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三模试题(1).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三模试题(1).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三模试题(1).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三模试题(1).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三模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槐荫区201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荣膺(yng) 抽噎(y) 稽首(j) 获益匪浅(fi) b玷污(din) 嗔怪(chn) 骸骨(hi) 廓然无累(li) c倒坍(t) 干瘪(bi) 涟漪(y) 风雪载途(zi) d遒劲(jng) 哂笑(shn) 逞辩(chng) 怏怏不乐(y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慰籍 头晕目眩 一反即往 相辅相成b. 踌躇 顾名思议 随机应变 诚惶诚恐c. 招徕 合辙押韵 蹑手蹑脚 陟罚臧否d. 蹲据 盘虬卧龙 正襟危座 迥乎不同 3. 按课文原句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a.其恕乎! , 。(论语)b.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c.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d.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e.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f.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g.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是美丽的。a结合语境,仿照文段中画线句,仿写句子。(2分)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 b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是美丽的。 5. 名著阅读。(共5分) 可是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a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的 (书名)。(2分)b茅盾在评价这部书中的人物时说过“他们都像最低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强得使人不禁想赞美他。”这其中的人物指的是 ;他有着怎样生活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二、古诗文阅读(15分)(一)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6.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池上雨后的美景,笔随景迁,清新怡人。b第二句运用比喻修辞,明镜一般的水面,池边檐楹的倒影清晰可见,表现出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c第三句的“忽”字,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颇具情味。d. 第四句以静衬动用“万点声”展现了雨后风起后湖面的纷杂与喧闹。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画面。(40字左右)(3分)(40字)(二)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清。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凝练朴素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d本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三)虎门节马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马为逆夷获。至香港,群夷食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食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即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四月,马卒于香港。【注释】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 斫(zhu):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道光壬寅:即1842年。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群夷食之不食 或呼能带归 11.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马为逆夷获 山峦为晴雪所洗 b近则蹄击 入则无法家拂士c草必以手捧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马卒于香港 贤于材人远矣12. “食必以手捧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由马见人,人和马都具有 的气节。(2分)三、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 (16分)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完很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但是也有另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让我们仰望天空。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 他们没有罗盘,他们 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云,也是天空大书的字。它 讲现在的事情, 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原来这叫做漂砾,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这样,等将来你长大了,你再看到大自然的书时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注】伊林:俄国著名科普作家。曾为青少年创作了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漂砾: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13. 认真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段段首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3分)(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处) 14. 文章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 、 的说明方法,请从你所填写中说明方法中选择一种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15. 如果把第段画曲线的句子删掉,上下文会更衔接,请说说作者保留的原因。(3分)16.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b本文采用总分结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c. 第段“ ”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分别是“即使也”“不但而且”。d. 本文将文学和科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语言浅易生动,活泼有趣。17. 请你仿照示例续写一个句子,根据你平时细心观察所得,写出一种你所发现的“大自然的文字”。(文章中已列举的不可用)(3分)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 ,这也是大自然的文, , 。(二)街声 (19分) (a)家乡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又回到小街,在细雨蒙蒙的深秋,在深秋的黄昏,用脚步轻轻拍打你,用眼光细细打量你,一股陌生异样的感觉倏然涌起。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这有一片水声。哗哗地,从小街石板底下流过。像一群顽皮野性的乡村孩子,扰得小街的黄昏忽然心神不定起来。又似一首颇为悲壮的生命进行曲,将小街笼罩在一片深重的秋色里。该有一片书声。呜呜地,伴着细雨的淅沥声萦绕在小街。似潮汐漫漫,如芦风萧萧,像游丝一缕一缕飘在小街。小街人历来崇尚读书,当然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精读细究,有造诣,有著作,读出了名望。古代,有登上吏部尚书高位的;现代,有成了园林设计师、法学家、社会学家的。