫 茫空阔无边 看东方骧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蜓 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 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岭螺 洲 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 霞 莫辜负 四周香稻 万顷睛沙 九夏芙蓉 三春 杨柳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 叹滚滚英 语谁在 想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 元跨 革囊 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 卷 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于苍烟落照 只 赢得几杵疏钟 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孙髯翁题昆明大观楼 上联极言大观楼之美景 下联铺叙千百年之 兴衰 语势跌宕起伏 文辞华美绝伦 极尽渲染铺 陈之能事 使人不禁有巧夺天工之赞 3 整齐匀称的形式美感和铿锵有致的节奏 感受 相比之下 汉语对形式和节奏的要求更加苛 刻这一点在严式对偶中体现尤为明显 前文对例 1 8 的分析便足以得证 此处不再赘述 四 互译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得出 a n t i t h e s i s 即为意义 相反相对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辞格 这与汉 语中的宽式反对基本可以形成对应 可以实现互 译 21 S p e e c hi s s i l v e r s i l e n c ei sg o l d e n 言语为银 沉默是金 2 2 S m a l lS O r r O W Ss p e a k g r e a t s o r r o w sa r e s i l e n t 小戚者痛哭号啕 大悲者欲哭无泪 2 3 闲静时 如娇花照水 行动处 似弱柳扶 风 I n r e p o s e s h ew a sl i k ea l o v e l y f l o w e r m i r r o r e di nt h ew a t e r I n m o t i o n ap l i a n t w i l l o w s w a y i n gi n t h e w i n d 杨宪益译 例2 1 中 译文为整齐对称的两字结构 且均 采用 主语 谓语 宾语 的语法结构 主语用表 并列关系的名词 完美地传达出原文的平衡和对 称 例2 2 中 小戚者 对 大悲者 虚词 者 重复 谓语结构虽不对称 字数却相同 例2 3 中 原文省略主语和谓语 基本结构为 状语 主 语 谓语 表语 其中 主语和谓语均被省略 表 语中宾语又可细分为 形容词 名词 后置定语 的结构 译文中也采用此种结构 状语为 i n r e p o s e 和 i nm o t i o n 主语 谓语及表语中介词 均在下旬中省略 Al o v e l yf l o w e rm i r r o r e di n t h ew a t e r 羞醢 a p l i a n t w i l l o ws w a y i n gi nt h e w i n d 不仅单词数量相当 且结构完全对应 1 a n t i t h e s i s 的翻译 A n t i t h e s i s 采用的连接手段可以为介词 连词 乃至动词 且连接成分前后语言单位语法功能并 非完全一致 翻译中 译者可以利用对偶严谨的 形式对应而导致的内部语义衔接 将连接手段略 去不译 如 2 4 T h el i f eo ft h ew o l fi st h ed e a t ho ft h e l a m b p r o v e r b 放走柴狼 害死羔羊 2 5 S h o na c c o u n t sm a k e l o n g f r i e n d s p r o v e r b 帐目清楚 友谊久长 一7 5 万方数据 2 6 P e n n yw i s ea n dp o u n df o o l i s h p r o v e r b 小事精明 大事糊涂 有时也采用语义补足 用词汇手段来替代连 接手段 如 2 7 W ew i l ln e g o t i a t ef o ri t s a c r i f i c ef o ri t w ew i l ln o ts u r r e n d e rf o ri t n o wo re v e r R o n a l dR e a g a n sI n a u g u r a lA d d r e s s 我们将为之协商 为之牺牲 却不为之屈服 现在不会 以后也决不会 2 8 W h e ne Q 璺皿璺里堕笪i 望堕鱼曼鱼Q Q 垡 Q 璺 曼璺巳 Q 堕 璺 b 曼型i 卫垒 型曼 p r o v e r b 贫困到来之时便是爱情离开之日 2 9 丛曼望曼旦g 璺h 璺里旦旦Y 卫垒i 坠 b u tc e l i b a c y h a sn op l e a s u r e S J o h n s o n R a s s e l s 婚姻有痛苦 独身亦无欢乐 例2 7 2 9 中采用 o r w h e n 及 b u t 作为 连接手段 译文中 译者采用了副词 也决 动 词 便是 及副词 亦 起到词汇连接的作用 表明了两者之间层递的意义联系 最后 也可采用直译的手法 译出文中的连 接手段 如 3 0 B e t t e rt o 墅曼i g 旦i 翌h 皇 t h a n 曼 璺i 翌 h e a v e n J M i l t o n 与其在天堂作奴仆 不如在地狱作君王 3 1 Ih a v ead r e a mt h a tm yf o u rl i t t l ec h i l d r e nw i l lo n ed a yl i v ei nan a t i o nw h e r et h e y w i l ln o tb ej u d g e db yt h ee o l o u ro ft h e i rs k i n b u tb y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 i rc h a r a c t e r M L K i n g IH a v eaD r e