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4 阿房宫赋 共1课时 每课一练(语文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5分)a稽首(j)骊山(l)尽态极妍(yn)余勇可贾()b妃嫔(pn) 椒兰(jio) 莞尔一笑(wn)矫枉过正(jio)c剽掠(pio) 庇护(b) 惊魂甫定(b)虚与委蛇(wi)d锱铢(z) 解数(xi) 雕栏玉砌(qi)鼎铛玉石(chng)解析a项“稽”读q;c项“甫”读f;d项“砌”读q。答案b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蜀山兀,阿房出兀:耸立。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龙:出现龙。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雨过天晴。d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远得踪迹全无。解析a项,兀:秃,这里指山上的树林已被砍伐完。答案a3选出对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5分)戍卒叫,函谷举古之人不余欺也曹军破,必北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微斯人,吾谁与归a/ b/c/ d/解析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答案c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5分)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 bc d答案c5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5分)a六王毕,四海一 b辇来于秦c燕赵之收藏 d鼎铛玉石e而望幸焉 f族秦者秦也解析a项一,数词活用作动词。b项辇,乘辇车,名词作状语。c项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动词作名词。d项铛、石,名词作动词。f项族,灭族,名词用作动词。答案e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68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举(全)国上下b族(灭族)秦者秦也 诛灭九族(宗族)c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 不辱使(出使)命d后人哀之而不鉴(鉴定)之 油光可鉴(当镜子照)解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以为鉴。答案d7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解析前一个“之”,代词;后一个“之”,结构助词,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答案d8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学而时习之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杳不知其所之也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前一个“焉”,形容词词尾;后一个“焉”,语气词。c项前一个“之”,代词;后一个“之”,动词,到。d项前一个“于”,介词,比;后一个“于”,介词,从。答案b二、课外拓展(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凌虚台记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怳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特:只是,仅仅。b台犹不足恃以长久 恃:依靠。c退而为之记 退:后退。d方其未筑也 方:当,在。解析退:回去。答案c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 师不必贤于弟子b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c既以言于公 皆以美于徐公d坚固而不可动者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解析c项前“以”是介词,把;后“以”是动词,认为。a项都是介词,比。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都是并列连词,且。答案c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苏轼在本文中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自有其安身立命的凭借,并不在修建什么工程上面。b太守把自己建造凌虚台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从事,从事又把这事告诉了苏轼,并请苏轼来为凌虚台作记。c苏轼对太守陈公想通过建凌虚台来居功扬名的作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现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d本文通过写祈年宫、橐泉宫、长杨苑、五柞宫、仁寿宫数世后,即使破瓦颓垣,也无复存者,指出凌虚台将来也定会化为破瓦颓垣,表达了自己对建凌虚台的态度。解析从文中可知“从事”即是苏轼。答案b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4分)译文:_(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4分)译文:_答案(1)(陈太守)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2)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相比于人之间的得失,来去匆匆又如何呢?【参考译文】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都与山接近。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凭借(靠山)最近而要求住得最高,那么这位置必然能达到。但太守的住处,(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不是事情得失的原因,但是按事物的道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拄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都恍恍惚惚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而求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它的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它的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它的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环境监测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跨国企业品牌顾问面试题库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 知识分子培训文案策划课件
- 铁路乘车证课件
- 2025年工业水处理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知识付费在线培训课程课件
- 铁与氧气反应课件
- 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训会课件
- 知识产权法规培训课件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平方根》(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信息检索与处理(修订版)》课件下 第2单元第二课 分析信息-第3单元 综合探究实践活动
- 楼盘融资商业计划书
- 物业费催费技巧(干货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脑梗塞个案护理查房
- 2013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矿山安全供电讲义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全套
- 公司管理程序文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