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2重庆高考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体液中将不存在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对。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点,有对基础概念的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细,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2(2012重庆高考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答案】b【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沉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非t细胞吞噬消化,d错【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免疫部分知识,本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需要清晰的程序性记忆,难度适中。3(2012天津高考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答案】b【解析】反射的结果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b错误。皮质醇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正确,因此选b。【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的过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4(2012天津高考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b.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但不能被诱导分化c.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d.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白血病【答案】b【解析】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形成各种的组织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的应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是一道很好的综合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5(2012广东高考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答案】b【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免疫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等内容,综合性强,容易混淆,属于中等难度。6(2012福建高考4)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对免疫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的作用和抗体等知识。7(2012高考全国卷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a正确。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b错误。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要发生,反射弧要完整,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依靠神经递质,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中等。神经调节的过程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内容,需要深刻理解。8(2012浙江高考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答案】b【解析】骨骼肌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是由许多胚胎细胞经细胞融合而成的,因此每一个骨骼肌细胞靠近细胞膜处有许多细胞核,a项错误。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要比突触前膜的表面积大,c项错误。一个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只能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逐渐加大。当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才会产生动作电位,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本部分内容常考神经系统的结构,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难度适中。9(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解析】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及其他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后天学习才形成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难度适中。10(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试题评价】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的过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小。11(2012四川高考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答案】b【解析】横坐标为胰岛素浓度,胰岛素为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其含量越高血糖消耗速率加快,故b为血糖消耗速率。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有抑制作用,所以a曲线为血糖的补充速度。a曲线为血糖的补充速率,应下降,a 错;胰岛素作用于这些细胞形成糖元,使血糖含量迅速下降,故b正确;当补充和消耗基本持平,则血糖能相对稳定,但不会是较长时间的,所以c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降低,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血糖降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会兴奋,兴奋传到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错误。【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能获取图表信息是本题正确作答的关键,难度中等偏上。12(2012四川高考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脸: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m 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 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答案】d【解析】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该免疫为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需要抗体(免疫球蛋白)。【试题点评】本题将免疫细胞的功能结合实验,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教材知识的能力。实验方案简单,重点是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难度适中。13(2012江苏高考25)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a. 餐后60 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b. 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c. 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d. 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 人群胰岛 b 细胞的分泌负担【答案】bcd【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其分泌下降会导致血糖浓度有所升高,这样实验组的结果应该高于对照组,但图示告诉我们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所以a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a错误;由图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b正确;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从90120min提前到45min,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这样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 细胞的分泌胰岛素负担。【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和曲线,结合相关激素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提取信息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较高能力要求。14(2012江苏高考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 hiv 病毒主要攻击 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 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答案】b【解析】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a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b错;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正确;合理使用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涉及免疫在稳态中的作用、免疫细胞和艾滋病等知识。属于理解层次。15(2012北京高考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d【解析】从图示实验的操作可得知,只有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发生破裂,才会释放细胞内的51cr标记物,该过程是由经免疫过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效应t细胞发挥了细胞免疫的结果,而与体液免疫关系不大,d正确,a、b错误;lcm病毒是作为抗原物质刺激小鼠,使其体内的t细胞发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强调的是分化出效应t细胞,c错。【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特异性免疫向来是考查的热点,特别是两种免疫的具体过程和比较,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此题中等难度。16.(2012海南卷 1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 【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细胞的结构,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向,静息电位等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7.(2012海南卷 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存在t细胞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答案】d 【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a正确;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 b正确;,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c正确;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浆细胞,d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t细胞的分布、t细胞的作用、hiv感染人体后t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2012海南卷 13)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故 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故 b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c项正确;下丘脑和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下丘脑活动增强,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故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调节控制,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9.(2012海南卷 14)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答案】c 【解析】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关基础知识,涉及到激素发挥作用后的去路、乙酰胆碱的贮存部位、激素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0.(2012海南卷 10)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等,同时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故a、b和d正确;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c不正确。