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九法 巧解选择题 选择题是当前高考必备的题型之一 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 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 判断 辨析 理解和应用等 具有信息量大 知识覆盖面广 干扰性强 命题灵活性强 层次丰富 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等特点 要想迅速 准确地解答物理选择题 不但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还要掌握下列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技巧 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排除法排除法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或计算 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一一排除的方法 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 相互排斥或有完全肯定 完全否定的说法的单项选择题 4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1 如图所示 等腰直角区域efg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直角边ef长度为2l 现有一电阻为r的闭合直角梯形导线框abcd以恒定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通过磁场 t 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 即bc与ef在一条直线上 且c与e重合 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 则感应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c 5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6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点评运用排除法解题时 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说法 要抓住 一定 一定不 等关键词语 通过举例 正例或反例 的方式进行判断 对于像典题1中涉及图象变化问题通常从大小 方向两个角度排除 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 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 7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图象法图象法是根据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作出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 然后利用图线的交点 图线的斜率 图线的截距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几何图形的 面积 等代表的物理意义对问题进行分析 推理 判断或计算 其本质是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 或者根据物理图象判断物理过程 物理状态 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解某些物理量 8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2 如图所示 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 置于竖直平面内 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 初速率为v0 沿管道mpn运动 到n点的速率为v1 所需时间为t1 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 而沿管道mqn运动 到n点的速率为v2 所需时间为t2 则 a v1 v2 t1 t2b v1t2c v1 v2 t1 t2d v1 v2 t1 t2 a 9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解析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速率变化特点解决问题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1 v2 再根据速率变化特点知 小球由m到p再到n 速率先减小至最小 再增大到原速率 小球由m到q再到n 速率先增大至最大 再减小到原速率 由两球运动速率特点以及两条路径的路程相等可画出如图所示图象 由图象可知小球沿mqn路径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所以t1 t2 故选项a正确 10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点评图象 情境 规律是解图象问题不可分割的三个要素 要把物理规律和物理图象相结合 才能真正理解图象中斜率 交点 截距以及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实际物理意义 图象中的图线是直线 尽可能写出横 纵坐标代表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通过与图象中的斜率 截距以及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比较就可得出相关结论 11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特殊值法有些选择题展示出一般情形 计算难度比较大 甚至不能用现有物理规律进行准确计算 可针对题设条件选择一些能反映已知量与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表达式进行推算 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 从而得出结论 12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3 如图所示 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 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 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 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t1和ft2 已知下列四个关于f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 通过一定的分析 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c 1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解析若将滑轮视为轻质滑轮 即m 0 而绳为轻质绳 故ft1 ft2 由牛顿第二定律m2g ft2 m2a ft1 m1g m1a 得 当m 0时 对各选项逐 进行验证 只有c正确 当m1 m2时 则ft1 ft2 m1g 同时对各选项逐一验证 只有c正确 14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 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 熟记并巧用一些 二级结论 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 节约解题时间 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 1 等时圆规律 2 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3 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 轨迹重合 4 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 串反并同 结论 5 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 异向相斥 6 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 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 15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4 如图所示 墙壁上落有两只飞镖 它们是从同一位置水平射出的 飞镖a与竖直墙壁成53 角 飞镖b与竖直墙壁成37 角 两者相距为d 假设飞镖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则射出点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 sin37 0 6 cos37 0 8 a 解析设射出点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a下降的高度h1 b下降的高度h2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根据反向延长线是中点 16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点评有些二级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 在使用这些二级结论时 必须清楚结论是否适合题给物理情境 17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对称法对称法就是利用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具有对称性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应用 1 运动的对称性 如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向上 向下运动的两过程中同位置处速度大小相等 加速度相等 2 结构的对称性 如均匀带电的圆环 在其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 3 几何关系的对称性 如粒子从某一直线边界射入磁场 再从同一边界射出磁场时 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4 场的对称性 等量同种 异种电荷形成的场具有对称性 电流周围的磁场 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等都具有对称性 18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5 如图所示 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 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 b d三个点 a和b b和c c和d间的距离均为r 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 0 的固定点电荷 已知b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则d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k为静电力常量 b 19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点评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 例如对称的运动 对称的结构 对称的作用力 对称的几何关系 对称的电路等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 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 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20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逆向思维法正向思维法在解题中运用较多 而有时利用正向思维法解题比较烦琐 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利用逆向思维法解题 应用逆向思维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分析确定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能用逆向思维法解决 确定逆向思维问题的类型 由果索因 转换研究对象 过程倒推等 通过转换运动过程 研究对象等确定求解思路 21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6 多选 如图所示 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以速度v1与地面成 角射出一弹丸 恰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竖直壁上的小孔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空气阻力 a 在b点以与v2大小相等的速度 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 它必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b 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 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 它必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c 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 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 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d 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 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 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右侧 ac 22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解析以速度v1与地面成 角射出一弹丸 恰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竖直壁上的小孔b 说明弹丸在b点的竖直速度为零 v2 v1cos 根据 逆向 思维可知在b点以与v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弹丸 它必落在地面上的a点 a正确 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 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 由于v1 v2 弹丸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不变 所以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 c正确 b d错误 点评在高中每一个知识板块都存在正向和逆向思维的连接 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互逆 圆周运动中最低点和最高点速度的互推 力学中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推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也可以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反推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2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极限思维法极限思维法是指在某些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把某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 从而作出科学的推理分析 挖掘出隐含条件 给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 连续变化的情况 24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7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r1 r2 r3 r4为定值电阻 r5为可变电阻 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设电流表的读数为i 电压表的读数为u 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 a i变大 u变小b i变大 u变大c i变小 u变大d i变小 u变小 d 解析本题若运用极限思维法解答 则十分简便 由图可知 r5的滑动触点向a端移动时 rab减小 因为题中对可变电阻的阻值未作具体限制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 将滑动触点移动到极端a处 rab 0 的示数为零 因此 r5的滑动触点从b向a端移动时 i变小 r总变小 由可知i总变大 再由u e i总r可知u变小 显然选项d正确 25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点评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值 如设定动摩擦因数趋近于零或无穷大 电源内阻趋近于零或无穷大 物体的质量趋近于零或无穷大等 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 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 运用此方法要注意因变量随自变量单调变化 26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类比法 27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28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答案bd 29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30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点评类比法在物理解题中的主要应用可分为模型比较和方法比较等 模型比较是指用已知模型引导新问题的模型建立 方法比较主要运用于不同知识内容在物理方法的使用上的类比 31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等效替换法等效替换法是把陌生 复杂的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在保证某种效果 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 转化为简单 熟悉的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来研究 从而认识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等效替换法广泛应用于物理问题的研究中 如 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等效场 等效电源等 32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方法九 典题9 如图所示 真空中存在一个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长度为l 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伤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通讯稿
- 森林采伐考试题及答案
- 透析器反应试题及答案
- 就业帮扶面试题及答案
- 测字考试题及答案
- 基础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司索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肌肉审美测试题及答案
- 毒物排泄试题及答案
- 油罐车蒸罐洗罐操作规程
- 费森CRRT设备操作流程-CVVH
- (完整)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一般过程-配全套表格模板
- 智能渔业养殖系统开发合同
- 组织行为学复习纲要冬课件
- TGDMDMA 0026-2023 牙科种植用导板
- 医院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LY/T 1828-2009黄连木栽培技术规程
- X射线衍射课件(XRD)
- 常见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课件
- 吊篮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