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2014年广东广州一模)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宗法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3(2012年广东珠海质量监测)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是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是“国”与“家”的结合d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4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皇帝制5(2012年广东惠州高三模拟)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个人观念淡漠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6(2013年广东华附高三摸底)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7(2013年广东广州模拟)“封建”源于西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以“封建”一词对译西方的“feudalism”(封土封臣),后该词又输入中国,异化为社会形态学上的“封建社会”。结合“封建”词义的演变,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史实?()a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b“西周封建”本义为封邦建国c“西周封建”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 d“西周封建”本义与中央集权制相抵触8(2013年广东汕头高三测评)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10(2013年广东惠州调研)据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说明了分封制的弊端 b揭示了郡县制的意义c否定了宗法制和分封制 d指出了秦末社会动荡的根源11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郡县制1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根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和“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应该做的是()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c交枢密院出兵 d交尚书省执行2(2012年浙江温州高三测试)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分封制仍然存在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 b c d3(2013年广东佛山二模)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4(2012年广东茂名模拟)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a御史大夫 b刺史c门下省给事中 d通判5(2013年广东湛江一模)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实现了选贤任能c实行了分封制度 d强化了郡县制度6(2014年广东深圳一模)(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7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9故宫养心殿有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统治者强烈的集权意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精神说明统治者具有民权意识a b c d1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到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11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12(2013年广东广州二模)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a军机处 b内阁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二、非选择题13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制比四大发明贡献大,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它比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大,因为它建立的是一种制度公平。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刘海峰科举制的贡献材料二2010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学进行了第一次招生考试,与常规考试拥有大量的考题不同,考试不考中学课程里的东西。朱清时校长、张景中院士每人只出了一道题,陈应天教授的物理题目虽然有5个,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考试还测验学生心理健康进行面试等,被称为“没有考场纪律的入学考试”。请回答:(1)除材料一中提到的科举制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制度演变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2)从材料二中看,新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什么发生了变化?14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习题集部分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a解析:材料是讲“联盟制转变为相对一统天下”的制度,并非讲“血缘”。而“一统天下”只是“相对”,“向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证明还没“真正”统一。故a项正确。2d解析: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不涉及社会转型的问题。3b解析:材料引文描述了如果发生事件,家族成员则立即准备处理,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特点。4b解析:根据题干中出现王、侯,应该是贵族形成了等级序列,故反映的应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5c解析:中国姓的本义是标志家族系统的字,强调家族的传承,其本质反映了宗法观念浓厚。6b解析:根据 “元子(大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虽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不可能解决得了贵族之间的纷争。它只是规定了宗法等级,中央尚未达到高度集权,不可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a、c两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故选b项。7c解析:“封建”源于西周,指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易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符合题意。8a解析:根据题干中该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a项正确。9b解析: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10b解析:从材料中“秦无尺土之封”,看出是关于秦朝地方行政管理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肯定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 11b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指皇帝制度。12b解析:材料中宋代将赵姓作为百家姓的第一位,明代将奉朱姓为“富有万方”,联系到赵、朱分别是宋、明两代的皇帝的姓,反映封建社会中的皇权独尊的特点。13(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制到任命制;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4)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14(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1.b解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故选b项。2a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武帝令郡国推荐人才。“郡国”体现了分封制,正确;“举孝廉”指要求孝悌清廉之士,体现了儒家思想,故正确。不符合史实。3b解析:从表格信息可知西汉初年,这些做高级官员的人出身都很卑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都是因为为汉朝立下显赫战功,故选b项。4b解析:由题中材料信息“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可以判断为汉武帝考察地方而设置的监察官员,b项符合。5c解析:关键信息是“汉之初兴,分王子弟”,结合所学知识,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故a项与史实相反;b、c两项与材料不符。6d解析:由材料可知,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7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善治,也就是君主专制强化,原因是明太祖废丞相的缘故。故说明丞相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制约作用。8b解析:材料诗句反映了该文官对早朝时间过早的埋怨,以及对田园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从中反映了官员的从政的精神压力。而该压力则来源于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加强对官员的控制。9b解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是人治,皇帝一人专制独裁,所以称“惟以一人治天下”;后半句“岂为天下奉一人”是指皇帝独裁的同时要关注民生。雍正帝不可能具有民权意识,故排除。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游戏开赛活动方案
- 美术玩具活动方案
- 童装春装活动方案
- 7 柿子熟了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五四制2024)
- 石头景区活动策划方案
- 线上每日活动策划方案
- 线上陪伴活动方案
- (听赏)在钟表店里(管弦乐合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接力版二年级上册-接力版
- 福建新增活动方案
- 电影分享活动方案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报
- 北京市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 2023版 新版二十五项反措解读-继电保护
- 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与优化研究
- 征迁岗位笔试题目及答案
- 共用道路纠纷协议书
- 食品免责协议书
- 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配套器材一60课件
- 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 DB44-T 1661-202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规程
- 中医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