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质检高二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30道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1学者研究发现: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渐衰微,汉代重新恢复,此后一直维持了两千年。导致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的原因不包括()a小农经济发展 b宗法观念结束c诸侯争霸影响 d各国变法推动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5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6.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7.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地方实权的扩大 d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8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9.“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a太学 b书院 c察举制 d科举制10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他批评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c监察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11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12.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13.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商君书垦令:“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a.b.c.d.14.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15.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a.采用焦炭冶铁b.广泛使用脚踏三锭纺车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d.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16.宋代范正敏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17.全球通史:“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18.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19.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20.据古碑记载:“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2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22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23.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24.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25.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26.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27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8.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9.“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a b c d30.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二、材料题(共三道)31.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材料二: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经济目的。(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32.海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对外开放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以后,泉州市舶之利,成为南宋王朝重要财政收入,以往那种“厚往薄来”“以示绥怀”的观念,企图通过对外贸易宣示天朝声威的虚骄,有所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宋元二年(公元1087年)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标志着福建海外贸易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东从朝鲜半岛、日本,南至南洋群岛,西到阿拉伯及东非海岸,都与福建建立了经贸关系。外贸出口的商品以瓷器为主,还有丝棉纺织品、铁锅、铜盘、糖、茶叶及其他日用品。进口的货物达400余种,主要有香料、药物、宝货、纺织品、食品、杂货等。福建古代经济史材料二:从马尼拉(今菲律宾首都)返回的福建商船,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元运到马尼拉,以购买福建商船携往的生丝及其他货物。福建古代经济史第四篇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福建经济料三:厦门开埠初期的进口贸易(单位:万英镑)年份(年)18441845184618471848英国进口值8.06514.749 416.793 517.975 88.275 5其他国进口值-4.782 97.843 17.597 610.134 1广州、厦门口岸由英国装载的主要出口货值(1843-1847年单位:元)年份(年)1843-1844184518461847广州17 925 36020 734 01815 378 56015 721 940厦门5820971 43938 938近代厦门对外贸易发展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福建海外贸易有何新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当时福建社会经济的影响。(8分)(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厦门在开埠初期海外贸易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主张尊孔,势必立宪;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的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充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他的好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