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心理干预与慢性并发症的防治.doc_第1页
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心理干预与慢性并发症的防治.doc_第2页
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心理干预与慢性并发症的防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心理干预 与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摘要】目的:初步了解汉阳地区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调研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我们对汉阳地区的两个社区年龄范围在5070岁的200位居民进行血糖值检测筛选,对检出的40位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心理干预和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并监测血糖。结果:通过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的评估和血糖值的比较,可以得出通过心理干预及对患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后,患者心理状况和血糖能得到有效改善。【关键字】 糖尿病前期; 社区; 心理干预;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发病前的一个阶段,病人已出现糖耐量异常,表明此时病人已有发展为糖尿病的倾向,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前期。1据统计每年有2%14%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则可延缓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和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可降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危险达58%1,因此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是非常重要的2。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后的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6月-8月对汉阳地区的两个社区年龄范围在5070岁的200位居民进行血糖值检测筛选,按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3检测出40位糖尿病前期患者。其中男15例,女25例。检出率为20%。1.2 方法1.2.1 问卷调查1.2.1.1 慢性并发症想调查,这40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32位有慢性并发症,其中20位患者伴发有高血压,13位伴发有冠心病,3位伴发有脑血管疾病,另外8位患者未发现伴发其他疾病。在这40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未发现患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1.2.1.2 精神心理测试:采用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精神疾病的诊断及统计手册。抑郁是以情绪低落,悲伤失望,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并持续两周以上且超过10项症状中的4项即可确诊。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或沮丧。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疲倦,没有情绪做任何事情。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精神运动性退滞或激进。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内疚。反复出现轻生念头。爱发脾气或对亲朋好友漠不关心。思考问题集中难以做出决定。过分担心轻微的不适或疼痛。性欲明显减退。4本文采用Zung量表以协助自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问卷评分,测试达40分以上者28例,抑郁比例达70%。将28位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成14位干预组和14位对照组。1.2.2 对干预组14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1.2.2.1 首先要热情、诚恳、耐心地听取患者的倾诉,多于患者沟通,再结合心理测试的结果充分了解患者,同情、关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告诉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并通过同患者的现身说教来开导;针对患者对治疗的疑问进行回答,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糖尿病前期,消除对糖尿病前期的顾虑。1.2.2.2 提高糖尿病前期病人对各项治疗的依从性。向患者传授糖尿病前期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使患者认识到监测血糖的重要性,认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认识适度运动的意义,了解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策。1.2.2.3 改善患者情绪,顾虑患者抒发不良情绪,缓解焦虑反应,指导病人学习放松训练5,鼓励病人参加社交活动。增强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病人正确解决人际关系问题5。1.2.3 慢性并发症的防治1.2.3.1 对这干预组14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IGT及IFG两者均为糖尿病前期,均有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6,并可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应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量延缓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1.2.3.2 对干预组14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耐心为患者解释说明负性情绪对糖尿病发生、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正确对待不良生活事件,纠正不良行为和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控制好血糖水平。通过我们的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负担减轻,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的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1.2.3.3对干预组14位患者进行生活干预:告知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前期慢性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措施。建议患者低糖、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戒烟,少量饮酒。适时进行运动,每天保证2030分钟的运动时间。1.2.4 取干预组14位糖尿病前期患者2010年9月到10月的5次空腹血糖值,取平均值。取干预组14位糖尿病前期患者2010年4月到5月的5次空腹血糖值,取平均值。2 结果2.1 治疗后情绪改变情况:干预组抑郁总分达40分以上者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情绪改变情况抑郁总分达40分以上人数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14 10对照组 14 102.2 治疗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干预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降低,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空腹血糖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 6.8 6.0对照组 6.7 7.03 讨论通过本研究在社区中的初步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发展至糖尿病危险性明显高于血糖水平正常者7,而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的知晓率很低,因此加大糖尿病前期在社区的宣传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等心理干预方法和对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缓解程度及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糖尿病前期进一步的发展、延缓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可以对糖尿病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社区中对于糖尿病前期大多数人并未注意,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越来越成熟,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行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需制定详细的、可行的、便于实践的干预模式。本研究通过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的做的前期基础工作,对于社区中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建立了一套心理干预和生活干预的科学方法:首先要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糖尿病知识水平;其次,制定科学的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模式。依托社区医院,大力宣传糖尿病前期知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一旦确诊糖尿病前期即进行干预;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8。对糖尿病前期病人一旦实施干预,须定期进行规范管理,规范化接受药物治疗,不良生活方式改变,自我监测血糖和患者血糖控制等情况。参考文献:1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follow2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Dia2betes Care, 2003, 26 (11) : 3160231672LuoM, Xiujun L, Li J, et al. Study on insulin recep tor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islet2cell in diabetic rats2p relimary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pancreasticd2cell insulin resistance. Diabetes, 2004, 53 ( supp l 2) : A313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 Broenlee M. The pathobiology of diabetic comp lication: a unifying mechanism. Diabetes, 2004, 53 ( supp l 2) : 65陈家伦.餐后高血糖(IGT)的重要性及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4):387-3916 Chiasson JL, Josse RG, Gomis R, et al. Acarbose treatment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im2 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he STOP2N IDDM trial. JAMA, 2003, 290(4) : 4862 4947 KnowlerWC, Barre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