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3)其谁可而为之(做、担任)(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过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亲贤臣,远小人;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用原文回答)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二、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金沙江,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托付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攘除:铲除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宜:应该今贼适疲于西适:正好,正逢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B)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 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B. 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水落而石出者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三、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注释 的知:确切知道。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人庶:人臣庶民。 魏武帝:曹操。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10.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不可知其源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3.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14.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稷(j):人名。乘(shn):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庸:怎么。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是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停下的。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 躬:躬:亲自。 (2)猥自枉屈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攘除奸凶 攘:排除,铲除。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不,没有。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五、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1. 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诸葛亮受遗诏。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属以后事 属:_委托,交付。 若嗣子可辅 辅:辅助,协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答案举例:忠心耿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5、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B)(2分)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六、【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墨者:指墨家。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腹黄享(tn):人名。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墨家有个很有名望的人叫腹朜(tun第二声),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朜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禁绝杀人伤人的人,是天下的大义。君王即使因此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行施墨家的法规。”腹朜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已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已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1解词(1)以光先帝遗德(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罚(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恩赐。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七、【甲】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乙】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注释郗(x)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苻(f)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梁、岐:地名。淮阴:地名。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符坚打算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歧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符坚,人们私下里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各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1.解词(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郗超与谢玄不善好。(4)既已狼噬梁、岐狼:像狼一样。2.译句(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八、【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注】厚:丰厚,用做动词。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三:指很多,虚数。致:招来。见事:被任用。凑:聚集,奔赴。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这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他对大臣郭隗说:“齐国趁我的国家动乱而突袭打败了我国,我深知燕国很小,国力不足,不能报(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来和我一起管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因此昭王给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将他当作老师。(这之后)乐毅从魏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剧辛从赵国前往,有才能的人争相投奔燕国。1解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2)遂许先帝以驱驰(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2.译句(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九、【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可计日而待也。 【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选自汉书) 【注释】伯:称霸。 由进:被进用。 安利:享受太平。 昌:人名,指周昌。 酂(zn)侯:指萧何。 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癃(l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听说古代圣王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霸主中没有高出齐桓公的,周文王、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名,现在天下贤人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及古时候的人才吗?忧虑的是君主不去和他们结交,不去结交,贤士怎么能够来呢?现在我依靠上天神灵的保佑以及贤士大夫的帮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一家。我希望这个天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庙以至无穷。贤人已经与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与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这可使得么?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游的,我能够尊敬他,让他做大官,特把这个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把这诏令下达给丞相,丞相酂侯下达给诸侯王,诸王的御史中丞下达给郡的太守,那些确实称得上德行贤明的人,郡守应该去劝他们出来,并为之驾车,送他们到丞相府,登记其经历、容貌和年龄。如果有那样的贤人而郡守不上报,发觉之后就罢免他的官,年老体弱多病的贤人,不要送来。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罚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担心(忧虑、担忧) 世世奉宗庙亡绝也断10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痛心遗憾)的。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3分)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3分)12. 【乙】文中“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一句中“朕意”指的是什么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2分)13甲乙两文在选用人才上的相同点是:_,_。(2分)广纳人才,唯贤是举。(意思对即可,2分)十、【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将军您既是汉朝王室的後代,守信重义名扬天下,又能够广泛地接纳各地方的英雄好汉,思得贤人好像口渴者急得想喝水一般.如果您能够同时拥有荆州,益州,保住这块险隘之地,往西通和各个戎族,往南安抚夷,越等族,对外和孙权交结和好,对内修好政治;天下局势一旦有了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开向南阳洛阳(中原),将军您自己带领军队从秦川出发,天下百姓谁不是拿著碗饭,提著壶浆,热烈地欢迎将军您的王者之师呢。果真如此,那麼您的霸业就可以完成,而汉朝也可以复兴了.1.解词(1)将军既帝室之胄 后代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险阻(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 早上 (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长草2.译句(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 。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十一、甲 先帝创业未半,.使内外异法也。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淫慢: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1.解释下列短语:(1)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2)作奸犯科:做奸险的事情触犯法律条文;(3)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4)俭以养德:俭朴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宿迁市2025年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考前模拟题及答案
- 2025起重机司机(限桥式起重机)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公共交通安全与行为规范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甘肃省兰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模拟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地方税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农业产出的长期影响评估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机械振动单元测试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问题”意识测试
- 深圳体育考研真题及答案
- 铁路应急预案广西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养殖业危险废物处理方案
- 2025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100题】2025年时政试题及答案
- 高处作业考证培训课件
- 2024年南京大学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数学真题(解析版)
- 航空煤油储存管理办法
- 高中政治课课件模板
- 新学期,新征程+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廊坊市物业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