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doc_第1页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doc_第2页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doc_第3页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doc_第4页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2008-3-21【大 中 小】【打印】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是把图纸上的设计方案,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的位置和株行距,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达到绿化工程所要求的效果。一、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应做到周全细致,否则因为场地过大或施工地点分散,容易造成窝工甚至返工。1、 了解设计意图。全面而详细的技术交底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线的必要条件。一个设计图纸交到施工人员手里,应同时进行技术交底,设计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设计意图,以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使施工人员在施工放线前对整个绿化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 踏查现场,确定施工放线的总体区域施工放线同地形测量一样,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局部”的原则,首先建立施工范围内的控制测量网,放线前要进行现场踏查,了解放线区域的地形,考察设计图纸与现场的差异,确定放线方法。清理场地,踏查现场,在施工工地范围内,凡有碍工程开展或影响工程稳定的地面物或地下物都应该清除。二、 准点、控制点的确定要把种植点放得准确,首先要选择好定点放线的依据,确定好基准点或基准线、特征线,同时要了解测定标高的依据,如果需要把某些地物点作为控制点时,应检查这些点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对图纸位置进行修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须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一些固定的地上物,作为定点放线的依据。测定的控制点应立木桩作为标记。三、 施工放线施工放线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此外,放线时要考虑先后顺序,以免人为踩坏已放的线。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放线方法:1、 规则式绿地、连续或重复图案绿地的放线(1) 图案简单的规则式绿地,根据设计图纸直接用皮尺量好实际距离,并用灰线做出明显标记即可。(2) 图案整齐线条规则的小块模纹绿地,其要求图案线条要准确无误,故放线时要求极为严格,可用较粗的铁丝、铅丝按设计图案的式样编好图案轮廓模型,图案较大时可分为几节组装,检查无误后,在绿地上轻轻压出清楚的线条痕迹轮廓。(3) 有些绿地的图案是连续和重复布置的,为保证图案的准确性、连续性,可用较厚的纸板或围帐布、大帆布等(不用时可卷起来便于携带运输),按设计图剪好图案模型,线条处留5厘米左右宽度,便于撒灰线,放完一段再放一段这样可以连续的撒放出来。2、 图案复杂的模纹图案对于地形较为开阔平坦,视线良好的大面积绿地,很多设计为图案复杂的模纹图案,由于面积较大一般设计图上已画好方格线,按照比例放大到地面上即可;图案关键点应用木桩标记,同时模纹线要用铁锹、木棍划出线痕然后再撒上灰线,因面积较大,放线一般需较长时间,因此放线时最好订好木桩或划出痕迹,撒灰踏实,以防突如其来的雨水将辛辛苦苦划的线冲刷掉。3、 自然式配置的乔灌木放线法自然式树木种植方式,不外乎有两种,一为单株的孤植树,多在设计图案上有单株的位置,另有一种是群植,图上只标出范围而未确定株位的株丛、片林,其定点放线方法一般为:(1) 直角坐标放线。这种方法适合于基线与辅线是直角关系的场地,在设计图上按一定比例划出方格,现场与之对应划出方格网,在图上量出某方格的纵横坐标、尺寸,再按此位置用皮尺量在现场相对应的方格内。(2) 仪器测放法。适用于范围较大,测量基点准确的绿地,可以利用经纬仪或平板仪放线。当主要种植区的内角不是直角时,可以利用经纬仪进行此种植区边界的放线,用经纬仪放线需用皮尺钢尺或测绳进行距离丈量。平板仪放线也叫图解法放线,但必须注意在放线时随时检查图板的方向,以免图板的方向发生变化出现误差过大。人造草坪绿化施工工艺2008-3-20【大 中 小】【打印】一、准备工作(一) 基础验收A、基础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现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B、基础不能产生裂缝和冰冻引起的起皮或起沙。C、基础的平整度,3米直尺误差小于4mm,具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为3-5%,以便于雨天排水。D、在冰冻地区,应采用防冻技术,一般在沥青层与碎石层之间加一层土工布加以缓冲,沿水沟槽的基础应做特殊防水处理。E、基础表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沥青基础完工后应保证30天左右的保养期,以便使沥青表面低沸点成份挥发掉,保证基础面层有足够的粘结强度。F、混凝土基础也要有30天左右的保养期,大面积使用需考虑预留伸缩缝,面层要进行光洁处理。G、沥青混凝土基础技术指标a、基础碾压后密实度大于95%b、路基级配砂石层压实密度达2.3kg/cm2以上,表面平整,坚实无砂窝、梅花现象。c、沥青面层应无油污,无裂缝,无压缝,无阻水积水现象。(二) 验收程序a、先校验场地平整度和坡度,对不合格部分进行修正。