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检测与评估.doc_第1页
【南方凤凰台】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检测与评估.doc_第2页
【南方凤凰台】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检测与评估.doc_第3页
【南方凤凰台】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检测与评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检测与评估 保b训练一、 单项选择题(2013扬州一模)天山大峡谷山坡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如图1所示。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1. 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2中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2中的()a. b. c. d. (2013南京、盐城一模)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 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内力作用的先后顺序为() 水平挤压运动 断裂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a. b. c. d. 4. 经测定,石灰岩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岩石,则图中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为()a. 背斜b. 向斜 c. 地垒d. 地堑(2013苏中三市二模)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貌景观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5. 图示地区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a. 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层形成b. 岩浆侵入、断层形成、固结成岩c. 断层形成、固结成岩、岩浆侵入d. 固结成岩、断层形成、岩浆侵入6. 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代表三大类岩石形成所需的地质环境,则甲河对地貌的塑造作用为图中的()a. b. c. d.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78题。7. 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有()a. 避开河谷 b. 避开山脊c. 联系居民点 d. 避开断层8.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有() 沿河分布 沿交通线分布 沿断层线分布 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 b. c. d. 二、 双项选择题(2011苏北四市模拟改编)读下图,回答910题。9. 图中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c. 地壳断裂下沉 d. 地壳断裂抬升10. 甲类岩石中可能含有()a. 铝矿b. 铜矿 c. 煤层d. 天然气三、 综合题11.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 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2) 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3) 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冲a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13南京、盐城三模)下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某河流自然状态下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12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b. 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 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d. 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2. 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a. 河道弯曲,水流不畅b. 防御洪涝,人工筑坝c. 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d. 地壳断裂,局部抬升二、 双项选择题(2013常州一模)2012年6月12日台湾中南部暴雨不断,当地气象部门发布泥石流红色警戒,提醒附近民众尽快撤离。下图是高雄茂林区桥梁遭洪水冲毁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3. 关于发生泥石流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 地形崎岖不平 b. 降水年际变化大c. 地表基岩广布 d. 地表松散碎屑物多4. 防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有()a. 提高植被覆盖率 b. 修建水利工程c. 修建护坡工程 d. 清除河道淤泥三、 综合题5. (原创题)读下面地形、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处发现有煤层,故的岩石类型是。(2) 该区域河流流向,故其地势特征、。(3) 处地形为,判断的理由是;其地质构造为,判断的理由是。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含地质灾害)保b训练1. c2. a3. c4. a5. a6. a7. c8. a9. bc10. ab11. (1) 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 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 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