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基限时练(九)长亭送别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玉骢(zn)蹙(c)眉弃掷(zh) 衰草萋(q)迷b笑靥(yn) 谂(shn)知玉醅(pi) 衰柳长堤(d)c憔(qio)悴 须臾(y)霎(sh)时 淡烟暮霭(i)d栖(q)迟 泠泠(ln)揾(wn)做 金钏(chun)解析a骢cn;b.靥y;d.钏chun。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怨归去得疾(病)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请,央求)b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只要)小姐这壁坐(这边)c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熟知,深知)煞强如状元及第(远胜过)d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也合算着)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难道不想)解析a疾:迅速;b.只索:只得;d.也合着:也该教。答案c3选择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d莺莺对感情是执著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解析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答案b4(2012江西)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c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解析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答案c5文学常识填空。(1)长亭送别选自_,西厢记全名_,作者王实甫,是_(朝代)著名戏曲作家。(2)西厢记共_本_折,本文节选的是第四本第三折,主要写了男主人公_和女主人公_的离别情绪,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的爱情,突出了莺莺的_性格,歌颂了婚姻自由反对_的主题。(3)元曲四大家指的是_四个人。王实甫虽然不在四大家之列,但他的西厢记在元代和明代就一直为人所推崇,被称为杂剧的顶峰之作。答案(1)全元戏曲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代(2)五二十一张珙崔莺莺叛逆封建礼教(3)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6按课文内容填空。(1)_,煞强如状元及第。(2)“_,_”,拆鸳鸯在两下里。(3)青霄有路终须到,_。(4)_,野店风霜要起迟。(5)_,恨压三峰华岳低。(6)青山隔送行,_,_,夕阳古道无人语,_。(7)四周山色中,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8)泪随流水急,_。答案(1)但得一个并头莲(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3)金榜无名誓不归(4)荒村雨露宜眠早(5)泪添九曲黄河溢(6)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7)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8)愁逐野云飞7下面是有关“诸宫调”的解释的信息,请把这些信息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宋、金、元的一种说唱文学叙述一个故事如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韵文部分用不同宫调的多组套曲连成很长的篇幅夹杂散文说白以韵文为主要组成部分答:_答案8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答:_(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答:_解析(1)扩展语句的关键是创设语境。“风”体现季节特点,“我”是抒情的主体,“天空”是情境表达的背景,是“我”对话的对象。表述时,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注意语意完整,语言优美,字数等要求。(2)仿写时首先注意与例句的“如,有时,有时”的格式保持一致;其次,例句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注意比喻要恰当,后两个比喻构成对比;最后要注意意境保持一致,尾字押韵。答案(1)示例: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的新绿闪着诱人的光。我仰望天空,蔚蓝的天空下是几只飞得越来越高的风筝,耳边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2)生活如歌,有时低沉,有时豪迈。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个唱段,完成913题。【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9“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抓住了怎样的景色特点?意在表现什么?答:_答案抓住深秋季节空阔萧索的景色特点。意在烘托痛苦的心情。10究竟“谁”“染霜林醉”,文中是否作了回答?意在表现什么?答:_答案作了回答,意思是惜别的眼泪染红了霜林。意在表现哀怨之凝重。11【端正好】与【一煞】在写景上有什么异同?答:_答案都是借景抒情。但前者写晨景,后者写暮景;前者写云花风雁,后者写山林烟霭。12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诗句,与【一煞】中“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的唱词有什么相通之处?答:_答案都写出了离人的惆怅。送者怅然痴立,极目远送,征人渐逝而依依难离,眷恋之情因人去而变得更深更重。13简析“无人语”与“听马嘶”所创设的意境。答:_答案“无语”与“马嘶”相映衬,烘托出环境的寂寥与人物的落寞。“无人语”既写出夕阳古道杳无人声,又写出莺莺欲语无人相对的凄凉;而此时的马嘶打破了沉寂,也撕裂了莺莺破碎的心。三、能力提升阅读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第一折中崔莺莺的两段唱词,完成1416题。【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_;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14这两段曲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_答案情景交融。15【混江龙】一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至少写三种)试析它们的表达作用。答:_答案借代、比喻、夸张。“落红”“万点”代指落花,“六朝金粉”代指妇女梳妆用品;“池塘梦晓”,喻张生才情横溢,“蝶粉花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