于是,这些人便成了小街的骄傲,成了一批孩子仿效的楷模。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已被父母粘在书桌前了。心里有莫大的委屈,却从不敢声张。父亲那张没有一丝笑容的脸可以镇住一切。祖母心疼极了,便出来说情。父亲呐,总是不紧不慢地说:“妈,那时,你不也是这样要求我的么?”一句话,祖母不再吭声。小街人瞧不起经商的。他们称之为做生意人。言下之意大有低人一等、不务正业、欺骗诈人之味。因此,小街的商业一直振兴不起来。然而,倒楣的还是小街人,要买个铁锅什么的玩意儿,都得上老远的县城去。有人笑这街上的人全是大傻瓜。这不,把一只只小鸟喂大了送走了,你只拾了个好听的名声,其他什么也拣不着。又有人劝说小街人,这附近的乡脚大着哩,留几根苗苗在小街吧,或许能赚好多好多的钱。但小街人听了总是淡淡一笑。那满不在乎的神情似乎就是说:“(b)伲不稀罕那几个钱!伲的眼光远着哩!伲就图个好名声!”哈哈,多有趣的小街人,多清高的小街人!于是,黄昏细雨裹着的小街,总能捕捉到一丝丝湿漉漉的书声;于是,小街雨雾编织的黄昏,总是一幅古老清贫色调的画。眼前的一切令我吃惊。小街,何时卸去了这身积着太多尘埃的灰蒙蒙的外套,浓妆艳抹起来了?一个个店铺,被横一道竖一道的油漆打扮得像待嫁的新娘;昏暗的烛光,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替代了,令人神荡目摇;夜幕还没完全垂下,小街已成了一条珠光宝气的灯河;街面改成水泥路,不再坑坑洼洼的绊脚,细雨中一辆辆自行车擦身而过,轻捷如飞燕。一个个卖茶叶蛋酒酿元子、卖t恤衫牛仔裤的小店铺闹猛得可以。顾主多数是附近的乡办厂里的农民。钱多了心也野了,晚上便来逛小街。偶尔还能看到咖啡馆舞厅里人头攒动。没有人唱歌,也没有人跳舞;却挤在一起喝茶聊天,兴致浓浓,人情浓浓。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和迪斯科的音乐飘得满街都是。街声,高高低低紧紧慢慢酸酸甜甜织成一股浓浓的声浪迎面扑来,我有点飘飘然了。穿过小街,忍不住又转过身去热热望了两下。小街人何时更新了观念?小街人终于赶上了新潮流。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这株古银杏,千掌千指擎一树的晶莹,年年秋天里透着一片醉人的金黄色的醇美,站在小街尽头,像小街的一座雕塑。正欲离去,忽然想起那片书声。那片曾经萦绕小街的书声呢?难道,岁月已把这片声音抹去?难道生活已使这片声音失落?一份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的思绪倏然无存,而另一种心绪则迅速潜入心中,而且膨胀沉重起来。题号得分1-34-56-78-1213-1718-2223总分说不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想抓住什么,又想挣脱什么。我曾经讨厌这书声。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没了它,这世界怎会不是一片苍白?蒙蒙细雨中,我默默地伫立在小街尽头。我又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注释】伲(n):方言,我们。(作者吕锦华,文章略有删改)18. 文章题目为“街声”,过去,作者在家乡这条小街上听到的是 和 ;如今,听到的是 ,作者在小街“默默伫立”,走进一份“深深怅惘”的原因是 (5分)19.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a. 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画曲线a句。家乡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b. 阅读文章第段,比较画曲线b句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原句:伲不稀罕那几个钱!伲的眼光远着哩!伲就图个好名声!改句:伲不稀罕那几个钱。伲的眼光远着哩。伲就图个好名声。20. 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座号21. 文中多次出现了“小街雨雾”,作者对“雨”的描写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2分)22. 文章第段中作者写道,曾“讨厌”的书声,此刻却让他如此“眷恋”。请仿照画线句为本段续写一句话,表达对你对“书”的理解。(要求运用比喻和反问修辞)(3分)我曾经讨厌这书声。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没了它,这世界怎会不是一片苍白? 。四、作文(50分)23按要求作文。 请你以“这里也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基础得分书写加分创新得分总分 200字 400字 600字800字800字九年级调研试题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6)一、积累与运用(18分)1. d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2. c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3.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夜阑卧听风吹雨 c.萧萧班马鸣 d. 莫道不消魂e.举杯消愁愁更愁 f.濯清涟而不妖 g.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评分意见:本题共7分,每句1分。有错误,书写不规范,笔画粘连或看不清的,均不得分,不出现0.5分。4a示例1:月亮要历经阴晴圆缺 示例2:花儿要经历绽放凋零 b示例1: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示例2:快乐固然兴奋,苦痛难道不也很美丽?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小题2分。5. a.萧红 呼兰河传b.冯歪嘴子 示例: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在他的妻子死后,冯歪嘴子没有绝望,父代母职,带着两个孩子自食其力地坚强生活着。评分意见:本题共5分。a小题每空1分,b小题第一个空1分,第二个空2分。二、古诗文阅读(16分)6d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7示例: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着乘风飞舞,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响。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准确理解句意2分,合理想象描绘生动1分。8.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雾凇”、“沆砀”、“一白”,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9d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10. 通“饲”,喂养 有的人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11. a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12. 以其地为夷有也;忠于祖国(维护祖国尊严、坚贞不屈)。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第一个空1分,第二个空2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13. 示例: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总结上文1分,引起下文1分,语句通顺1分。14. 作比较、打比方。 示例1:将不认识星星的人与认识星星的人比较,突出了天上的星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从中了解很多事情。示例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天上的星组成星座,比作书里的文字组成话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星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从中了解很多事情。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说明方法每空1分。选择一种说明作用2分,其中结合句意1分,准确阐明事理1分。15. 第段画线句是设问句,引发读者的注意和对花岗石块来由的思考。 评分意见:本题3分。“设问”1分;“引发思考”2分。16. 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17.示例:你看那田间草际的昆虫,这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们销声匿迹,寒冬就要来临。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空1分,语意恰当,表述完整即可。18.小街石板下哗哗的流水声;伴着细雨呜呜地读书声;高高低低紧紧慢慢酸酸甜甜织成的一股浓浓的声浪;对过去街声的怀念、对小街失落了的读书声的惆怅评分意见:本题共5分。前三个空每空1分,第四个空2分,意思对即可。19.a处示例:运用短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小街的深情,寄予了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