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一号】2015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测试 人民版选修1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1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政府吏治腐败b北宋政府大量养兵,组织禁军c北宋政府实行不禁止土地兼并的政策d每年向辽和西夏送大量岁币解析北宋统治者认为土地兼并是富人为国家看守财富,因此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故选c。答案c2五代十国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最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实行一职多官制,削弱官员的权力b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官c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权力分割d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以分散相权解析要想实现藩镇割据,一是要有军队,二是要有地盘,二者缺一不可。赵匡胤把地方的军政财权分开并收归中央,且由中央不同的部门掌握,这就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基础,故选c。a、b只是增加了官员的数量,减少了其权力;d削弱的是相权,而形成藩镇的是地方势力,故排除a、b、d。答案c31005年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解析本来北宋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杀死了辽军的统帅,但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答案b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威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这段话反映的是()a北宋与辽之间的友好往来b北宋向辽输送“岁币”c宋辽之间的正常贸易交往d北宋给辽的战争赔款解析由“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知这是“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送给辽的“岁币”,北宋统治者通过签订屈辱的盟约,用每年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的方式换得暂时的苟安,故选b。答案b5岁币是指()a北宋政府每年的财政开支的钱b北宋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钱c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西夏的货币d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和西夏的钱和绢解析岁币不单单是指钱,也包括绢,特指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和西夏的钱和绢。答案d6史学界认为: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虽经常发生冲突,但和平交往仍是主流。其中宋辽的长久和平关系开始于()a北宋庆历新政后b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c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后d北宋与西夏的战争结束后解析澶渊之盟使宋辽和平保持了一百多年,故选b;a、c、d都与题干无关。答案b7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c调整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王安石变法通过限制官僚大地主的特权,保持封建国家的强盛,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即调整地主阶级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故选a。答案a8王安石变法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激烈争论。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代表了一个典型的派别,他们对新法的基本态度是()a支持 b观望c摇摆不定 d反对解析从图中的文字可以看出司马光明显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故选d。答案d9“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敛免役之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这些言论实际上代表了()a农民利益 b贫民利益c民族利益 d大官僚、大地主利益解析因为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该材料站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立场上,故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答案d10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的向往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c d解析诗中的“汝生不及贞观中”表明作者对唐代治世的向往,故正确;“输与官家事夷狄”,表明作者对北宋政权向少数民族政权纳贡求和的强烈不满,故正确;诗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冗费的不满,但没有涉及到冗兵冗官,故排除;诗中没有体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故排除;应选d。答案d11北宋立国以来,主要依赖江南的财富力量。如图所示是太湖圩田。这一成就的出现主要与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哪一项有关()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免役法解析根据“太湖圩田”和图可以判断该工程与水利有关,故选b。答案b12如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物品的是()a户部 b发运使c市易务 d军器监解析a是隋唐时管理财政的机构,应排除;b是北宋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机构,应排除;c是北宋设立的收购货物、卖出货物、平抑物价的机构,应排除;图中的神臂弓属于武器,王安石变法时,在开封设置了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故选d。答案d13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选拔变法人才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解析王安石认为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人才。因此,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变法的人才。故选a。答案a14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司马光的话反映了()变法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变法中的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口实a都正确 b都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 d不正确,正确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都是正确的,故选a。答案a15“熙宁间(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表明()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的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势力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府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以获得利息,趁机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故选b。答案b16北宋统治者为缓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是()a抑制兼并 b募兵养兵c减轻徭役 d整顿吏治解析每逢灾荒之年,北宋政府就大量募兵养兵,精壮者参军,老幼之人则自生自灭,因为反抗的农民主要是青壮年。答案b17宋神宗年间,部分皇亲国戚经常到太后跟前哭诉,反对王安石变法。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大商人反对最激烈的是()a市易法 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解析大商人主要通过操控市场获得巨利,而市易法限制了他们对市场的操控,故选a。答案a18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a保马法 b将兵法c保甲法 d军队精简解析保甲法规定保丁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因此村村设保,必将促进社会秩序的安定。故选c。答案c19如图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修建的工程,今日仍发挥着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在王安石变法的众多措施中,实施效果最好的是()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 d保甲法解析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无论是地主还是农民都得到好处,因此没有人反对此项措施,因而实施的效果是最好的。答案a20在北宋的某项法律中规定,执法人必须先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要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运往京城,这项法律是()a市易法 b青苗法c均输法 d保马法解析均输法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计3小题,第21、22小题各17分,第23小题16分,共计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命王安石推行新法。内容如下:均输法设发运使,由政府采购物资,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收获后还本付息;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募役法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材料二“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深威塞境牢” (北宋)韦骧钱塘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设青苗法而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至倍息” (北宋)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王安石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体验下列两类人群对新法的态度,结合新法内容说明理由。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和农民对变法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2)后三则材料是如何看待变法效果的?答案(1)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反对变法,理由: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直接打击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特权和利益,均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农民基本赞成变法,理由:青苗法和均输法使农民免受大地主和大商人的高利贷盘剥,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减轻农民赋役负担及保证农时,农田水利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注:不说明理由不完整)(2)材料二是北宋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肯定变法的积极作用,夸张而片面。材料三是擅长史论的苏辙认为王安石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新法执行脱离实际情况而事与愿违。材料四是后世史学家批判新法用人不当、乱旧章而导致弊端丛生。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 晁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侧重点的不同。(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答案(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经义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材料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材料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2)原因:王安石力图从中寻求与改革相符的方案;有利于推动变法的顺利进行。(如写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也可)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材料二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敛免役之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请回答:(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车间工艺培训课件
- 2025年海上风电场运维设备选型与配置优化研究进展与应用报告
- 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智能化升级改造与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应用案例实施路径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在智能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报告
- 家居电器护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技术路径与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构建研究报告
- 涉外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验收课件
- IDE隐私风险评估-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交通移动支付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容膜片真空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社工儿童沟通技巧课件
- 物业追缴奖励方案(3篇)
- 2025年甘肃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统考测试卷汇-总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
- 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技术规范(试行)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科学试卷
- 苯乙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CIE 166-2023企业级固态硬盘测试规范第2部分:性能测试
- 2025年智慧城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对策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