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试题第卷一、选择题(共64分)1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3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法律程序 b追求公平正义 c保护公民人格权 d已经十分完善4“(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5(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6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张日益鲜明;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此报道说明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b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7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81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9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 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 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10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11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2“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的虚伪13“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a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 b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d说明英国工业水平先进141883年,字林沪报报道:“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报道反映了 a近代企业分布日益合理 b近代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c兴办实业热潮迅速掀起 d近代企业竞争渐趋激烈15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16“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贡税。”但只要有助于恢复发展经济,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 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 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 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7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1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19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出现了以“里根革命”等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在这次调整的措施中应包括a取消国有制经济 b削减公共开支 c加强政府干预d发展“新经济”20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设想的措施是a.组织互助组 b.进行公私合营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反右倾运动21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深化经济改革22.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该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2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成功在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24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25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0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cwt0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26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27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老子28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29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3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31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32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第卷(共36分)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外郭城是一般群众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南面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是皇帝及后宫人员的住处。城内百业兴旺。北宋东京城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传统,有三重城垣围护,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溃,随着东京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市制开始崩溃。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布局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北宋东京坊市制度崩溃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6分)34.(18分)某校学习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校”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年份学校数(所)学生数(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378881024988光绪三十四年(1908)477951300739宣统元年(1909)591771639641民国元年(1912)872722933387民国二年(1913)1084483643206民国三年(1914)1222864075338民国四年(1915)1297394292251甲:摘自中华民国文化史,据清末学部与民国初年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新式学校发展状况绘制下表: 乙:文凭的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下面收集的两张毕业证照(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百年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11年),左面的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的,右面的是“吉林法政学堂”的,其中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上信息中,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丙:20世纪初中国的两年学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规定了立学宗旨:“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公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民国教育方针。 结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教育新旧交替、中西合璧,保守和进步共存。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在不断否定中进步。(1) 材料甲、乙各属于哪类史料?研究该课题时,如何合理使用?(6分)(2)据材料乙,联系相关史实概括指出学习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加以阐述。(6分)历史参考答案1-5dacbb 6-10cbcbc 11-15acbbc 16-20bbcbb 21-25bdadb 26-30bbdbc 31c 32b33【答案】(1)共同特点:都是三重结构;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一定的等级观念。原因: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政府的允许。(8分)(2)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8分)(3)成就: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的空间布局有所调整;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原因:“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或一五计划的完成)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的调整。(9分)34【答案】每个角度6分,角度、史实、说明各2分。示例:角度一:日本侵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角度二:民族团结。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启迪国人认识中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保证;角度三:国际合作。美、英、中等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