a m 我有一个梦想 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 在这样一个国度 在那里 他们将不再因肤色而 受歧视 却因品行而受尊重 3 2 Ab i r di nt h eh a n di sw o r t ht w oi nt h e b u s h p r o v e r b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关于重复 不妨采用直译 例1 8 有译者译 为 这是最好的时候 这是最坏的时候 这是智慧 的时代 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怀 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 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 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各种各样的 事物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省略的翻译可采用补 足法 例3 2 中 译者补充了省略的 b i r d 一词 上 下旬均为四字结构 形式对应工整 2 对偶的翻译 一7 6 一 汉语是 音 形 义 的高度统一体 汉语中 一字一义 和 一字一音 为对偶创造了得天独 厚的语言基础 前者使得汉语 易于排列组合 产 生整齐划一的效果 与之相应 笔者认为对偶翻 译有两个层次 1 语法结构层次 追求结构的平衡 与对称 s y m m e n y 词性相对 字数相当 2 节奏 韵律层次 尽量利用英语中音步或押韵等手段补 足由于旬顿 平仄相谐等手段而产生的音韵美和 节奏感 当然这一切都应以意义的传达为前提 3 3 瑟瑟的秋风吹打着门窗 沉沉的夜色吞 蚀着病房 湛容 人到中年 S o u g h i n g a u t u m nw i n dt a p p e dt h ew i n d o w a n dt h e d o o r O v e r w h e l m i n g d a r k n e s sd e v o u r e d t h em e d i c a lw a r d 3 4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 鹳鹊楼 T oc o m m a n dav i e wt h o u s a n d l if a r t h e r A s c e n da s t o r ys t i l lu p p e r 黄龙译 3 5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 泌园春 雪 L i k es i l v e r ys n a k e st h em o u n t a i n sd a n c e A n dl i k ew a x e ne l e p h a n t st h e h i g h l a n d s p r a n c e B o t ht r y i n gt o o u t r i v a la n dd w a r fh e a v e n i n h e i g h t 黄龙译 3 6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曹雪芹 红楼梦 H a b i th a d g i v e nam e l a n c h o l y c a s tt oh e r t e n d e rf a c e N a t u r eh a db e s t o w e das i c k l y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nh e rd e l i c a t ef o r m 霍克思译 例3 3 中 原文上下两句均采用 主语 形容 词 名词 谓语 动词 宾语 的语法结构 只 是上旬中宾语为并列结构 下旬则为偏正结构 译 么 A d j 文中也采用的基础结构 与汉语结构大体相同 只是下旬主语只有一个形容词修饰 但从总体上 看 译者抓住了原文的总体结构 另外 由于原文 为宽式正对 对节奏和音律要求并非十分严谨 译文也未刻意追求 例3 4 中原文采用 状语 副 词 动词 宾语 形容词 名词 的短语形式 万方数据 译文采用变通手段 上句运用了 不定式结构 下 旬运用了祈使句 但如果忽略连词 t o 上下旬 均有如下结构 7 I 八 rfA v下 两者结构完全吻合 且 f a r t h e r 和 u p p e r 押尾韵 e n dr h y m e 译文可谓巧夺天工 再以例 3 6 为例 上下两均采用 状语 副词 谓语 动 词 宾语 量词 名词 语助词 名词 的结构 省略了主语 而霍克思译文却分别给予补足 在 变通基础上求对应 试析如下 H I 岫cI 扭k 恃E Nk 啪 d c 蜥d n 出岫岫h f 出I i c 如缸m 上图证明两者在结构上完全对应 实乃佳译 五 结语 对偶和a n t i t h e s i s 虽同属结构辞格 结构上要 法结构差异很大 给两者的翻译造成很大的困 难 解决方法只有以下几种 1 直译 完全传达原 文的结构 2 结构转换 实现汉语意合式语法和 英语形合式语法的转换 译对偶时填加必要的连 接手段 译a n t i t h e s i s 可利用词汇手段衔接 或通 过结构对称实现衔接 同时兼顾节奏音韵美 翻 译过程中 不能完全转换时译者应摆脱原文结构 的束缚 在目的语中构建新的框架 追求新的平 衡和对称 参考书目 1 李国南 试论英语修辞格A n t i t h e s i s I 阴 外国语 1 9 9 1 2 闭徐剑 A n t i t h e s i s 与对偶的异同口l 外语教学与研究 1 9 9 7 2 3 王文军 对偶形成原因新探忉 修辞学习 1 9 9 7 5 4 李国南 A N T I T H S I S 与 对偶 比较研究 A 刘重德 英汉 语比较与翻译 c 青岛 青岛出版社 1 9 9 9 5 汉语修辞艺术辞典 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 9 9 5 6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明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 1 9 9 1 9 上接第6 3 页 工作时 不停地去思考 探求 创 新 新闻敏感就会 不请自来 五 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 