综上,本题选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下丘脑的作用,涉及到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对节律的调节等考点,难度不大。21.(2012上海卷 1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答案】d【解析】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及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例,难度较小。22.(2012上海卷 2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答案】a【解析】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试题点评】本题以ca2+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ca2+对该过程的影响。二、非选择题23(2012山东卷 25)(10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 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2)内正外负;无;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非特异性【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刺激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使其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细胞产生兴奋。(2)m点在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由图可知,手指皮肤下有感受器,a神经元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而兴奋在反射弧中各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所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只能在c神经元内传导,不能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组织液和血浆的关系和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24(2012福建高考26).双酚a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实验。主要过程是:将性成熟雄蛙分组,实验组置于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照。一定时间后检测雄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捡。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异常。请回答:(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据此推测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使其体内雌性激素水平_,从而导致精子发育异常。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另设置一水体中含_的实验组。(2)对精巢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_的形态和熟目,以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细胞,并统计精子发育异常比例。(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_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_结合产生调节作用。【答案】(1)升高 雌性激素 (2)染色体 (3)体液(或血液) 受体【解析】(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可以提高雄蛙体内芳香化酶的水平,而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所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雌性激素含量增加,要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设置水中含有雌性激素的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巢进行镜检,观察实验结果;(2)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特征来判断,所以镜检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3)激素通过体液(或血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试题点评】本题同样以实验为背影材料,考查有关减数分裂、激素等知识。试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相关信息。25(2012年高考全国卷32)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 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3)一种病毒含有 (填“1种”或“2种”)核酸。(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 。【答案】(1)吞噬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2)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3)1种(4)细胞融合【解析】(1)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很快清除病毒,所以不易患病。(3)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试题点评】本题以病毒为背景材料,考查有关免疫、病毒结构和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本题比较容易,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26(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 调控。(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 (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 (填“轴突”、“树突”、“细胞体”)。【答案】(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 细胞体【解析】(1) 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兴奋后,神经冲动沿b传入神经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使肺收缩,引起呼气。(2)人体屏住呼吸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3)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试题评价】本题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27(2012江苏高考29)( 8 分)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处的传输。(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答案】(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析】(1)乙醇属于内环境中的外来物质,一段时间后,乙醇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参与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以及脊髓等。(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二者结合在突触处完成,所以推测它作于与突触; (5)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其不适合做受试者。【试题点评】本题通过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这一实验材料,考查有关稳态、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知识。同时渗透有关探究实验过程中试验个体的选择、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基本实验技能。本题对于学生的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大。28(2012安徽高考30i)i.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 。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 。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 部位发生了病变。(2)下丘脑的 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 、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 接受信息。【答案】.(1)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高 垂体 (2) 神经分泌细胞 相互拮抗 细胞内受体 【解析】.(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降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反馈导致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高。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垂体部位发生了病变。(2)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的刺激作用相互拮抗,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细胞内受体接受信息。【试题点评】考查人体稳态维持的机制体液调节。本题重点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在此方面,建议学生们能够将各个调节方式的实例,进行总结,归纳。29.(2012海南卷27)(9分) 资料1:给动物刺激a,产生某反射活动;给动物刺激b,不产生该反射活动。如果同时给动物刺激a和刺激b,经过多次重复后,不给动物刺激a,只给刺激b也可以产生该反射活动。其中刺激a称为非条件刺激,刺激b称为条件刺激。 资料2:给大鼠服用药物c可引起抗体水平下降。给大鼠服用糖精则抗体水平不变。若同时给大鼠服用药物c和糖精,经过多次重复后,只给大鼠服用糖精,结果引起抗体水平下降。资料3:有些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有些激素则能够促进免疫反应。资料4:食物中蛋白质缺乏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时,动物的淋巴组织萎缩,免疫反应下降。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l)如果把糖精引起动物免疫反应的改变视为反射活动,则在该反射的建立过程中非条件刺激是_,条件刺激是_。 (2)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在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后,应选用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激素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移植成活率(3)资料_(填“1”,“2”,“3”或“4”)说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能够影响免疫反应。【答案】(9分)(1)药物c糖精(每空2分,共4分)(2)抑制抑制(每空2分,共4分)(3)3(1分)【解析】(1)比较资料1和2,给大鼠服用药物c(刺激a)可引起抗体水平下降(某反射活动),给大鼠服用糖精(刺激b)则抗体水平不变(不产生某反射)。多次重复后只给大鼠服用糖精(刺激b)也会引起抗体水平下降(产生某反射)。(2)过敏反应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过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花粉、某些食物、药物、灰尘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而引发的免疫异常现象,如用激素治疗的话,应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后,所移植器官对病人来说属于外来的异物,免疫系统会对其进行攻击,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可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3)题目要求找出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反应的实例,所以应找到相关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作用的例子,符合要求的只有资料3。【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山流转合同范本
- 股权价转让合同范本
- 理财公司兼职合同范本
- 炼油设备租用合同范本
- 个人车辆借用合同范本
- 江苏防水维修合同范本
- 工程降水井合同范本
- 摄影器材采购合同范本
- 正式建筑合同范本
- 青皮核桃销售合同范本
-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常识100问》题库(249道)
- 动环L1试题题库(494道)
- 癫痫的治疗(讲课)
- 安顺康闽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40吨年糕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乡镇办人员)培训课件
-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会议记录
-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 学校宿舍楼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技术经济分析
- 玩具厂作业指导书(含管理制度、规程)
- 高考688个高频词汇 word版
- 常用量具使用(培训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