b、对照资料检查验收,由施工单位提供竣工资料。c、编制施工方案,并报业主审核。d、按工程用量编制材料计划,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e、清理现场,对需铺设草坪的场地进行清理,清除油污、杂物、泥土等垃圾。f、场地四周应保持清洁,严禁垃圾入场。g、对修建时间较长的旧场地,必须清理伸缩缝,填入新材料。二、底层布铺设(一) 无纺布铺设1、单层顺向排列,每幅无纺布之间必须拼接完整。2、底层无纺布必须铺设平整,不能有皱起现象。3、无纺布两头必须固定好。(二) 草坪铺设1、铺设步骤a、草坪运抵施工现场,按照图纸计算下料。b、用专用工具对草坪进行铺设、拉平、切边对缝,草苗方向必须一致,否则易产生视觉色差。c、用专用结缝防水胶和粘结带使草坪接缝处连接好,待胶水产生粘结力后再压实。d、铺设粘接后应检查是否平整牢固。e、按图纸要求对面层划线,拼接并进行校验。f、检查校验后,方可以充砂和充橡胶颗粒。三、橡胶颗粒及石英砂规格标准(一) 橡胶颗粒规格为0.5-2mm, 用量为5-6kg/m2(30-40mm草)(二) 石英砂规格0.2-0.8mm, 用量为18-20kg/m2(30-40mm草)四、验收标准1、人工草坪铺设充砂后应标线准确。2、场地面层应平整,无明显高差。3、草坪接缝处应牢固,填充物要均匀、平整。4、场地标线要准确园林硬景地面的施工工艺2008-3-20【大 中 小】【打印】地面工程一、基土流程:现场勘测平整(开挖)分层压(夯)实。施工工艺:1、根据设计要求,对现场基土进行勘测,对土质和土壤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并确定基土标高,是否填土或开挖。a、对于在淤泥,淤泥土质及杂填土、冲填土等软弱土层上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基土进行更换或加固(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和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场不得用作填土。膨胀土作为填土时,作为填土时,应进行技术处理)2、根据设计结构要求,确定基土标高,判断是否平整填土或开挖土方。a、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和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场不得用作填土。膨胀土作为填土时,作为填土时,应进行技术处理。b、填土前宜取土样用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过干的土在压实前应加以湿润的最大土应予晾干。c、在做墙、柱基础处填土时,应重叠夯填密实,在填土与墙柱相连处,也可以采取设缝进行技术处理d、采用碎石、卵石等作为基土表层加强时,应均匀铺成一层,粒径宜为40MM,并应压(夯)入湿润的土层中。相关标准及规范:分层压(夯)实的每层虚铺厚要求:机械压实:大于300MM蛙式打夯机夯实:不大于250MM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当基土下非湿陷性土层,用沙土为填土时,可随浇水随压(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00MM.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工程二、垫层(灰土垫层)流程:备料拌料铺设压实施工工艺: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熟化石灰与粘土的备料,放在不受地下水侵蚀湿的基土上即可。2、按设计要求备料,一般灰土拌合料的体积比宜为3:7(熟化石灰:粘土)。当采用粘煤灰或电石渣代替熟化石灰作垫层时,其粒径不得大于5MM;拌合料的体积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灰土拌合料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并保持一定温度。加水量宜为拌合料总重量的16% 3、对拌合料进行铺设,应分层随铺随夯,不得隔日夯实,亦不得受雨淋。夯实后表面要平整,经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相关标准及规范灰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生石灰中的灰块不应小于70%;使用前34天洒水粉化。粒径不得大于5MM;雨粘土拌合堆放8小时后使用。拌合粘土立径不得大于15MM,每层虚铺厚度宜为150250MM注意事项:建筑地面工程及验收规范1、随铺随夯,不得隔日夯实,不能受雨淋。2、施工间歇后继续铺设前,接木差处应清扫干净,铺设后接木差处应重叠夯实。3、粘土中不得含有机杂质。(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流程:备料拌料铺设夯实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备料,砂或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的2/3.砂宜选用坚硬的中砂或中粗砂。2、对砂石进行拌料,以防摊铺不均匀。3、根据设计厚度要求(一般砂垫层厚度不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要求不宜小于100MM)进行铺设夯实,砂垫层铺平后,应洒水湿润,并宜采用机具振实,振实后密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砂石垫层应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前应洒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湿润;采用机械碾压或人工夯实时,均不小于三遍,并压(夯)至不松动为止。相关技术规范:砂垫层厚度不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小于100MM.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机验收规范(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一、流程:备料铺设压(夯)实1、根据要求选用强度均匀和未风化的石料、碎石、砖不得采用风化,配松,夹有瓦片和有机杂质的砖料。