防止新闻敏感疲劳 美学原理中有审美疲劳之说 所谓审美疲 劳 就是接受主体长时间处于相对不变的环境中 间 所产生的审美迟钝现象 与这种审美疲劳极 为相似 新闻敏感疲劳也是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 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而造成的新闻嗅觉钝化甚至 麻木 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习以为常 不以为然 失却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对许多原本可以成为 新闻报道的事实也熟视无睹 充耳不闻 激发不 出采写的冲动 从而白白放过许多具有新闻价值 和宣传价值的新闻 一些长期在某一个固定范围内从事采写活 动的记者容易患上这种 新闻敏感疲劳症 但 是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放松了学习 因为放松学 习必然导致新闻敏感钝化 笔者就有过这样的体 会 一段时间以来 笔者因长时间担任一个版面 的责任编辑 觉得凭经验就可以 应付自如 因 而不注意学习 结果一度导致采编的稿件缺少新 闻性和深度 认识到这一点后 笔者加强了政治 经济 社会伦理等等的学习 很快就采写出了 春蕾计划 温暖女犯子女 亮了双眸 换了 生活 生命在 亲情服务 中升华 等等体现以 人为本 充满感情和富有思想深度的个性化报 道 获得读者好评 因此 只有富有进取心 责任感 并不断学 习 不断充实自己 更新提高自己能力的记者 才 能永葆新闻敏感的青春 写出深刻 生动 有时代 感的优秀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 艾丰 新闻采访方法论 M b 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1 9 8 2 2 刘海贵 尹德刚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c 上海 复旦大学出 版社 1 9 9 1 3 粱一高 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 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 2 0 0 1 一7 7 万方数据 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Antithesis和对偶的比较与翻译 作者 卢志宏 Lu Zhihong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刊名 滁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年 卷 期 2005 7 1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 6条 参考文献 6条 1 李国南 试论英语修辞格Antithesis 1991 2 2 徐剑 Antithesis与对偶的异同 1997 2 3 王文军 对偶形成原因新探 1997 5 4 李国南 ANTTTHSIS 与 对偶 比较研究 1999 5 汉语修辞艺术辞典 1995 6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1999 相似文献 10条 相似文献 10条 1 期刊论文 董茜 英语Antithesis与汉语对偶的比较 渝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19 5 尽管Antithesis与对偶作为辞格 有相似之处 但Antithesis只基本相当于对偶中的反对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两者的类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Antithesis 同时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差异性以便在翻译与写作中使译文和作文更加生动与地道 2 期刊论文 张伯菁 Parallelism antithesis与排比 对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2 4 Parallelism与antithesis是英语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段 Parallelism常译为平行式平行结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完全相同或非常类似的句子构 成 并且句子或句子之间的联系由于语义上的一致和句法关系的相关得到加强 Antithesis意味相关 相对 是把相反的词 短语或从句用平行或对称的结 构排列起来 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使两层意思互相对照 达到加强语气的目的 Parallelism及antithesis与汉语的排比 对偶有相似之处 也有很大 的不同 3 期刊论文 赵春雨 Antithesis与对偶的异同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15 4 本文从定义 前后语言单位的语义关系 结构形式 各自在两种语言中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对比了An tithesis与对偶异同 指出不应单纯地把这两 种修辞手段等同起来 这一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英汉语在修辞方面的不同 4 期刊论文 王奇 汉语 对偶 与英语 antithesis 辨异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1 汉语 对偶 与英语 anttthesis 是重要的修辞格 本文旨在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是从定义入手 对两个术语的各个方面做对比研究 涉及二者 定义 语音 语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