2、垫层要均匀摊铺,碎石要分层。碎石垫层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525MM的细石子填补,碎砖垫层分层摊铺,洒水湿润厚,采用机具夯实,表面平整,夯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注意事项:1、石料一般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2、在已铺设的碎砖垫层上,不得用锤击的方法进行砖料加工。相关标准及规范碎石厚度不应小于60MM,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碎砖料一般粒径不应大于60MM.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炉渣垫层)流程:备料拌料铺设压实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备料,炉渣垫层应备:a.炉渣b.水泥、炉渣c.水泥、石灰、炉渣;三种都可以用作拌合料铺设。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40MM,并且粒径在5MM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石灰的粒径一般不得大于5MM.2、按要求进行均匀拌料,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使用前应浇水闷透;水泥石灰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应先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闷透,且闷透时间都不小于5天。3、铺设并压实拍平,当垫层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注意事项:1、炉渣垫层拌合料应拌合均匀,并应控制加水量,铺设时垫层表面不得呈现泌水现象;2、在垫层铺设前,基层应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3、当炉渣垫层内埋设管道时,管道周围宜用细石混凝土予以稳固。4、炉渣垫层施工完毕后应养护,并应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水泥混凝土垫层)流程:备料立边模等搅拌浇铸1、指设计要求备料: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0.2、根据现场要求带线立模,以保证平整度。3、搅拌并分压段进行浇铸。注意事项:1、垫层厚度不得小于60MM.2、分压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3、浇铸前,表面应予湿润。4、浇铸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埋设锚柱或木砖等要求预流孔洞。相关标准及规范垫层厚度不小于60MM强度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工程:(找平层)流程:备料清理面层铺设找平层工艺:1、根据要求进行备料,一般找平层采用水泥沙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沙浆、沥青混凝土等几种物料铺设、具体确定条件应符合合同类面层的要求。2、在铺设找平层前,应将下一层表面清理干净。当找平层下有松散填充料时应予铺平振实。下一层为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予湿润。当表面光滑时,应划(凿)毛,铺设时先刷一遍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1:41:5并随刷随铺4、根据垫层要求,铺设找平层,保持表面平整,并保好养护工作。注意事项:1、水泥沙浆体积比不宜小于1:3;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2、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前,板缝填嵌施工,要求板缝内清理干净,保持湿润。填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其嵌缝高度应小于板面1020MM,表面不宜压光。3、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时,其板端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裂构造措施。4、在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或楼面上铺设找平层时,应对立管、套管、地漏与地面(楼面)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并在管四周流出三条810MM的沟槽,采用防水卷才材或防水涂料裹住管口合地漏。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隔离层和填充层)流程:表面清理放线定标高铺设检测施工工艺:1、检查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经国家法定的检测单位检测。2、铺设隔离层和和填充层时其下一层的表面应平整,洁净和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缝和起砂现象。3、根据设计要求,放线定标高,控制铺设层厚度和区域。4、当采用松散材料做填充层时,应分层。铺平拍实,当采用板、块状材料做填充层时,应分层错缝铺设,每层应选用同一厚度的板、块料。5、当采用沥青胶结料粘贴板,块状填充层材料时,应边刷,边贴,边压实,防止板、块材料翘曲。6、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应铺设隔离层,其楼面结构层应用现浇水泥混凝土或整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